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有一位书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然刘氏皇帝敢删,那就别怪后人敢想。”

事实上,司马迁刚写完《史记》就被皇帝给收缴上去了,然后就锁在宝库里不让流传出去,视其为离经叛道的“谤书”。

虽然司马迁也留有后手,他偷偷写了第二本交给自己的女儿保管藏了起来,但备份《史记》因为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向社会传播被发现了,还没等流传出去几篇就被收缴上去。

而杨恽也因为一些列事情被定了一个诽谤当世皇帝的罪名罢了官,后来又给劝诫他的人回信骂皇帝,被皇帝知道后以引发日食为由腰斩,全家发配敦煌。

直到东汉中期以后,东汉皇帝迫于压力,下诏让杨终带人删节和续补《史记》,删到只剩十余万字才让发表。

一部史学巨着被如此粗暴的对待,实在是令人叹惜,甚至是愤怒。

不过,后世传承的《史记》并非是这个阉割到极致的版本,很可能是皇家收藏的较为完整的版本,班固写汉书的时候还参考过,发现这版《史记》明面上少了十篇,至于删改之处,班固发现了也不敢说。

可以说,汉朝皇室造成《史记》残缺不全是确凿无疑的,既然可以删,改自然也不在话下。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班固刚开始写《汉书》的时候也被皇帝给抓了起来,后来班固的弟弟上书汉明帝说班固写《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

于是乎,汉明帝就把班固放了,让他继续颂扬汉德,并且把至少缺了十篇的《史记》借给了班固。

在此过程中,为了统一口径,《史记》中影响汉德的内容是否被改,谁知道呢?

大家也别误会,刘季的人品不等于汉德,而且《史记》中刘季的黑料也没法洗,容易把整个人都给洗没了。

多添些功劳,多抹黑些项羽以作对比,刘季的形象自然就占据了大义,有多少人还会在乎那些龌龊小事呢?

那么《史记》中为什么没有吕泽的传记呢?这可是刘邦集团中一个主要负责领兵作战,功劳大到足以封王的人物。

是因为吕氏谋反就删吕泽的列传?但实际上吕氏谋反的时候吕泽早就死了,和吕泽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何况诸如英布等人也谋反,传记不是也没删吗?

郝酒思来想去,觉得这里面有大问题,再联想到刘季很多莫名其妙的战功,指挥能力也是忽高忽低。

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没有吕泽列传的根本原因,就是吕泽的功劳都被刘季吞了,安在了刘季身上!

如此情况之下,吕泽的列传就必须得删掉,不然就和刘季的战功重复了,而且吕泽的记载对于巩固天下也没有作用,英布还能证明‘项羽’杀义帝呢,留着有用。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有这样一条隐蔽的记载,‘起薛,属悼武王,破秦军杠里,杨熊军曲遇’,说的是谁的履历呢?正是东武侯郭蒙。

从这里可以看出,郭蒙应该是悼武王吕泽的下属,所以不管是杠里还是曲遇战杨熊,都应该是吕泽打的仗,结果吕泽的内容被删掉之后,这战功记载就放到了刘季那里边。

可气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邦吹,还在郭蒙的百度百科上把刘季硬加了进去,无耻程度令人发指,欺骗了太多的人(老酒也被骗了,以前写书都把郭蒙当成刘季的贴身护卫了,其实刘季的护卫就是周緤,在这里给大家道个歉)。

如此没有下限的粉饰鼓吹刘邦,没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太容易被蒙蔽了,邦吹到底意欲何为?

吕泽为刘季打天下,可刘季却眼馋他的战功,或许刘季是无辜的,都是其后代邦吹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硬要造出一个新刘季。

于是乎,吕泽就悲剧了,几乎被汉室从历史上抹去,只剩下只言片语。

并非只是吕泽一人的记载消失,有关项羽的许多记载也不见了,空白期非常之多,即便是已有的记载,也几乎都是充斥着不合理的负面记载。

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证明刘季反叛项羽谋取天下是正义的,这是汉德的根本,是必须要坚持的。

当然了,司马迁也不是项羽那个时代的人,他也只能根据前人的记载,比如参考陆贾的《楚汉春秋》等资料去写《史记》,也可能《楚汉春秋》等原始资料就缺失就不合理就别有目的。

相比吕泽,项羽还算幸运的,至少有一篇本纪传世,虽说未必是司马迁的原版,但其中的精彩之处,想来删改之人也不太舍得删。

当然,再不合理也比没记载强,作为一个争夺天下的失败者,能在史书上留有一席之地,并且还有一些值得人们称道的地方,真的很不容易。

想想吕泽,为了帮刘季打天下鞠躬尽瘁,最后在史书上连个传记都没有,甚至想借别人的光露个脸都难。

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写《史记》的特点是不同人物的传记是可以互相印证的,里面有许多交叉的内容,并非是光删了吕泽的列传就能把吕泽从历史上抹掉。

关键是吕泽功劳足以封王,以他的地位肯定参与过很多大事,光删肯定不行,有些内容不得不改,而有些内容不得不留。

吕泽的战功最好处理,上可归刘季,下可归诸将,但涉及到汉二世皇帝和吕后的事就不能乱删了。

于是乎,吕泽在吕太后本纪里面的记载就这样保留了下来,但也是花了一番心思修改的,比如在吕泽前面加上建成侯的头衔。

因为吕泽受封的是周吕侯,吕泽的弟弟吕释之才是建成侯,所以当后人读到此处的时候就会认为是笔误,要么是建成侯错了,要么是吕泽错了。

总之,这么一点点记载还要吕泽和吕释之两兄弟去争,让后人无法确定到底是谁,可悲不?

有个叫徐广的古人给《史记》注解,说吕泽是死在高祖八年,也不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一结论的。

若是按照他这个注解的死亡时间,吕泽在两次易储事件之前就死了,和吕后一起保住太子的就应该是吕释之。

但郝酒觉得不大靠谱,一是因为通常而言,相比职位,大家更容易记住名字,就算是笔误,也应该是把周吕侯错写成建成侯的面大,把吕释之误写为吕泽面小。

另外一点,吕泽如果是在高祖八年就死了,他的长子吕台就应该早早继承吕泽周吕侯的爵位,而史书上记载吕台是在十二年刘季死后,才被吕后封为郦侯的。

由此可见,吕泽真正的死亡时间要比高祖八年靠后,大约在刘季死亡前后。当然了,也可能是郝酒查阅的资料不全,徐广或许有吕泽死于高祖八年的铁证。

而在这个位面时空,吕泽刚刚身亡,吕雉和刘盈也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战和危机。

“酒神想让孤王出手阻止刘季易立太子吗?”项羽舒爽的抖动了一下身体。

“那倒没必要,盯紧黑龙,别让它跑了就行。谁当太子都无所谓,只要刘季在死前没有彻底解决吕氏,就凭戚夫人和一个十来岁的小刘季,哪里是根基深厚的吕雉对手?”郝酒也很好奇这个刘季得了黑龙系统后到底能不能改写历史。

“想来明日早朝又是一场大戏啊。”项羽微微一笑。

郝酒心中一乐,原来霸王也喜欢吃瓜啊,“那就选个目标,亲身参与一下呗。”

“哈哈,孤王正有此意!”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蒹葭酒楼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名门春事大唐再起世子很凶俺四叔是朱重八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入秦记无双世子爷日月悬空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大汉兵王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梦境归来做才子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三国:逆天系统,称霸天下大暴君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风流神针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大唐最强驸马爷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重生之岳飞传奇北明不南渡南宋出圈记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安西兵日记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的公公叫康熙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我是大明瓦罐鸡我只是夫子(穿书)男主总想当我的腿部挂件他来自秦朝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雄兵连之再世周瑜凤凌天下回到明朝做权臣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回到上古当大王大楚皇权万古第一战皇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身为洗冤司司正,破个案子很合理大唐小郎中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长平长平暄和皇贵妃传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