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验收
但一口吃不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吴迪知道这件事急不来,只有先把眼下的事情给解决了再来说土地改革的事情。
于是乎,与告辞李世民之后,吴迪立马着手配合长孙无忌对大唐的律令进行修改。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一朝一夕的肯定是完不成的。
需要到大理寺调用大批的卷宗,查看以往的案件记录。
根据这些案件的判案标准,再加上一些合理的修改才能制定成新的律令。
同时大唐也在推进公检法的分权,这一点倒是没有遭到这些权臣的反对。
首先是大理寺的从业人员必须要通过司法考试,再就是辩护人。
从根源上断绝那种不懂律令的人从事这行,避免了冤假错案。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进行着,不得不说这次有了长孙无忌的参与。
改进大唐司法程序似乎轻松了许多,毕竟长孙无忌就是最大的权臣代表。
他主持的事情甚至比李世民亲自来都有效率,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进入夏季的时候,从倭奴传来的倭奴王请罪书终于是到达了李世民的手上。
这天李世民又把吴迪叫来,让他一同观看倭奴王的请罪书。
后面看到倭奴申请成为大唐的附属国,这点让李世民是大为欣喜。
“这倭奴王还真是会来事,居然主动地成为大唐的属国,吴迪你怎么看?”
“都可以,只不过倭奴距离大唐实在是遥远,我们不好对倭奴进行管理。”
“这没什么,大唐要的可不是管理,毕竟大唐的地就这么大,管都管不过来,又有什么精力去管他们倭奴?”
“那倒也是,不过我看倭奴想成为我们的属国是另有所图啊。”
“他们有什么图谋?”
“这个臣就不知道了,就怕他们是扯虎皮做大旗。”
“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李世民哈哈大笑着,拿起纸币开始写起了册封书来。
当初汉朝时期,中原大陆就同意了倭奴成为属国的请求。
如今再次册封,不过是再按照汉朝时期的册封书再写一份。
吴迪知道是阻挡不住李世民同意倭奴成为附属国的,所以也没有出言阻拦。
而是想起了前些日子沿海边那些造船的匠人已经将船造好的消息,“陛下,咱们大唐的新船已经造好了。”
“这么快?”李世民停下了手中的笔,“能够航行多远?”
“如果是按照图纸上的标准,航行万里不成问题。”
“好!”李世民看着自己手上的册封书,“正好,你应该是要去验收这些新船的,不如你就带上这份册封书,顺便前往倭奴,对倭奴王进行册封吧!”
“是!”
说着,李世民又开始动笔写起了册封书来。
不多时,一封册封书写好,盖上玉玺印之后李世民交给了吴迪,“过些日子你就出发吧。”
“是,陛下!”
吴迪拿着册封书,回到了自己府上。
此时的中山王府已经变成了周王府,门口的牌匾已经换了。
回到周王府之后,吴迪让人收拾了行李。
与几位夫人说明这次外出的事情,几位夫人倒是都表示理解。
不过作为使者出访,却是让长乐很是不解,“去这种蛮夷小国,随便派一个使者去就行了,何必让夫君这个亲王去呢?”
“这次去册封不过是顺带的事情,最主要还是去验收大唐的新船,如果新船试航顺利的话,今后大唐就有了出海的能力。”
“出海?”长乐有些憧憬,“也就是说可以去海外了?”
“没错,如今虽然可以通过陆地去海外,不过路程实在是太过遥远,如果这次试航顺利的话,那我带你们一起去海外游玩一番。”
“海外是不是有什么蓬莱仙岛,相传徐福就是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去了蓬莱仙岛。”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海外要比什么蓬莱仙岛有意思得多。”
吴迪决定等验证了这船的性能,就要开始海外掠夺了。
海外的资源比大唐丰富了许多,不管是香料还是矿产。
这些都是大唐需要的东西,尽管现在用不上,但可以弄回来储藏着。
等到科技允许的时候,大唐再启用这些自然资源。
顺便再建立一套国际体系,大唐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内的东西必然会达到一种饱和的程度。
根据吴迪的推测,未来的十年内,大唐的人口将会井喷。
以如今的医疗体系,人口将会稳定在一亿多左右。
实际意义上的人少地多,要养活一亿多的人口,不是靠大唐国内就可以的。
需要压榨全世界才能让大唐平稳度过,所以开阔海外是势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