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高拱的死,就这样在内阁几乎可以说很草率的定下来,给了他基本的脸面,但也不算多。

不过就在张四维准备离开去送奏疏的时候,外面芦布拿着一份书信快步过来,在魏广德耳边小声耳语几句。

魏广德微微皱眉,接过书信抽出里面的信纸看了眼。

随即,之前还紧皱的眉头舒展开。

“子维,你先把奏疏直接送到司礼监去吧。”

魏广德对张四维说道。

“好,我这就去。”

张四维答应一声,随即拿着奏疏就出了值房。

而魏广德,这时候也拿起手里的书信看起来。

书信上的字迹,魏广德还是很熟悉的,张居正的信没跑。

只是,张居正这份书信来的有些蹊跷,随着新郑官府关于高拱的报丧文书一起送到京城。

文书进了礼部,而书信却是送到魏广德家里。

魏广德仔仔细细看完书信,随即就把信纸折好放回信封里,收入怀中。

魏广德有点印象,后世议论张居正的文章看过不少,都知道他是在死后被人清算,其中重要的一条好像就是这高拱临死前写的一本书。

具体什么书魏广德不知道,但是就因为这本书,最后成为倒张的导火索。

但是,手里的书信,确实是张居正之前就写好的,交给了新郑高家人。

想到之前有消息回报,张居正南下路途上,专门去了新郑看望高拱,高家有张居正的书信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奇怪的是张居正这份书信,是叮嘱魏广德,若是在他回京前高拱就病逝,就一定要魏广德帮助高拱得到朝廷的抚恤和恩典。

这书信可是高家人送来的,显然是张居正在新郑时候写好交予高家人的。

对此,魏广德不得不考虑张居正见到高拱的时候,他就已经卧病在床这种可能。

对于高拱,魏广德早就不关注了。

有张居正和冯保在朝,就当今天子的那点情份,高拱是根本不能再次复出的。

所以他才会在看到高拱病逝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张居正跑新郑的目的就是为了干掉高拱。

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张居正写信要他帮着讨要朝廷恩典,是否两人见面已经冰释前嫌

魏广德不是很确定,不过两人表面矛盾就是政见不合,但是更深层次还是因为高拱的容忍肚量不够,似乎一直担心裕袛旧人篡夺他的权利,所以之后一直都对过去的同僚进行打压。

不过,高拱似乎一直对张居正都是个例外。

这就让魏广德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心高气傲的高拱,或许从始至终就看不起过去那帮同僚,包括陈以勤、殷士谵和自己。

或许,也只有满腹经纶的张居正勉强能入他的眼,所以才会在提防之外又适当关照。

两人的交情,在过去的时候还是很好的。

魏广德认清楚,不管是在裕王府,还是在国子监,两人都相交莫逆,无话不谈。

虽然有争吵,但都是因为理念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

想来,被驱逐后这些年高拱也应该能看到,张居正主持的朝廷其实不错,做了许多前人不敢做的大胆之事。

魏广德不知道张居正和高拱见面说了什么,但最起码张居正暗害高拱的可能性被无限降低了。

有了张居正的书信,魏广德自认为之前作出的票拟,在内廷里通过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虽然高拱要的抚恤和恩典没有全部达到,但最起码朝廷面子上还是给够了。

消息很快也传到宫外,六部和其他在京衙门里,百官对此也是议论纷纷。

众人对高拱的态度,其实还算比较一致,那就是高拱的性子,实在不宜同殿为臣。

只不过在张居正大力推动改革,行考成法和清丈田地之举后,他们又觉得好像高拱执政的话,或许比在张居正手下干活要轻省许多。

是的,张居正的改革动了他们的利益,而高拱在位的时候也就是打击异己,只要自己不和高拱对着干,棒子也打不到自己头上。

为此,现在的百官不知什么时候又开始记起高拱的好,至少高拱只知道整顿吏治,却不会对他们的根本利益出手。

内阁奏请恢复高拱的官职,按品级下葬,倒是没什么人反对。

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新科进士。

他们可不知道高拱之前的情况,就算了解也只是在民间时道听途说,并没有亲身感受。

所以,这样的人极易受到周遭人议论的影响。

现在身边官员大多都念着高拱的好,可不就让他们心里生起一丝疑惑,为什么这么好的官员会被朝廷罢黜

于是,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对张居正和冯保勾接的流言开始在朝野更加肆无忌惮的传播开来。

这些,都不是身处高位的张居正和魏广德能知道的。

毕竟,都是最底层官员之间的私下里的交流,他们根本无从得知。

晚间,魏广德回到府里,进门时对张吉说道:“派人联系下,我要知道首辅南下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新郑,他和高拱说了些什么,要是能打听到一并带消息回来。”

其实,张居正南下的时候,魏家就有派人跟着,这已经是习惯了。

就好似张居正虽然离京,但他相信张府也有人关注着魏家这些天的一举一动。

倒未必是要向对方做什么,但防一手总是要有的。

只是因为这个时代消息传递的闭塞,自然不能做到时时回报,而只能在沿途监视记录下来,只有在发生紧急事件时才会安排人快速向京城魏府传递消息。

而张居正一路南下行程都还算正常,自然不存在需要紧急回报的情况,所以府里一直也没收到消息。

而张居正南下的消息,更多还是北上客商传递过来的。

他们活在路途上看到,或听人道听途说一通,就把消息带到京城传播。

进门以后,魏广德也似乎想起来听到过的消息,于是又对张吉吩咐道:“把坊间近段时间的传闻给我报上来。”

魏广德依稀记得后世关于张居正改革的事儿,说的也就是什么一条鞭法、考成法,其他的提及很少,但是有一件事儿却一直有写,那就是张居正会湖广老家时坐的轿子。

好家伙,传说是三十二人抬的大轿,轿子之大远超所有的轿子,据说轿子里面做了隔断,分成了卧室、书房和厕所等等。

三十二人抬的轿子是什么规格

要知道,皇帝的龙撵也不过是十六人抬,三品以上官员最多就是八抬,传说中的三十二人抬大轿已经超过皇帝规格了。

要是真有这样的轿子,怕张江陵还没回到老家,就已经被皇帝拍出的锦衣卫缇骑在途中拦下来杀头了。

不过到了后世,这消息传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倒是能糊弄不少人。

魏广德也是不怎么相信的,可他这会儿忽然想到,所以就命人打探一下消息。

须知古代的轿子,其实讲起速度来并不比车马快,也就是胜在平稳。

抬的人越多,轿子做起来越舒服倒是真的。

以前,魏广德习惯了车马,对轿子的速度根本看不上。

也就是进入六部做了侍郎以后,魏广德才放弃了马车,改坐轿子。

而轿子,抬的人越多虽然坐着舒服,可速度也慢。

其实两人抬的轿子跑起来最快,四人抬次之,八抬大轿最慢。

魏广德还没享受过十六抬大轿,他也不敢享受这个。

他做为内阁次辅,在京城是可以坐八抬大轿的,可为了速度,他平时用的多的还是四抬大轿而不是八抬。

其实京中坐八抬大轿的官员很少,就算是张居正平时也只是四抬大轿。

北京城虽然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数得着的大城,可除了靠近皇城的几条街宽敞外,其他的街道不见得多宽。

四九城车马也多,八抬大轿很占地方,容易堵路。

如果不是为了气派,根本就不需要加那四根棒子。

是的,四抬变八抬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四抬轿子的轿夫位置换成抬棒,一个位置变成两个人抬就好了。

轿子都不需要做什么改动,增加人手就成。

在府里吃过晚饭,魏广德考校了小儿子这几天读的书,就一个人去了书房。

在里面坐下,静静的喝了两口茶,张吉就已经把消息送过来了。

魏广德盯着手里的纸条,虽然张吉很贴心的又拿过来一盏蜡烛,但魏广德已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什么三十二人抬大轿,还卧室、书房应有尽有。

扯淡,根本就没那回事儿。

按照条子里派过去的人传回来的消息,张居正这次南下很是匆忙,就八个轿夫轮流上去,张居正坐的其实是四抬大轿,就为了讲究一个速度。

毕竟从京城回荆州,路途可不短,八个轿夫轮流抬轿,完全可以接受。

至于回家的排场,其实也很简单,仪仗和在京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随行多了几架马车。

如果非要说有多的人,那就是万历小皇帝派出了一队锦衣卫给张居正开路。

不过,沿途官员确实尽力巴结逢迎,都是地方官员直接迎到边境。

可以说,州府之间,相互做邻居的官员几乎都能遇上。

这边送行的人返回,那边就已经有新地界的官员前来迎候。

地方官,想要飞黄腾达,努力结交京官,巴结首辅的心情,确实可以理解,不过这做的也有些过了。

这是可以说很属实的消息,魏广德派出去的人报回来的信息,自然不会有差。

不过等魏广德看到坊间传闻的时候,倒是笑了起来。

好吧,坊间倒是没有那什么三十二抬大轿的消息,估计这个时代的人也知道这不可能。

要是张居正真坐着这样的轿子穿州过府,地方官要是看到不报,官帽子就不要想继续戴着了。

不过,他的这次回乡之旅除了肃静回避的仪仗队,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队锦衣卫和一队京营的鸟铳手。

这在以往仪仗里是不曾见过的,这也是小皇帝特旨让锦衣卫派人护卫,又调一队京营随行。

只不过到这里,没人提到是皇帝的旨意,却说随行的京营官兵是蓟镇兵马,是总兵董一元派去讨好首辅张居正的,挑选的也是蓟镇军阵精锐鸟铳手,个个都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云云。

要是编造个昌平或者保定总兵,魏广德可能一时半会儿还反应不过来,不知真假下还会让兵部查查,可要说到董一元,魏广德可就不陌生了。

这十来年,魏广德和董一元表面上联系不多,可毕竟是他第一个认识的武将,这些年官职也是平步青云。

嘉靖三十七年的时候,董一元还只是蓟镇游击将军,带领几百骑兵。

可是在嘉靖四十三年的时候,土蛮、黑石炭等部以一万多骑兵侵犯一片石,总兵官胡镇,董一元靠着城墙抵抗,贼军攻打不下,等到明军援军来时逃跑,明军趁势追击,斩首七十余级。

后又在苇子谷大败敌军,斩三百七十余级,其中董一元功劳最大,破格领取三级俸禄,提升石门寨参将。

隆庆元年,明军在棒槌崖打败贼军,又以董一元功劳最大,再次连升二级,提升副总兵,驻防古北口。

到现在,因为魏广德调戚继光去了辽东替换李成梁,所以又把他从古北口镇守副总兵升为蓟镇总兵官,算是把京城的安危交到他手里。

而是经历了这些战阵,让魏广德对他还比较放心,不是眼高手低之辈。

董一元升迁如此之快,已经超过了他大哥董一奎。

现在的董一奎,不过还在大同做副总兵而已。

放下手里小纸条,魏广德对着张吉吩咐道:“给刘指挥那边支应一声,让他们查查这些流言的来历,是谁在恶意造谣朝中重臣和边关大将。”

“老爷,这些流言大多都是北上商人传播出来的。”

张吉急忙解释道。

“说是这么说,可也得查查,看到底是哪儿开始的。

我们知道是流言,也知道流言不可信,可有些东西传着传着就被人当真了。

到时候问起来,对董一元也是个麻烦事儿。

早点查清楚,在锦衣卫档案里报个备也是好的。”

魏广德解释道。

董一元的升迁,朝廷重臣多少能猜出来是谁在帮他使力。

这个时候拉踩董一元,可不就有恶心他魏次辅的意思在里面,说的他还要讨好张居正似的。

“是,老爷。”

张吉答应一声,看魏广德没其他吩咐,这才退了出去。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蒹葭酒楼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名门春事大唐再起世子很凶俺四叔是朱重八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入秦记无双世子爷日月悬空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大汉兵王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梦境归来做才子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三国:逆天系统,称霸天下大暴君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风流神针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大唐最强驸马爷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重生之岳飞传奇北明不南渡南宋出圈记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安西兵日记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的公公叫康熙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我是大明瓦罐鸡我只是夫子(穿书)男主总想当我的腿部挂件他来自秦朝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雄兵连之再世周瑜凤凌天下回到明朝做权臣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回到上古当大王大楚皇权万古第一战皇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身为洗冤司司正,破个案子很合理大唐小郎中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长平长平暄和皇贵妃传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