饭桌上,谢秀儿看着一大盘子的肉食,心里下了决定,日后再也不让儿子做饭食了。
这个混小子,把上午许掌柜给的肉全煮了也就算了。
他居然,把下午从许掌柜店里带回来的肉,也割了大半煮了。
照他这么个吃法,用不了三天家里就揭不开锅了,他这纯粹是败家的吃法。
陈新泉左右看看,见爹娘脸色不好看,心道:“可能有点奢侈了。肉割得多了点。”
他清楚爹娘节俭的生活习惯,一顿饭有二两肉下菜,已是很不错了。这一顿饭他起码割了一斤多肉。(此时的一斤是十六两)爹娘定会觉得太奢侈。
不过,这顿肉是他自己辛苦挣来的,他想多吃点,总是可以理解的吧!!
又见爹娘不说话,他便好只低着头安静的吃。心里想着快快的把肚子吃饱了。
谢秀儿和陈友河也不好说什么,他们明显感觉到陈新泉有犯错后的觉悟。
没一会,陈新泉便吃完碗里的米饭,对着父母说了一句:“我吃饱了”。
然后,灰溜溜的跑去厨房,捣鼓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去了。
“臭小子,原来留着肚子是等吃这顿肉呢?”
谢秀儿苦笑。
“娘,你多吃肉肉,哥哥说,娘多吃肉肉身体好得快。”
陈新如夹一块肥瘦相间的肉片,放到谢秀儿碗里。
谢秀儿满脸慈爱,也夹一块瘦肉到女儿碗里。
“新如一样多吃肉肉,身体长得壮壮的,不生病。”
哎!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一直是这么的直接。
饭后,收了碗,谢秀儿端着儿子特意留的一碗菜,进了陈新如的卧房。
“泉儿说要我叮嘱你,今夜定要把这两碗饭菜吃干净了。”
谢秀儿微笑,看着柳韵。
柳韵看到菜碗里大半的猪肉,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她心里感动,这待遇,她已经多少年没再遇到过了。
自八岁那年,娘亲去世她便从未在饭碗里,看到过这么多肉食。
柳韵眼睛瞬间便红了,今日她流了太多眼泪,泪水早流干了。
“谢谢干娘,也谢谢泉弟。”
谢秀儿道:“我既已认你做干女儿,我们便是一家人。”
“下午,泉儿去有图家,给新扬送了汤药。刘氏责骂与你,泉儿气愤之下,说了要让你脱离友图家。”
“啊!这……”
柳韵没想到,陈新泉会如此维护自己。
只是,这么一来,自己日后,真的要无依无靠了。
谢秀儿见柳韵此等神色,便知她心中所想,接着说:“你不用担心。我已经答应泉儿,待你身体好了,便找里正三伯去说,让你落户在我们家里。”
“只是,泉儿答应刘氏,三日之内让新扬恢复身体,并支付当初你过门时,她家出的三十六两聘礼。”
“新泉答应只给支付十五两银子。这个事,我必须说与你知道。若日后,你在婚配,定要记得泉儿对你的好。”
柳韵的情绪,再也忍不住,呜呜的哭出了声。
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丈夫没有了,爹娘没有了。
原本,她也没有了活下去的念头。
可是如今,陈新泉对她如此维护。
她一颗冷却了的心,瞬间又热络了起来。
她使劲的点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断断续续的抽泣声。
“好了,不哭。有我们一家子在,就不会短了你的吃食,自也不会容忍他人欺凌于你。”
谢秀儿出言安慰。
“吃饭了,再不吃,天就黑了。一会泉儿又得点油灯进来喂你吃饭。你可要给干娘省着点油灯,你这弟弟不是个会持家的主。”
谢秀儿不知不觉便数落起儿子来,她继续说道:“昨夜,他个臭小子,点着油灯忙活到亥时。实在太不像话了!”
柳韵止住呜咽,轻声道:“泉弟是做大事的人,有许多行为,干娘可能不理解,但想必泉弟是在做,对家里有用的事儿,才会这般在夜里忙碌吧!”
谢秀儿往深处一思索,觉得柳韵这话,说的非常对。
这几天儿子做的许多事情,的确是她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但是,这些事情最后,却给家里带来了很多帮助。
想到这里,她才安心些。
谢昌明心思沉重的回到家。
梅氏见丈夫神色不好,以为他在饭庄吃了挂落,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导他。
眼看就要开饭了,却见谢昌明匆匆忙忙的出了家门。
“哎,昌明,你上哪去!这眼瞅着就开饭了。”
梅氏望着丈夫离去的背影大声问。
谢昌明走得匆忙,没有听进梅氏的话。
梅氏把饭菜留在厨房,回堂屋坐着。
谢东来见父亲心事重重的回家一趟,待了片刻,便匆匆忙忙出了门去。
“娘,爹爹去何处了?”
谢东来在谢氏族学读书,原本是去年秋天便要出学,外出找活计的。
可去岁,谢家出了个举人。
这件事。极大的刺激了梅氏。
原本,已经辍学一月有余的谢东来,被梅氏狠着心,一咬牙让儿子再读一年书。
为的是看看,这小子有没有考取秀才的能耐。
谢东来今年十二岁,他自八岁入学,三百千早学完了,今年已经学完大半部论语,也算是有些学识的人了。
梅氏瞅了他一眼,又看了看旁边的大女儿谢兰香。
谢兰香今年十岁,她怀里抱着弟弟,正坐在板凳上。
公公谢大山,提溜了锄头从外边进来。
“爷爷回来了!”
谢东来叫了声,走过去接下爷爷手里的农具。
“大明子还未回家?”
谢大山没看见大儿子,转头问梅氏。
“刚回来一会,又出门了!”
梅氏轻声应道。
“爹,饭菜已经做好,就等你和昌明回家了。”
梅氏又道:“娘再后院收纱,您回来了,我让兰香去换她出来吃饭。”
“嗯!”谢大山点头答应。
谢大山名下没几亩地,也是因为家里地少,他当年咬着牙,让大儿子上了族学。
后来,他又央求了族长家的大儿子,给谢昌明留了一个到饭庄当跑腿伙计的活。
只是,小儿子谢昌平却在七年前,选择去服了兵役。
大周朝的兵,地位非常低下,一般有活路的人,都不愿意送自家孩子去当兵。实在是没办法的情况下,逃不掉了,才会让孩子去服兵役。
谢昌明在天擦黑的时候,迈着轻松的步伐回来。
老娘陶氏问:“回来一趟又出去,所谓何事?若有事情,应当与你妻先行商议。”
陶氏在后院,听到了梅氏询问谢昌明何事外出的问话,却未得到谢昌明的回答。
“娘,我无事,只是去向东家告了明日的假。明日我要去一趟县城。”
谢昌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