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晓敏点头说:“所谓‘工欲精其业,必先利其器’,目前纺织厂使用的,大多数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旧机器,不止速度慢,出货率低,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很高,稍稍差一点,就会造成卡线、断线,不止影响生产,还是对资源的浪费。”
“大家都知道,纺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棉纱,其实那就是对资源的消耗。”
“之前我们厂已经引进十台新型机器,不止性能好,速度快,重要的还是消耗少,这样长期下来,数字会很惊人。”
“我认为,使用新型机器,可以让纺织厂从各方面都向前跨一大步,是纺织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听她极力赞成纺织厂购进新设备,裴闻远低头看看材料,唇角扯出一抹笑意,指着上边的一行字说:“目前纺织厂合作的这个逐鹿机械厂,是不是和祝主任有关系?”
你可真会问。
祝晓敏和他对视一眼,感觉到他眼底的一抹椰揄,也不自觉的微笑,点头说:“这个厂子最初,是我们考进京城的知青共同创建的,从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发展到现在的厂子,用了足足六年,现在的负责人也是知青之一,就是前年替肉联厂修理那台国外设备的吴敬源。”
这番话说出来,在场的领导们一阵低声议论,立刻有人问:“祝晓敏同志,你极力推荐纺织厂购买这个厂的设备,是不是有徇私牟利的嫌疑?”
这个问题就问的很尖锐,一个不好,不止影响的是逐鹿机械厂的经营,更严重的是直接切断她自己的仕途。
祝晓敏不焦不躁,含笑向提问题的领导点下头,不疾不缓的说:“所谓举贤不避亲,我承认,吴敬源和我,和我们那批知青,都亲如家人,可也正因如此,我了解他的能力,清楚他的人品。”
“我支持人才的合理利用,不赞成无偿付出,那只会造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重视。当初我推荐他替肉联厂修理设备,也是收费的,可是结果表明,他为肉联厂挽救的损失,完全对得起肉联厂付给他的费用。”
“现在这批设备也一样,我敢断言,目前在国内,还找不到比他装配的这批机器更先进的纺织设备。”
“现在纺织厂要发展,明明有更先进的设备,这批设备更有利于纺织厂的发展,我为什么不推荐?就因为吴敬源是我的朋友,所以我要避嫌,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就畏首畏尾?”
“我认为,如果我只是因为和吴敬源的关系,就阻止两个厂的合作,于纺织厂本身就会是一大损失,而我那样的做法本身,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这番话侃侃而谈,说的坦坦荡荡,听的裴闻远和杨浩中几乎为她鼓掌。
杨浩中又特意问一句:“怎么你没说,对逐鹿机械厂也是一大损失?”
祝晓敏目光轻移,和他对视,含笑说:“我们国家正在求发展的时候,新型高效的设备,多少厂子可遇而不可求?这个时候,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吴敬源的能力在那里,总会遇到欣赏他的伯乐,不管有没有纺织厂的这笔订单,他也能带动机械厂的发展。”
这一段话,满是傲气,让会议室里的人一静。
裴闻远的眼睛里满是赞赏,轻轻鼓掌:“说的好,好一句‘举贤不避亲’,好一句‘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祝晓敏同志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说完,转向旁边一个中年男人笑说,“我推荐祝晓敏同志,也算是举贤不避亲了,她就是人才,我们最稀缺的资源。”
看到“逐鹿”两个字,他就知道和祝晓敏有分不开的关系,可是能看出来的,也只有他和杨浩中两个人,其实完全可以不问。
只是,干部提拔,会有各种考核,如果是被动查到再来解释会变的很被动,现在他当着上下各级的领导问出来,祝晓敏把话说的明明白白,也就没有人能再为了这两个厂的合作做文章。
她的回答,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
这中年男人是省国资委副主任王长东。
祝晓敏心里一动,目光就落在男人身上。
王长东微微点头,却看不出情绪,只是说:“裴主任的眼光一向不错。”
裴闻远笑笑,向祝晓敏说:“祝晓敏同志,我们很期待你以后的工作表现。”
也就是说,这次汇报结束了。
祝晓敏站起来,向大家鞠个躬,表态:“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见裴闻远点头示意,转身直接出去。
出了省政府大门,祝晓敏深吸一口气,又长长的吐出去,这才回头去看刚才所在的地方,难说心里的那抹情绪。
省国资委?
这是准备接收她的单位吗?
可是,从王长东的眼神里,她看到的不是欣赏,而是戒备。
他在戒备她?
多可笑。
祝晓敏耸一下肩,不再去想,过马路去对面的站牌去等车,没有回纺织厂,而是去了食品厂。
小毛已经上学,金闪闪和金香玉在院子里玩,钱刚寡妇和曹秀秀坐在西厢房里,一个守在窗边,绣几针抬头向外看看两个孩子,一个坐在机器后,头都不抬的踩着缝纫机。
看到祝晓敏进来,曹秀秀“呀”的一声,放下东西迎到门口,“厂长,你怎么回来了?”
祝晓敏笑:“进市里办事,顺便过来看看。”
曹秀秀咧嘴笑起来,让着她进来,拿起窗台上一个相框,眼睛亮亮的举给她看:“你瞧,营业执照下来了。”
祝晓敏接过来看看:“还挺快。”
钱刚寡妇的缝纫机响一会儿也停下,抬头笑说:“是冯厂长他哥去跑的,上午去下午回来,当天就拿回来了。”
虽然这个时候大力支持私人企业,可这营业执照审批总要十几天,冯文明应该是找了陈旭东的同学。
祝晓敏明白,营业执照放回去,过来瞧缝纫机上的东西:“怎么样?”
钱刚寡妇笑:“这段时间,我们尽做书包了,你不知道,秀秀把小毛送去学校,他放学当天就带了五六个小朋友回来,说书包是我们做的,第二天那几个小朋友就把家长带来了,一人买了一个书包回去,这下可好,后来几天的书包,我们差一点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