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以工代赈
李世民却是眼冒金光,“好,吴迪,朕就喜欢你这种明事理的人。”
有了吴迪的支持,李世民是信心百倍,似乎觉得修行宫这件事已经是十拿九稳了。
不过魏征却还是坚决反对,“中山王,你怎么就不懂老夫的意思呢,现在修行宫恐怕是天怒人怨,到时候百姓们会怎么看陛下?”
“魏征大人,这件事我看未必如你想的那么严重。”吴迪却是笑了出来。
“怎么不严重,修行宫花的可是钱啊,人力物力都得花钱啊。”
说到花钱,魏征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
他是一心为国没有半点私心,但如今却是阻止不了李世民铺张浪费修行宫。
魏征感觉自己这个谏议大夫当得实在是失职。
但吴迪却摇了摇头,“不知道魏征大人听说过以工代赈没有。”
“以工代赈?”魏征一愣,“何为以工代赈?”
“现在的百姓食不果腹都是十有八九的事情,如果我们直接发放粮食,那么多少粮食都不够,而且会滋生懒惰,但要是我们用另外一种形式给大家发放钱财粮食,不就行了吗?”
“什么方式?”魏征依旧不解。
“那就是以工代赈了,给大家一份工作,让他们从工作中获得酬劳,总比咱们直接资助百姓要好了许多。”
“中山王能够明细说说吗?”魏征来了兴趣,似乎吴迪说的这个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吴迪点了点头,继续解释,“现在百姓之所以会积贫积弱,最大的原因就是工作岗位不够。”
“何为工作岗位?”
听到魏征这么一问,大家的兴趣都被勾了起来,看向吴迪。
吴迪则是扫了众人一眼,“所谓工作岗位就是有固定的劳动场所,现在大家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如今百姓基本上都是耕地,但耕地有一个空窗期,农忙的时候还好,要是闲下来,百姓们又会没钱,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创造出大批的工作岗位,替百姓度过这个空窗期。”
“我明白了。”魏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中山王的意思是,现在这个时候咱们招用大批的百姓来修建行宫,然后给他们发粮饷?”
“没错,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让百姓兜里有钱,不至于饿肚子,二是能够增加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魏征不解地看着吴迪,“什么叫基础设施?”
“行宫肯定不算是基础设施,但咱们可以先用行宫做实验,如果可行今后就可以修建基础设施了,所谓基础设施就是修桥补路,运河之类能够提供国家战略便利,以及百姓便利的大型设施。”
“我懂了。”魏征仿佛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今百废待兴,这些东西修下来,百姓生活质量一定能够提高一个档次,而且咱们大唐的设施也会被翻新一番。”
“对的魏征大人。”吴迪点头同意。
但这个时候杜如晦却开了口,“按照中山王这么说,那么隋炀帝修建大运河那岂不是造福万民的事业,为何还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是啊?”
不仅是魏征,其余大臣也是不解地看着吴迪。
同样是修东西,为何杨广就会搞得天怒人怨?
吴迪却是笑了出来,“大运河的确是造福百姓的事业,不过经历过隋炀帝时期的人都应该会有印象,隋炀帝修建这些东西基本上国库已经没啥钱了,所以修建大运河的百姓也不会拿到什么钱,而且隋炀帝还是强行修建,自然会搞得天怒人怨。”
“按照这么说,那咱们不也是没啥钱吗?”杜如晦又继续提问。
“不一样。”吴迪摇了摇头,“首先咱们有崔家的产业,这些产业要是全部变卖,恐怕能够修几条运河出来,而且朝廷要是没钱,我还可以借嘛。”
吴迪露出了坏笑,这才是吴迪的最终目标。
那就是借给朝廷钱,要多少借多少。
众人也是一愣,李世民就更加不可思议,“你哪儿来的钱借给朝廷?”
吴迪有多少钱,李世民是最清楚不过。
要知道分给吴迪的崔家产业分红,全部被朝廷收了回来。
如今的吴迪大钱没有,小钱还是有几个的。
但这些钱对于修建国家基础设施,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了。
但吴迪却是坏笑了出来,“只要陛下需要钱,我就能借给您,您说一个数。”
“真的假的?”李世民将信将疑,“那我要两万万开元通宝,你有吗?”
“开元通宝没有,但纸钞我多的是。”
“纸钞?”李世民这才想起来,“你说的那些纸钞,能有开元通宝好用吗?”
“当然。”吴迪也不准备藏着掖着了,如今是让纸钞合法化最好的时机,要是错过了,恐怕今后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我是说你的纸钞百姓认可吗?”
“相当认可。”吴迪很是有信心,“陛下可以去民间看看,纸钞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跟趋势。”
其余大臣也是恍然大悟,一个个看着吴迪有些不敢置信。
“没想到现在民间流行的纸钞就是中山王搞出来的。”
“这纸钞还真是厉害,一元钱就等于一贯铜钱,以前买一贯铜钱的东西就得拿着几斤重的东西,现在只有带着轻飘飘的一张纸钞就行。”
“不仅如此啊,这纸钞看起来还很难仿制,反正到现在我是没看到一张假钞。”
“……”
一众大臣对纸钞是如数家珍,看来在平时也没少有。
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对纸钞的认可程度还是很高的。
魏征这个时候也开口了,“这纸钞我也用过,很是好用,方便而且一张一元的纸钞能够买很多东西,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出了长安之后几乎用不掉。”
“魏征大人这点请放心,用不了多久,就算在长安以外也能够正常使用纸钞了。”
吴迪给魏征打了个包票,他也很有信心。
因为自己银行的计划一旦开展,那么纸钞在大唐境内全面流通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