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49格林尼治天文台
皇家天文学会,最初的服务对象并不是研究科学的天文学家,而是对天文学有一定热爱的英伦上流社会的绅士们。
当然,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当英国生产力没提升上来之前,用望远镜观测头顶上的星星,确实是又有钱又有闲的绅士贵族们,才能玩得起的一项爱好。
皇家天文学会所在的伯灵顿宫,位于市中心的皮卡迪利大街,离英国的中枢白金汉宫和唐宁街十号,都近在咫尺。
如果爱丁顿和陈慕武两人的目的地是这里,那么他们在下车之后,很方便地就能赶到市中心。
但爱丁顿根本就没打算带着陈慕武去天文学会,所以两人也就根本没有出站,而是直接在国王十字车站换乘北伦敦铁路到了伦敦桥站,又在此处换乘通往格林尼治的市郊铁路。
这条铁路是伦敦修筑的第一条市郊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全程修筑在半空中的高架铁路。
在这条九十多年前就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的高架桥上,坐着烧煤的火车头拉的火车,让陈慕武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蒸汽朋克风格。
出了格林尼治火车站,再走一个上坡爬上山包,就是建在格林尼治山上的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此处现在还不像后世那样成为了对公众开放的旅游景点,大门两侧,还有身穿戎装的皇家卫兵把守。
之所以这样戒备森严,是因为在三十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未遂的“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也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一枚炸弹在天文台附近的公园被引爆,携带炸弹的法国无政府主义者当场去世。
一个法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去炸英国的政府机构,他想无的到底是政府,还是只是想无英国的政府?
爱丁顿掏出自己的证件晃了晃,很快就被予以放行。
但到了陈慕武这里,即使有爱丁顿出面,他的证件却被卫兵翻来覆去地检查了个仔细,最后顶着狐疑的眼神,陈慕武也最终进入到了天文台的大门内。
和在中学地理书上学到以西经二十度和东经一百六十度两条经线分界的东西半球不同,现在的人们还是默认以本初子午线加一百八十度经线来划分东西半球。
来到格林尼治天文台,首先要去看看的自然就是那条镶在地面上的本初子午线。
看到这条线,陈慕武也都想像方唐镜那样,在本初子午线两侧跳来跳去,嘴里在大喊着“我在东半球!”、“我在西半球!”。
但大脑里仅存的理智,和一直以来都刻意营造的沉稳性格,制止了他这么做。
当然,除了这条经线,格林尼治还有另外一个景点,就是在一面墙上镶嵌着各种英制长度单位的标准件。
对于这个鬼地方,陈慕武看都不想看,甚至想去啐上一口。
天文台屋顶上另外立着一根铁棒,铁棒顶端有一个红色的圆球。
那个圆球倏地从顶端落下,发出“嘭”的一声响,吓了他一跳。
记得以前曾在科普杂志上读到过,这个圆球会在每天下午一点的时候准时落下,用以向泰晤士河下游的船只们授时。
“爱丁顿先生,我们这趟火车之旅看起来很快嘛!早上十点才离开剑桥,下午一点就到达格林尼治天文台了。”
爱丁顿无奈地掏出怀表,打开盖子之后朝陈慕武晃了晃:“事实上,现在已经两点了,陈先生,我们时间不多,就直接进到里面去吧?”
科普书上可没说过,两点的时候这个圆球也会落下来一次,搞出乌龙来的陈慕武闹了个红脸,只能跟在爱丁顿后面进入到了天文台大楼,走到某一间办公室门前。
但是,爱丁顿这次没再像绅士那样进门后先脱帽致意,再用繁琐的礼节寒暄。
他在敲门之后,甚至都没等屋内的人说出“请进”两个单词,就直接带着陈慕武推门而入。
“爵士,大发现!我们观测到了行星x!”
爱丁顿对着办公桌后面的那个中年男子,大声叫道。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台长,现任皇家天文学家,和卢瑟福一样留着一字胡的弗兰克·戴森爵士,正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被突然闯入的两个人吓了一跳。
难不成,恐怖分子们又一次卷土重来了吗?
在看清来者之一是爱丁顿之后,戴森紧张的心情才刚刚稍微平复了少许。
紧接着,当又听到了从爱丁顿嘴里说出了“行星x”,他的心脏又嘭嘭嘭嘭地跳个不停。
上述这种现象也能说明,光比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更快一些。
等大脑完全接受了所见所闻的信息之后,戴森才明白,为什么一向温文尔雅的爱丁顿,这次会表现得如此莽撞毛躁,“发现行星x”这件事,确实算是个天文学上的重大发现。
也来不及向戴森介绍身后的年青人,爱丁顿直接示意陈慕武把这些天来拍摄到的照片,和写有他计算出行星x轨道公式的那张纸摆到了戴森的办公桌上。
在经爱丁顿简单讲解了一遍之后,戴森觉得,这次剑桥大学天文台,可能确实从浩瀚星河中,捕捞上来了一条大鱼。
但天文学家们都有个坏毛病,那就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爱丁顿如此,戴森自然也不例外。
他先是安抚好了爱丁顿的激动情绪,然后这才注意到他身后的陈慕武:“亚瑟,这位先生是?”
“爵士,这个就是之前在物理学界掀起了几场风浪的陈慕武,这次的这颗行星x;
“陈,这位是皇家天文学家,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台长,戴森爵士。”
英国天文学界话语权最重的一个人,不是皇家天文学会会长,而是皇家天文学家。
这个称号只会在同时授予一个人,称号获得者会自动成为王室官员中的一位,作为国王的天文学顾问,相当于是国王的内臣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爱丁顿在反应过来自己的失礼行为之后,会对戴森毕恭毕敬。
戴森同样也是三一学院的毕业生,又是爱丁顿和陈慕武的一位学长。
陈慕武现在觉得,自己进入到了卡文迪许实验室虽然很幸运,但是进入到了三一学院,则比进卡文迪许更幸运。
从国王到首相,从剑桥大学校长到三一学院院长,再加上今天的这个皇家天文学家,英国上上下下各行各业的掌舵者,基本上都和三一学院有关系。
如果陈慕武想要投机钻营,那么他三一学院校友的身份,也将会是一块越来越值钱的金字招牌。
和爱丁顿一样,戴森同样也是一位早就支持相对论的开明的物理学家。
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们兵分两路到南半球观测日全食,验证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爱丁顿带队去了西非的普林西比岛,而另外一个远征巴西的观测队队长,正是眼前这位戴森。
经过爱丁顿的相互介绍,陈慕武赶快伸出手,和办公桌另一侧的戴森的手握到了一起:“爵士,很高兴见到你。”
虽然就像爱丁顿所说,陈慕武确实在物理学界掀起过几场风浪,但那些毕竟都不是戴森的老本行,让这位台长没那么感兴趣。
事实上,现在这个年代的天文学家,很多都是从数学转行而来,眼前的爱丁顿和戴森两位,分别是他们那两届剑桥大学数学系毕业生中的第一和第二名。
可听到爱丁顿说,陈慕武还是行星x的发现者,就不由得让戴森刮目相看了。
“年青人,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见面,也没想到,才刚一见面,你就为我送上了一份惊喜大礼。”
他没再客套地询问陈慕武有关这颗行星x的发现流程——这些都应该是之后记者们询问的问题——而是直接了当地问两个人,“有关这颗行星x,伱们觉得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当然是抢在那帮美国佬儿之前,我们把结果发表出去才好!”爱丁顿这话说得十分扬眉吐气,“爵士,您,加上我,再从皇家天文学会把德莱尔会长请来,我们三人今晚在格林尼治天文台再对这颗行星的轨迹做一次观测,如果确认无误,照片上的这颗星星,确实就是太阳中的一颗新行星的话,明天一早,我们就向全世界发表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至于你,陈,我想你现在还不需要着急准备有关新行星论文撰写的相关事宜,而是该在肚子里面打打腹稿,想想明天白天面对踏破门槛的记者们时,你该对他们说些什么了!”
做好决定之后,三个人分头行动,戴森给城里的皇家天文学会去了电话,请那里的值班秘书通知德莱尔会长,请让他今晚天黑之前,务必赶到格林尼治天文台来。
爱丁顿则是带着陈慕武,走出天文台大楼,来到旁边一间带有圆顶的房子里。
圆顶之下,就是格林尼治天文台在三十年前斥巨资修建的一具二十八英寸折射式望远镜,也是现在全英国口径最大的折射望远镜。
陈慕武又想起了脑海中的那个造父变星计划,但正如爱丁顿所说,眼下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这个,而是这颗神秘的行星x。
冷吐司加冷鱼子酱,就是三个人在天文台里吃的一顿简单的晚饭,天黑以后,皇家天文学会的会长德莱尔,才坐着末班火车匆匆赶到。
因为票买得晚,头等车的车票早就售罄,所以他只能选择等级最次的三等车厢,因此衣服上也覆盖着一层煤烟。
德莱尔不是英国人,而是一直寓居牛津大学的丹麦人,去年他才接替爱丁顿,出任了皇家天文学会会长一职。
所以他也没有英国人那一身穷讲究的臭毛病,一来到天文台,他不顾清理身上的烟灰,而是直接找到戴森和爱丁顿,问他们这样急匆匆地把自己喊来,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爱丁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他一说,德莱尔听后也大受震惊。
一具英国最顶级的天文望远镜,再加上三个英国最顶级的物理学家,有了这些的背书,只要今晚能在格林尼治天文台根据计算得出的轨迹观测到这颗新的星星,就能最终确认被陈慕武发现的这颗神秘行星,就是人们一直以来寻找的海王星之外的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
和这三个激动的天文学大佬很激动不同,陈慕武现在只有很困。
连着熬了几夜的他,甚至都靠着身后的椅子背睡了一觉。
……
直到耳边传来了惊呼和掌声,才再一次地把他给吵醒。
“打电话,给舰队街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们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的戴森,激动地喊道。
“不必麻烦了,爵士。我想,这些记者们现在已经守在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门之外,现在只需要您下令把他们请过来就可以了。”
爱丁顿说罢,又拍了拍陈慕武的肩膀:“小伙子,去洗把脸清醒清醒,接下来的采访,就看你的了。”
事实上,这些报纸和电台的记者,昨晚和德莱尔乘坐着同一列末班火车,从伦敦城里赶到了格林尼治。
而通知他们的,正是爱丁顿。
他昨晚已经在剑桥的望远镜里看见过这颗新的行星,所以确信,今晚在格林尼治的望远镜里发现它,也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
于是在戴森给皇家天文学会打完电话之后,他也抽空给舰队街的几个和他关系不错的大报社打了电话。
而他之所以会合报社有交集,还要追溯到去年因为帮陈慕武发表论文,揍了那个《哲学杂志》编辑一拳。
要说记者们也很不容易,他们站在冬夜的寒风里,在格林尼治天文台外守了半宿。
看到有人从楼里走出,正朝他们这里过来,大家就知道,有关行星的事情应该已经尘埃落定,并且看上去,好像还是一个好的结果。
格林尼治天文台开放了一间会议室,算是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们蜂拥而入,都想为自己抢一个便于举手提问的前排的位置。
有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为他们端来了几壶刚泡好的咖啡,又过了一会儿之后,皇家天文学家戴森一行人才姗姗到来。
之所以又耽搁了一段时间,是因为虽然已经在望远镜中看到了行星x,但又临时经过了天文台工作人员的一个简单计算,才初步确定,这颗行星,就是全世界天文学界同仁这么多年一直寻找的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
看到有人进到屋子,本来就充满着嗡嗡人声的会议室里,问题陡然变多了起来。
“戴森爵士,我是《泰晤士报》的记者,能不能和我们讲讲,有关这颗新行星的事情?”
“我是《每日电讯报》……”
戴森伸出双手向前比划了一个下压的手势:“大家稍安勿躁,稍安勿躁,现在离天亮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足够你们进行采访。”
一行四人坐在了面朝会场的最前面一排,堂堂皇家天文学会会长德莱尔,却被挤到了最角落里的一个位置。
记者们也很好奇,为什么主席台上,戴森旁边的中间位置上,坐着的却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东亚人。
“戴森爵士,能不能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有关这颗新行星的事情?是谁最早发现的?”
“今天下午,剑桥大学的爱丁顿教授,带着照片找上了我,说他们可能发现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今天晚上,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观测和计算,我们在此可以对外宣布,初步判定,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人类终于找到了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
戴森的话音刚落,记者们却转而把矛头对着爱丁顿:“所以,爱丁顿先生,请问是你第一个发现了这颗新行星的吗?”
“不,不,并不是这样,”爱丁顿完全没有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的意思,而是伸出平铺的手掌,向记者们介绍身边的陈慕武,“发现这颗行星的不是我,而是这位来自中囯的年青人,他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学生,陈慕武。”
最近一年间,陈慕武的大名虽然隔三差五地就登上新闻,但是他始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报纸上从未刊登过他的玉照,所以在一开始,谁都不知道这个年青人究竟是谁,也没人会把他们“两”个人联想到一起。
当现在终于知道,这个人就是陈慕武时,会议室里的记者们又是发出了一阵惊叹。
“陈先生,能不能和我们讲讲,你是怎么发现这颗新行星的?”
陈慕武实话实说,从两个月前去剑桥大学天文台找爱丁顿开始,怎么和他学习天文望远镜的操控,怎么日复一日地在枯燥无味的望远镜前,对着漆黑而有明亮的夜空,孤独地寻找着那颗同样孤独的星星。
发现了一颗人类苦苦追寻了很久的新行星,就已经是一条很有看点的新闻了。
而这个发现者,偏偏还是一个中囯人,一个之前已经在英国闯出很大名声的中囯人。
两条新闻结合到一起,想不让舆论爆炸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