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水泥路的好处
虽然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但格局还是没有一个现代人大。
现代人都知道交通的重要性,也知道想要富先修路这条至理名言。
于是吴迪给李世民解释了起来,“陛下认为,为何成为会人烟稀少?”
“当然是没事了,没事谁会去城外?”
“正是。”吴迪点了点头,“大唐这么多商人,除了少部分人可以跨省经商,甚至是跨国经商,但大部分人还是在各自的出生地经商,一辈子或许都没有出过远门,这是因为什么?”
“因为什么?”李世民倒要看看,吴迪能够说出什么花来。
“当然是因为交通不便,如果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那么我敢肯定,各省的交流会越加频繁。”
“这个我倒是理解,不过你需要各省交流频繁干嘛?”
“陛下,各省如果能够通畅的走动,那么势必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大唐现在的经济虽然在复苏,但进度实在是太慢了,就是因为各省不能够自由的通商。”
“这……”李世民还是有些不明白,“这其中有什么关系,难道路修好了各省能够快捷便利的同行了,经济就会好起来?”
“当然,陛下你知道长安富裕,但再怎么富裕长安人数也只有这么点,不能将长安的货物卖到其他地方去,那么长安的经济就会在这个城内循环,到最后市场是越来越小,要是打通了其他省,那么市场就会宽广起来,陛下认为一样东西贵了卖给十个人,与一样东西便宜卖给一万个人,哪个赚钱?”
李世民稍微思考一番就给出了答案,“当然是便宜卖给一万个人赚钱,正所谓薄利多销嘛。”
“没错陛下,咱们现在就是把东西贵了卖给十个人,这十个人再有钱,那么钱就只在这十个人中流动,创造的价值就是这么多,但要是钱在一万个人身上流动,那么创造的价值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听完这话,李世民若有所思。
似乎也是有些认同了吴迪的观点,不过他还是没有说话。
而吴迪则继续举着例子,“陛下知道长安什么东西最贵?”
“什么东西最贵朕还真不知道,你说什么最贵?”
“其实贵的东西有很多,就比如说荔枝。”
吴迪突然想到了杨贵妃吃荔枝的典故,在这个年月,荔枝是富人都不敢随意消费的奢侈品。
但李世民却是笑了出来,“这东西的确是贵,朕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一两回。”
“但陛下知道荔枝这种东西在岭南多少钱吗?”
“多少?”
“大概只要几分钱。”
以现在的购买力来说,荔枝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
李世民也是没有惊讶,“的确,他们那里盛产荔枝,当然就便宜。”
“没错,只要能够将岭南的荔枝运送到长安来卖,那么价格是不是要便宜了许多?现在长安城内荔枝已经卖到了几块钱,这价格别说老百姓了,就是富裕的商贾都不敢随便买来吃,更何况这东西还不一定有卖。”
现在的几块钱,就相当于后世的几千块了,这价格妥妥的奢侈品。
许多老百姓一个月都还赚不到几块钱,买荔枝简直想都不敢想。
不等李世民说话,吴迪继续说道:“陛下知道岭南什么最贵?”
“我知道了,肯定是岭南没有的东西。”
吴迪点了点头,“没错,只要是岭南没有的东西绝对会很贵,任何一个地方都一样,只要是哪个地方不产的东西,绝对是天价,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货物不流通,要是货物流通,那么价格就会大大的减下来,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会降低许多。”
“啧啧。”李世民砸了咂嘴,“还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说的很有道理啊。”
“陛下,还是以刚才的荔枝举例子,寻常年月,从岭南将荔枝送到长安来需要多久?”
“应该是送不到的吧!”李世民稍微想了想,“可能半路都坏了,我们平常吃的荔枝都是从江淮送过来的。”
“没错,送不到就会坏掉,但要是将路给修好了,那么岭南送过来荔枝将不再是梦想。”
只要路好了,那么路上就会少许多的意外情况。
比如说下雨不能走,或是路太烂了,不能走,这些情况都能够避免。
路上的时间将大大的减少,不仅是路上用的时间会减少。
运送的人力成本也会减少许多,以前岭南到长安一路或许要用一两个月。
但要是路好走的话,可能半个月不到就能够到达。
李世民这次知道这路还真的可以修,原来好处这么多。
不仅如此,吴迪再次给李世民说明了几个情况,“陛下,以前军队把粮草辎重运送到前线需要的成本肯定很高吧?”
“这是当然的,光是运送粮食的运粮队,路上吃的粮食就比他们带去的要多,运送的粮食越多,路上消耗的就越多。”
没错,运粮队路上总不能不吃不喝。
一般来说运粮队都是路上找地方解决,所以一路上花的钱,比他们运到前线的粮食还要贵了许多。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交通不方便,要是交通方便,路上用的时间少了,那么路上的粮食消耗至少会减少一半左右。
“这就是路不好。”吴迪再次指出路不好的坏处,“路如果不错的话,那么运粮队将会快速到达前线,同理路上消耗的粮食也会减少大半。”
“你说的不错,看来这路还真应该修一下了。”
“陛下这回不觉得我说的没道理了吧。”吴迪嘴角弯起了一个弧度,有些得意。
李世民也是跟着点头,“不仅有道理,而且还是一条关乎国家的大道理,这件事我会安排人去做的,修路我会加在这次基建修建当中。”
“陛下,这件事暂时不急。”
“嗯?”李世民有些不解,“怎么又不急了,听你说修路有这么多好处,我巴不得现在就将全国的路给换上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