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备虽然不尚繁文缛节,年轻时也习惯了戎马生涯。所以哪怕当了皇帝,出巡也是习惯骑马、带上一群亲卫部队。(当然现在也不算老,39岁)

不过,因为蔡邕临时找他陈情,希望作为太傅,可以随行巡视,从此移居雒阳,暂时不回长安了。

反正太傅也不用上朝,一贯以年老体弱告假。等将来刘备正式把朝廷迁过去,有事儿再请教他也不迟。

考虑到蔡邕年事已高,刘备才改为乘舆出巡,他自己坐了一辆六轮的新式玉轼金根车,蔡邕也配了一辆车。

刘备的车,装饰奢华,内部却未必多舒适,主要是要考虑到大汉的威仪,以气派体面为主,所以装修风格非常硬朗,不能跟原先桓灵时的銮舆差异过大。

不过好在桓灵都不尚武,大汉已经多年没有皇帝武装出巡的卧车样品存世了。所以倒是给了将作监的工匠们一定的发挥空间,可以吸收结合李素发明的西域大篷车的技术优点。

另外,皇帝坐的卧车,自古是叫“辒辌车”,没窗户为辒,有窗户则辌,秦始皇巡游天下用的就是那个,汉武帝武装出巡时也坐过。

武帝死后,让霍光辅政,待遇极高。霍光死时,汉宣帝赐他葬礼如萧何故事、仿秦始皇以辒辌车载尸。

不过自此以后,汉朝皇帝觉得这名字不吉利,便沦为了专门出殡运尸的载具。活人皇帝坐的“卧铺车”,只好另外取名。

今天,刘备坐的车叫“玉轼卧辂”,已经跟诸葛亮之前在上党战役中造的水陆两用船差不多大了。车厢长达三丈六尺,横阔九尺,十六马拉车。

车厢有前后四尺宽、左右一尺宽的回廊,廊檐里面有围壁。围壁里才是三丈长、七尺宽的房间,还分前后两段,各长一丈半。

前面是处理政务的书房,后面是卧室。书房旁边还有熏香更衣之所,产生的秽物可以直接打开车厢底盖排污到路面上。

不过,即使如此体面,刘备还是觉得不如李素给老丈人蔡邕造的车舒适——

蔡邕不用讲朝廷体面,所以车子不带回廊,也不用飞檐斗拱的复杂雕饰车顶,但因此室内空间反而更宽敞舒服。

书房也不用四平八稳很正派,偏处一角布局都行,也没那些摸起来碍手碍脚的硬朗家具。

空出来的位置甚至还能把更衣室做得更大,实现干湿分离,摆个洗手台和泡澡浴缸,甚至连更衣用的桶都自带冲水。

所以,刘备也就是在出巡的前两天,在新丰和灞上这些地方时,好歹还是关中平原,条件还不错,所以坐坐自己的玉轼卧辂,不舒服的话晚上也可以不睡车上。

第三天过了华阴县,进入崤函道,崤山山区形势雄峻,每天生活起居只能在车上,刘备很快就嫌弃自己的车太形式主义了。

于是他也不等到雒阳,每天到太傅的车上蹭听讲,美其名曰请教学问。

刘备内心还忍不住感慨:特么的还是伯雅孝敬他老丈人的车舒服!这象皮里塞了海绵的座椅,比朕那硬得磕人的御座都舒服!

正好,蔡邕出发之前,也跟刘备提过“统治蛮夷之地的关键,在于考据自古以来那些地方都属于华夏故土,制造向心力”这个思路。

虽然刘备觉得李素更专业,但既然蔡邕也懂,就趁着赶路这几天,提前学习起来。作为皇帝,虽然不用亲自操作,但也该吃透这里面的学术原理,顺便看看是否真的有用。

……

蔡邕显然是有点学究的,皇帝问他,他虽然要给出实用性的答案,不能掉书袋。但他还是利用太傅的身份,希望皇帝能自己受到启发,而不是被灌输,这样得到的新认知才更加彻底。

刘备来请教他这天,巡游队伍刚好是在华山脚下略作游历,继续旅程。

蔡邕耐着性子,就借助名山大川与上古神君的源流谱系说起,为刘备建立起深根固本的正统性认知基础:

“自古正统之道,分属宇宙二途,六合弥漫无极为宇,古今绵延无尽为宙。

当年孔孟、公羊倡‘使百姓免战为德’,乃至如今被罢黜的董仲舒,曾经那些错误的尝试,都算得上试图穷究‘宙之天道’,也就是论证天命正统的历数无疆。

此道多为儒者所究,其余百家,亦略有涉猎。老臣与小婿所修《殿兴有福论》,也算是其中一种尝试,目前来看,对大汉还算是最合适的。

而除了这‘宙之道’,正统论还有‘宇之道’。

宇之道,不在论证朝代兴替的万年无期、天命永固。而侧重华夏德行之辐射,悦近来远,无远弗届。而此道多为史家所修,穷究史籍奥秘之人,便能揣测其中本源,不知陛下,颇读史否?”

蔡邕的话,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

宇道是论证华夏天下无远弗届,想办法证明空间上不管千万里外的人,也是炎黄子孙分出去的,所以我有权拿回来。

宙道就是殿兴有福论那种,设法论证天命在时间上古今长存。

一个是华夏正统在空间上的蔓延,一个是时间上的存续。

这两门学问,其实都是有很深奥的讲究的,古今为皇帝搞正统论的帝师级哲学家搞的就是这个。只不过大部分小白不感兴趣,不如打打杀杀来得热闹。

而蔡邕的学问方向也是搞这个的,所以恰好都略有研究——如果十二年前蔡邕没遇到李素,他当然搞不出《殿兴有福论》,但如果给他时间,他也能琢磨出一些次一点的成果,只是没现在这个那么好用。

刘备听蔡邕这么说,立刻郑重起来,他倒也谦虚:“朕少不读书,自起兵之后,倒是常常请教身边博士,求以史为鉴,而知兴替。

不过朕也就读读那些能直接借鉴古人行政、用兵、用人做法的史料,其余不曾多涉猎。太傅是当朝史家第一,朕那点粗浅读史,不值一提,还请太傅直言教我。

反正还有三四日才到雒阳,有的是时间,朕这三天就专心向太傅求教。”

刘备这么谦虚,主要也是他的心理期望瞬间拔高了:蔡邕要介绍的绝招,如果又是一个类似于《殿兴有福》那么牛逼的玩意儿,那他这个皇帝也做得太爽了,上天直接赐给他时间和空间两大神级杀器!

蔡邕心里有底了,就从基础开始扫盲:“陛下既然也略读过史书,《史记》本纪第一篇《五帝本纪》,总了然吧?”

刘备一愣,有些尴尬:“这……看是看过。实不相瞒,朕一直觉得,若是那些有帝王施政得失详述的篇幅,朕都是认真学的,不懂也会找博士讲。

但这《五帝本纪》,虽为史记第一篇,却大而无当,无非是讲了五帝血统传承、世系族谱、迁徙流转,没什么经验教训可学。

朕并非治学之人,实在不愿死记硬背上古先王的族谱籍贯。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深意?”

刘备这番辩解,不是熟读过史记全文的人,或许听了有点懵逼,所以需要再稍稍翻译一下:

《史记.五帝本纪》的主要内容,都是黄帝开始,加上后面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人祖宗是谁、谁是谁的子孙、还有什么旁支兄弟姐妹、娶的老婆是什么氏的,又迁徙到哪里……

想想也很正常,尤其是现代人都知道,华夏有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才开始,所以夏朝连遗迹都不能说明确挖到,原始文字史料记载自然也极为稀缺。哪怕是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只能是从传说里搜集掌故。

这种情况下,五帝本纪确实只能记这些很粗略的事情,至少尧舜开始,才有一些行政理念的典故,还是为了起到寓言警示作用的。而皇帝、颛顼、帝喾根本没有什么有教育意义的典故,纯就是家谱。

不光刘备读了会郁闷,很多不懂正统论的人,如果读《五帝本纪》,也会懵逼,都什么没价值的流水账!

不过,在蔡邕这样的行家眼里,情况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蔡邕是直接透过现象看本质。

他微笑着听完刘备吐槽,捻须启发道:“陛下觉得这不过是家谱籍贯流水账,也不奇怪。天下读书人,读到这一篇,一万个人至少九千九百九十九人,是跟陛下一样的想法,不知其中另有深意——所以,才民智可用。

让老臣为陛下梳理一下吧,《五帝本纪》的谱系籍贯部分,几句话概括,大致是什么意思呢?

黄帝是有熊氏少典之子,有二十五子、建氏者十四人,黄帝自己正妃嫘祖为西陵国人,其余纳妃又分属何氏,所以其子有混入那些氏的血统……

再到黄帝之子玄嚣、昌意,分别娶妻东夷凤鸿氏与蜀山氏。

昌意生帝颛顼,而玄嚣之孙为帝喾,帝喾又生挚、放勋,初立挚,不贤而天下人改拥放勋,是为帝尧。连最后的舜,都是黄帝八世孙、帝尧的女婿……

总结下来,黄帝为五帝之首,第二的颛顼是他次房的孙子,第三的帝喾是他长房的曾孙,尧是重孙,舜又是另外一支的八世孙……”

刘备听到这儿,有些头发昏,他连忙摆手表示希望提速:“太傅,朕虽读史不详,不过这些还知道,虽然记不清五帝后四个分别是黄帝哪一房哪一支,好歹还记得辈分,能直接说重点么?”

蔡邕无奈地摇摇头:“重点就在这里啊!可惜,老臣为陛下如此剖析,陛下却没有注意到——难道陛下觉得,颛顼帝喾尧舜,他们真的是黄帝的子孙么?

五帝本纪末尾,太史公言: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儒家所尊《尚书》,推崇的是‘三代之治’,也就是尧舜禹,所以只记载到尧以下,本来是没有五帝前面三位的,太史公是从《春秋》、《国语》中择善而录,才补齐那么多——他为什么要补齐?他补齐的时候,真的相信《国语》里面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么?”

刘备愕然,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他也没哲学论证过三皇五帝的真实性:“难道不是么?”

蔡邕:“史家有个不能言传之秘:上古之史,发掘的年代越晚,挖掘出来的史料内容却越早。《尚书》早于《国语》,国语却能增补前者未闻之事。

编《尚书》之人,竟不知天下曾有黄帝、颛顼、帝喾,只知尧舜。

陛下难道就没想过,这是因为《尚之时,华夏的范围还不包括‘东夷’和‘巴蜀’,所以尧舜世系籍贯狭窄,东夷人巴蜀人不算是‘尧舜子孙’,也无所谓。

不会影响周天子的天下观、不会觉得‘华夏’与‘夷狄’相比,华夏的疆域范围概念太小。

而《国语》成书略晚,或许当时齐鲁已尽并莱夷(东莱),秦人也已通商巴蜀,所以尧舜之上,需要有更古的人君,他们还有侧室、旁支分别是娶东夷女、蜀山女所生,蜀山女所生的昌意还要降居若水(雅砻江,就是越巂郡一带)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尧舜不够久、他们的子孙覆盖不到东莱巴蜀时,再造一个尧舜更古的祖宗,让尧舜有远房堂兄弟是巴蜀人、东莱人,所以华夏才自古以来都拥有巴蜀和东莱的正统,他们都是黄帝子孙。

另外,左丘明的《国语》上,其实说得比太史公采信的那部分更多,《国语》除了五帝之外,还详载三皇。

太史公引用《国语》中‘黄帝为少典之后’,却没有引用‘少典,伏羲女娲后也,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

如果完全引用,那就连皇帝和炎帝也是兄弟了,或许是太史公觉得没必要吧,毕竟炎黄曾有一战,说他们是亲兄弟,也有违仁爱孝悌。而黄帝的子孙,已经足够覆盖华夏了。

所以,今日‘华夏’与‘夷狄’的分野能定在目前的大汉疆土范围内,要感谢左丘明与太史公的敏锐。

孔夫子毕竟不是史家,孔夫子在世时,也不是为人君奔走,儒家不用考虑寰宇之正统。而史家必须对疆域之正统依据极为敏感,所以左丘明补上了孔子的疏失。否则,如今的益州人和东莱人,说不定还跟占城人漠北人一样,丝毫不觉得他们是华夏呢。”

70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万道剑尊剑梦儿户口本死绝后,大佬她红遍全网武道乾坤我高手下山专打气运之子穿越年代之吃好喝好我在九零当相师死对头竟然重生了重生1980:开局迎娶姐姐闺蜜末日?宅舞冒险赘婿神王国潮1980重生之都市神帝从别人家孩子到黑道教父当一个魔王毁灭世界之后黑莲进化史罪妻凌依然不撞竹马不回头氪金就变强,高考前我已成皇屠尽千亿异兽,登临神位一纸千金震惊!四十才发现自己是天籁之音基地签到三年,成为全球特种之父锦绣农门小福女僵尸的喂养方法萌妻甜似火:高冷军少,体力好!穿越星际:妻荣夫贵我一生行善,竟觉醒万魂幡!都市之最强赘婿在美漫当心灵导师的日子不卷了,回去看山海十四亿人求我别死,这明星太火了小女人,你好!全球觉醒:偷听SSS级校花心声一声键来!全网哭死!透视村医在花都费先生,借个孕刚退役,就和逃婚大小姐同居1警察荣誉蚊子不好惹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陌上花开为君归农门庶女惹人宠演员,从配角开始重生之善恶人间我在都市做道士陈默的天空重生八零年代奔小康扮演塔寨东叔卖冰糖,戏假成真了被迫重生真的很烦四合院:何雨柱的光辉时代
爱乐书屋搜藏榜:小女人,你好!官场顺溜哥绝色狂医:暴君的心尖宠纨绔疯子金屋妆阿娇港综:重生港岛,我是船王接班人夫君有个心上人床婚守则:龙枭的纯情宝贝诛天武帝震惊!天道剑君他被白莲花俘获了超强特种兵我家honey超能撩如兰似月冥王的金牌宠妃四合院:虐惨秦淮茹,决不被吸血重生之老公宠不停我的宝藏女孩是大明星白露投行之路让你打暑假工,你把地窟平推了?狂妻有主一胎三宝:锦鲤娘亲美又飒透视村医在花都魔门妖女妖精大人看上我让你假结婚,没让你来真的啊魔乱都市围棋阿尔法狗惹哭狗贼双世之楚辞传承国风后我成为考古博主爆红了龙凤双宝:爹地,不准凶妈咪导演能有什么坏心思修仙魔少甩掉校花后,我成了超神学霸穿成替嫁医妃后我被迫母仪天下开局缅北赚钱买科技四合院:怀揣神秘空间法宝步步女配唇唇欲动,老公彬彬无礼人鱼盟誓轮回之不良仙尊娱乐:我是无辜的医生说我胃不好锦言不负安和嫡色生香:侯爷,淡定点桃运小仙农开局,获得念动力赤脚医仙逆流惊涛我的系统奖励很随意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永生:乱战星火之焰冷静期,专辑一出被倒追万界国运:我有神魔祭坛吞噬进化,杀穿异域武道之路求索从扮演长离开始,护人间万世太平被夺舍后他无敌了成全男女主后,我反被关小黑屋捕猎都市异世之混沌传说创建救世组织,全网直播收容兄弟帮之八荒战神官途从乡镇起步我在异界做厨神决不能让女超凡者知道我的秘密最昂贵的离婚家族秘史:上古之谜都市神医美名传搞笑主播:从直播采访开始!守龙一族,系统觉醒,神豪从包养白丝校花开始开局掉进姐姐们的修罗场亮剑:千炮万坦,李云龙杀疯了重启官路血之罪赦道不轻言开局觉醒十尾,召唤天碍震星!神豪系统?我这可是高武世界!忠烈遗孀被欺凌,扛匾跪军区人间狂徒:鬼见愁恋综嘉宾是癫公,天天没事就发疯魔女收容,从智障青梅开始我在公司当牛马,女总奖励我俩娃商业风云:爱与谋的抉择瞳映夏日流火在变异的世界当装备大师中科院来娱乐圈捞人!黑粉全蒙了都市逆世仙尊:灵途风云美食:烤肠夹肉包,热芭疯狂安利末世:禁忌祝由山洞修仙五年,下山已无敌在高中努力不可能有长久的恋爱穿越阿尔法成为顶尖驾驶员张世豪重生记都市修仙:我能召唤历史大佬虚拟崛起:游戏神王高武:我靠肝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