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案件
但钢珠现在是产不出来的,因为这个时代还不具备产钢的条件。
只能用铁来代替钢珠,原本是想用铜的,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一来是铜产量小,而且非常的贵。
再就是铜珠有些太重了,影响火铳的射程。
铁珠就刚好合适,重量与钢珠没有差别,而且产量打便宜。
威力与钢珠也差不多,唯一的缺点就是这些铁珠如果温度太高的话会变形。
也就是说铁的耐热点不高,这也是铁珠的缺点之一。
不仅如此,如果铁珠容易变形不仅仅是在高温的环境下。
高速的撞击下,也会变形。
虽然威力与钢珠没啥差别,却没有钢珠那么稳定。
但如今这种技术条件,有铁珠使用就已经很不错了。
吴迪也不挑剔,能够让火器营有足够的弹药,那么就足够了。
而且铁珠也不是那么容易生产的,每一颗铁珠都需要人工打磨。
先是将铁块融化然后放在圆珠磨具里定型,然后慢慢的打磨将圆珠打磨圆润。
如果铁珠不够圆润的话,那么对火铳的发射管有很大的损伤。
不仅如此,这种不圆润的铁珠都统称为劣质铁珠。
搞不好还会让火铳炸膛,十分的恐怖。
所以每一颗铁珠都会精挑细算,产量非常的低。
吴迪可以预见,就算今后火铳量产了,但火器营也不会变得规模很大。
因为生产弹药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弹药都是消耗品。
在战时消耗非常的大,以大唐现在的产量来看,打仗时一天消耗的但要,就需要大唐的工人们生产一周。
好在铁珠不会有保质期,只要存放得当,再加上时常打磨。
那么铁珠是不会生锈的,随时都可以使用。
所以现在多生产点,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大唐最高科技的东西就是这火铳与造船,两个都与对外扩张有关。
只要大唐的武力足够昌盛,那么大唐就可以腾出手来研究其他的东西。
在研究这两样东西的时候,吴迪基本上是没啥事干的。
如今大唐的学校也是建起来了,长安的试点学校现在是招满了师生。
吴迪有时会去客串一下老师,然后就是给王也上课。
王也年纪不大,却是担负起了整个学校老师的职责。
他现在一个人要给几百名学生上课,可谓是热闹非凡。
下课后还要到吴迪这里来学习更深奥的数学知识,好在王也的确是个数学天才。
基本上自学就能学会很多,而且还会举一反三。
所以吴迪对王也的课程进行的非常迅速,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已经把初中的数学课程全部学会了。
而吴迪也是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准备上街买个汉堡,再配上一瓶可乐享受一下后世的生活。
不过当他来到街上后,却是看到街上的百姓疯狂地向一个地方聚集。
这让他很是诧异,跟着去看了看是怎么一回事。
当跟随人流达到聚集的地方后,吴迪才发现原来百姓们是来围观审案的。
吴迪挤到了最前面,看到一个年轻书生跪在地上。
旁边则是跪着一个穿着换的花枝招展的老太婆,这个老太婆看起来十分嚣张。
时不时瞟两眼跪在自己旁边的年轻书生,看来这就是今天的原告与被告。
两人跪了一会儿,大腹便便的县令才来到了自己的位置。
惊堂木一拍,就开始升堂。
年轻书生见到县令后,直接开始告状,“县令大人,周媒婆欺诈小生,还望县令老爷给小生主持公道。”
一旁的老太婆应该就是媒人,她立马破口大骂,“王公子,你还真会污人清白,我什么时候欺诈你了?”
“你明明就欺诈了我,还不承认?”
“你胡说八道……”
“……”
眼见公堂上就要变成两人骂街的场所,县令撇了撇嘴制止了两人,“好了,不得咆哮公堂,你们一个个说,你先来。”
县令指了指书生,让书生先讲。
书生叩首之后拿出了一张纸来,让人呈给县令,“县令您看,这是周媒婆给小生写的字条,上面写着她给我说媒的对象。”
县令拿起纸条一看,念了出来,“麻子没有,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巧!”
念了念之后县令有些不解,“这不是挺好的吗,你为何要说媒婆欺诈你呢?”
“县令大人,要是真如媒婆说的那样也就罢了,但她给我找来的媳妇儿却是没有一项与字条上相符的,而且都是反着来的。”
听到这,站在公堂外面的吴迪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县令听后更是瞪大了眼睛看着周媒婆,“媒婆,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啊?”
“县令老爷愿望啊!”媒婆挤了一滴眼泪出来,“我可都是如实写在上面的,都是王公子自己会意错了,当初给他看了字条,他自己可是同意了的,后面都要成亲了,看到姑娘却是反悔,还把我告上了公堂!”
“嗯?”县令又看向了书生,“她说的可是属实?”
“回禀县令老爷,没有一项属实!”书生是苦着脸叫冤,“不信我把那姑娘叫来,县令老爷一看便知。”
“好,带你的人证来吧。”
书生公堂外面招了招手,只见一个拿着团扇,带着头巾的姑娘就站在人群当中。
众人的视线都看了过去,发现这个顾念身材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是用团扇遮住了脸,不知道她长得是什么样子。
县令看到这个姑娘咳嗽了一声,“你上来吧,让大伙看看,到底是是他们两个谁在说谎!”
“是!”姑娘娇滴滴的声音,让现场不少男人都是伸长了脖子,想要一睹姑娘的芳容。
不过姑娘遮的严实,基本上是看不到什么。
众人也只好等着姑娘自己上了公堂之后,将扇子给拿下来。
姑娘缓缓走向公堂,然后跪在地上,团扇依旧是遮着脸。
然后姑娘自我介绍了一番,“民女秋菊,见过县令老爷。”
听到姑娘声音好听,县令也是来了兴趣,“秋菊,快将团扇拿开,让大家看看你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