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敌古烈的消息吗?”杨逸看似无意地问道。
“大人,还没有。”马汉卿如实答道。
杨逸将缰绳交给别院的下人,带头往里走,其实他也知道,这万里迢迢,隔着一座葱岭,波斯方面的消息不可以这么快传来。
现在没有消息,那么今年就不会再有消息了,入冬之后,大雪封山,巍峨的葱岭难以翻越,东西商旅绝迹,而现在波斯方面的消息,基本是靠商旅传播过来的。
波斯故地现在情况复杂,各方势力纠缠不清,对敌古烈能否横扫波斯故地,杨逸心里也没什么底,虽然敌烈部也是来自斡难河,但敌古烈毕竟不是旭烈兀,这次西征也不是蒙古西征的重演。
只是他对敌古烈寄予了厚望,给了那么多支持,难免有些期盼,才会首先问起。
马汉卿落后半步,和杨逸向别院花厅走去,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属下担心今年朝廷会削减职方馆的财政预算,此事还望大人能为职方馆争取一下,大人最是清楚,辽东和西域的仗虽然打完了,但由于大宋国境向外扩张了多倍,职方馆斥探范围反而是扩大了不少,人员削减不了,许多地方需要加建秘密信驿,以确保消息的传递,大人,您至少要为职方馆保住原来的五十万贯经费啊!”
马汉卿急不可耐地说完,便干巴巴地等着杨逸的答复。
杨逸有些好笑,马汉卿一回来便往别庄来,估计他最急的就是这件事吧。
进入冬季后,朝廷各部门也快到提交来年财政预算的时候了,学士院类似于皇帝的幕僚机构,人员不多,负责的工作也比较单纯,主要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草拟重大诏书,基本上不涉及具体政务,财政预算做起来很简单,就是上报属员的薪俸就可以了,所以杨逸根本不用为本部门的预算申请报告费什么心思。
但别的部门就不同了,特别是象工部、太仆寺、职方馆这种部门,财政预算申请很麻烦。
职方馆其实就象军方一样,战时得到的预算肯定会多一些,进入和平时期后,削减一些预算是很正常的事,马汉卿的担心绝非毫无根据。
俩人进厅,脱下满是雪花的大麾,小艾带着几个丫环立即忙着把热茶端上来。
杨逸靠在太师椅上舒服地吁了一口气,才说道:“想多要预算,这是个技术活,这三两年内职方馆的预算确实不应该削减,但这只是你我的想法,能不能让朝中大臣都认同这个想法,就看你的预算申请报告做得怎么样了;政事堂的财政预算终审会议上,我会为职方馆说话的,问题是,你的预算申请得先通过审计司的审计才行,审计司那边是读力审计,名义上就算陛下也不能干预,我也帮不上你。”
马汉卿听了顿时一脸苦相,他是杨逸心腹,知道杨逸这两年心思大都放在外部,审计司确实没有他的人;而且审计司的财政审计过程连皇帝也不能干预这一点也不假,至少当初成立审计司时是这么定下的;虽然审计司只有审计权,批准预算的权力归皇帝和宰执组成的政事堂终审会议。但若是连审计司那一关都过不了,你的预算申请报告就到不了政事堂。
所以杨逸对马汉卿说的这番话倒不是推托之词。
马汉卿苦笑道:“大人,这财政预算是您弄出来的,您总有些办法吧?您也知道,这两年朝廷由于各方战事,职方馆的经费朝廷没有丝毫克扣,当时外事纷繁,属下没时间去琢磨这个,怎么要经费真没经验啊,大人,您就帮属下想想法子吧。”
“哈哈哈,果然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杨逸乐了,这两年谁都指望职方馆能提供及时的情报,甚至关键时利用职方馆挫败了长辖底攻取上京的围城战,在这种情况下,这两年职方馆的预算经费自然不用马汉卿去艹心,这些东西你不琢磨,自然也就没经验。
但杨逸不想去干预审计司的审计工作,当初他推出财政预算制度,除了使得大宋的财政支出更合理更有序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制约君权;财政审计权掌握在审计司手里,最终审批权掌握在政事堂手上,若是审计司的主官和朝中宰相都是富有责任心的人,那么大宋的财权就基本从皇帝手上剥离出来了;皇帝想建座宫殿,除非你动用内币,否则也必须通过审计司的审计、政事堂的批拨,通不过,你就什么也做不了,这就能有效地制止皇帝无度的挥霍。
审计司的读力审计权正是杨逸极力要维护的,他自己又岂会去破坏这个规则?
但马汉卿的担心也确实有理,按目前情况,职方馆的财政预算肯定会有所削减,而杨逸自己目前也不希望削减职方馆的经费,以免影响到他下一步的部署。
在后世,军火商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便会促使政斧对外发动战争;军方想得到更多的经费,就会制造紧张的局势、制造他国威胁论。
而在中国古代,养匪自重的将军多了去了,这些简单的手段马汉卿不会不懂,只是他未经杨逸同意,刚在西域玩了一出狐假虎威的把戏,现在若不得杨逸点头,他可不敢再次私自玩弄手腕,这极有可能会引起杨逸的反感,进而怀疑他的可信度、忠诚度。
杨逸对他的做法还是比较满意的,职方馆就象一头怪兽,这头怪兽是他弄出来的,杨逸可不想看到他脱离自己的掌握。
他想了想说道:“汉卿啊,前些天我接触到一个吐蕃乌思部的大商人叫禄永赞,家里跟他建立了一些生意来往,准备在逻些设立一个商栈,你派些人前往逻些吧,我怀疑吐蕃诸部因受到我大宋的强大压力,会联合起来;吐蕃诸各一但重新统一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啊,前唐之时,河西、陇右,乃至整个西域就是沦陷在吐蕃人的铁蹄下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
马汉卿听了顿时露出喜色,杨逸等于是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吐蕃威胁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