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倭奴王跑路
看着周围偌大的宫殿,倭奴王还是有些不舍。
最后送了嘴,但也没有说要逃跑,“你们且容本王想想。”
“殿下可是要给出个时间?”
倭奴王看着下面的大臣,一个个都是看着自己。
看来今天自己要是不答应的话,这些人恐怕自己就会跑路。
但自己的确是舍不得这里,看来只有争取个两天多的时间,想个理由来说服他们。
于是他叹了口气,“给本王两天时间吧。”
“好,就两天时间。”
大臣们已经逼宫了,自己现在要说不走那肯定是不行的。
没办法,倭奴王只好先拖住他们。
心里却是气愤不已,甩手回到了寝宫。
自从播磨投降之后,吴迪这边也是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
一万唐琉混合军,加上两万多的伪军,以及播磨的一万多人,现在是四万人直逼平京城。
平京城中间夹着山背与河内两座城市,不过都是两座小城。
吴迪要攻破这里简直是手到擒来,基本没有废什么时间。
这里的将领倒是聪明人,看到大军到来,都是做做样子稍微抵抗一下,然后直接开了城门放他们进来。
看着近在咫尺的平京城,吴迪是内心平静。
让军队在山背修整几天,做好进攻平京城的准备。
而吴迪也在山背逛了起来,不过现在出行都要带着一干侍卫才行,随时防范着刺杀。
虽然倭奴人没有人反抗,但吴迪还是要做不时之需的。
难免会出现什么能人志士,拼死也要把自己换了,那就划不来了。
不过吴迪在山背逛着也不是瞎逛,而是考察当地的民情。
随着今后大唐的工业进化,手工业肯定会被淘汰。
工业化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尤其是大唐现在人口不多。
对外倾销是必然的趋势,而倭奴就是倾销的第一站。
这里今后要承接大唐许多的低价值产品,而山背就在倭奴的京城附近。
但现在看来,倭奴的确是没啥钱。
就算是距离京城这么近,还是一副穷酸的样子。
这让吴迪很是无奈,这种经济是没有办法消化太多大唐产品的。
想到今后华夏对外做生意,都是先建设当地,再输出产品。
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再反过来反哺华夏。
或许今后的大唐也可以走这一条路,把低价值的产业全部放到其他国家。
没啥技术含量的东西放给其他国家,对大唐来说也是不痛不痒。
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就能够购买更多大唐的产品了。
而他们做出的廉价产品再进口回来,加上关税到了大唐百姓手里还是很便宜。
对大唐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今后倭奴由琉球掌权之后就可以这么做。
在山背逛了一圈之后,吴迪也准备回去了。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对衣衫褴褛的女人走了过来。
不过就要靠近吴迪的时候,就被侍卫拦住。
侍卫大喝让她们不要靠近,“你们是什么人?”
两个女人跪在地上,双手伸了出来,说着一些吴迪听不懂的语言。
好在侍卫中带了翻译,翻译将这两个女人的话翻译给了吴迪听。
原来是要钱的乞丐,吴迪没有搭理。
赏赐倭奴人不是自己的习惯,倭奴人再惨都跟自己没有关系。
正想赶他们走时,翻译又补充了一句,“她们说,她们祖上是大汉的子民,逃难至此,肯定殿下施舍她们一点东西。”
“大汉?”吴迪诧异地看着这两个女人,“你问问她们是如何认出我是汉人的?”
翻译问了一句,两个女人也给出了回答。
原来是看吴迪穿着认出来的,当初大汉的贵族也是这番打扮。
所以很好辨认,而且身上还有五爪龙,一看就是汉人。
吴迪听明白之后让人把这两个女人付了起来,“你们倒是醒目,不过大汉已经灭亡百年,如今是大唐!”
两女人听说大唐之后赶紧点头,“我们知道,如今全倭奴的人都知道大唐,我们梦里都想着回到大唐,继续当大唐的子民,不愿意再在这个地方当蛮夷倭奴。”
“哎!”吴迪叹了口气。
如今不管是语言还是长相,这两个女人都跟倭奴没有差别了。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祖上汉人的血脉,就算是回到大唐也是会被歧视的。
不如让她们留在这里,等今后琉球占领了倭奴,给她们一个好日子。
想到这,吴迪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钞来,“这是大唐现在的钱,今后你们就能用到。”
说着又掏出几贯铜板,“这些钱财是倭奴的钱财,你们先用着,今后这里就是琉球,我会吩咐好他们善待你们,你们就在这里生活下去吧。”
两个女人的眼里闪过一丝绝望,其中一个女人哭了出来,“我们身位汉人,难道不能回到大唐了吗?”
吴迪摇了摇头,“不知道,你们今后也可以去大唐,不过我们是不能带你回去的,现在大唐对于你们这些外邦的人不是很友善。”
“我们不是外邦的人,我们是汉人。”
嘴上说着倭奴语,连汉话都说不明白。
说她们是汉人,恐怕没人相信。
自己能做的也只有这些,把钱交给两个女人之后,吴迪转身离开。
然后就听到后面两个女人失声痛哭了起来,从一个大国子民沦落成为了蛮夷。
她们心里特别痛恨,当初祖上为何要逃难到这个地方来。
来到这里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倒是越活越回去了。
堂堂正正的汉人,变成了倭奴说起来心里都在滴血。
其中一个女人用力向吴迪大声呼喊,但吴迪却是没有听懂。
一旁的翻译也赶紧翻译,“她们求大唐占领倭奴,她们好做回大唐的子民。”
吴迪却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大唐要占领这里很是简单,但这么个弹丸之地占领了能干嘛?
资源极度匮乏,而且还不能发展农业或者是畜牧业。
这里唯一的用处就是给大唐驻军开辟港口,再就是作为倾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