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制度落后
李世民听后点头同意,“你说的没错,你说的这个标点符号,还真是有些作用。”
“何止是有作用,应该普及到任何书写里面,这样才能减少歧义,尤其是陛下的敕令,要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话,绝对会被人故意曲解。”
“你倒是提醒了朕,那么这些标点符号该怎么用呢?”
“陛下,纸借我一用。”
吴迪拿回了纸之后,又在纸上面写了起来。
不多时,纸上面就多了许多的标点符号。
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等。
吴迪先是指出逗号给李世民讲解了起来,“陛下,这个小豆点叫做逗号,用在一句话的中间,起到断句的作用,今天媒婆的那件案子就是因为没有逗号,才会产生歧义。”
然后他又指出句号,“这个小圆圈叫做句号,放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这句话已经完结,很好理解。”
“接着就是感叹号,这个感叹号也是放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惊讶,惊叹,感慨等等语气末尾。”
“然后就是问号,问号顾名思义就是放在问句末尾,比如我说陛下吃饭了吗,后面就可以加一个问号,表示疑问。”
“接着是省略号,表示没有说完的话,或者是省略掉的东西,比如说陛下的桌面上有茶杯,茶壶,纸,笔等等……后面就可以加一个省略号,表示省略掉的东西……”
一脸说了一大堆的标点符号,说的是吴迪口干舌燥。
好在这些标点符号十分的好理解,李世民听一遍倒是记住了。
得到这些标点符号,李世民是如获至宝。
然后立马写了一份敕令,接着交给了吴迪,“吴迪,你看朕写的这份敕令里,标点符号用的对不对?”
吴迪拿起敕令检查了一遍,敕令是关于推广标点符号的。
看来李世民是真的学以致用了,已经完全掌握了标点符号的精髓。
他点了点头,“用的不错陛下,都是对的,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能够减少歧义,而且能够流畅阅读。”
“好!”李世民心里很是得意,自己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就全部用对了,“今后凡是书信,奏折等等都必须用上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普及,对人们最大的帮助技术方便阅读。
华夏创造了字,创造了许多东西。
就是没有创造标点符号,古人自己读书认字都有一套规则。
但规则不是人人都适用,许多人还是能够曲解书中的意思。
这就是没有标点符号,让阅读变得麻烦了起来。
怪不得古时候考取功名如此困难,光是看这些书籍里的句子就相当于做了一遍阅读理解。
而且还要背下来,可见工作量之大。
只要标点符号解决了,对读书人来说绝对是好事一件。
到时候大家都可以方便阅读书籍,不用再担心曲解书籍中的意思。
标点符号算是推广了起来,只要李世民这道敕令一下,到时候全国都会普及标点符号。
这可是强制推广的,因为标点符号的出现代表的是这个社会的进步。
必须是要全民使用的一样东西,减少歧义就是减少纷争。
这个不像数学,自愿学习。
不过这件事完了,吴迪又想起来一件事。
那就是公堂上面的事情,如今的审案制度实在是太过于落了许多。
要是能够引用后世的法庭制度,相信冤假错案会少了许多。
今天破案吴迪算是开了眼界,全凭被告与原告一面之词。
采证也十分的不严谨,尤其是今天那个县令,基本上是下面的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如此不严谨的公堂,不知道一年到头会出多少冤假错案。
于是乎,吴迪又说起了今天公堂上面的事情,“陛下,您觉得今天的大唐,各个衙门有没有很好的在执行大唐律令呢?”
这倒是把李世民问的一懵,“我觉得大部分应该都在好好地履行吧,毕竟也有少部分渎职的,不是有句话说,天高皇帝远吗?”
“陛下,最怕的不是渎职,而是制度的落后。”
“落后?”李世民有些惊讶,“你是说大唐的制度落后?”
“倒不是这个意思。”其实吴迪心里是觉得大唐的制度落后,就怕说出来李世民会把自己给斩了。
要是吴迪说皇帝就不应该存在,恐怕最先不存在的将会是吴迪。
这些他是不敢说的,但公堂上面的制度还是要说道说道,“陛下,我说的是审理案件的制度过于落后。”
“有何落后的?”
“第一,首先是没有第三方监督,那么衙门有很大机会出现渎职,或者是贪墨的情况,暴毙凡人,或者是偏袒原告这些都有可能发生,县官判案的权利过大,或许有些案子只是县官一句话,就给判下来了,所以冤假错案肯定是少不了的。”
“你说的这些朕都有了解,你认为该如何改进呢?”
“首先就是将审案的地方从县衙搬出来,搬到一个其他的地方。”
“其他的地方,你是说大理寺吗?”
“倒不是大理寺,而是一个叫做法院的地方。”
“法院?”李世民细细琢磨,“这个词听起来倒是挺神气,这个法院有什么作用?”
“唯一的作用就是审案。”
“这不还是审案吗,与在衙门审案有什么不同?”
“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首先法院实行的制度与运作方式与县衙就有云泥之别,叫做三权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