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向是成为韩信那样的将军,百战百胜,平定天下!”尔朱荣马上说道。
“韩信不是谁想做就能做,他的下场也不怎么好,你得有心理准备!”曾凡笑着说道。
“凡是阻挡我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成功以后嘛,反正早晚都得死,怎么死不重要了!”尔朱荣不在乎什么下场,至少现在不在乎。
“我的志向是成为诸葛亮那样的一代名相,听闻蜀中各地至今诸葛祠堂香火不断,那些前朝的皇帝也没哪个有这样的待遇!”元珽表明自己的志向。
“志向不在于说,更在于行,越远大的志向行起来越艰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的精力有限,必须专注于目标,律己修身,精进学识,才有可能做到,做不到的可能还是很大,还得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很多时候太过执着于目标,反而容易更偏离方向!”曾凡好为人师的感觉又有点发作。
半年多的时间,眼前两个人都受他影响很深,这些话也会在关键的时刻影响到他们的抉择。
“曾兄,你的志向是什么?”元珽问道,尔朱荣同样很好奇。
“成仙成佛不是我的追求,我的志向是探求世界的真相!”曾凡的志向两个人无法理解,只感觉高深莫测。
在他们眼中,曾凡学识渊博,能人所不能,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
“世上真的有仙佛吗?”尔朱荣问道。
“我没有见过,不能确定有,在我的认知里,也不能否定他们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肯定与人们普遍的印象有很大差别,仙佛同样不是无所不能,他们应该也是人,只是有了超凡的认知和能力!”曾凡说出自己的答案,只是两个人理解起来困难。
“人可否长生不老?”元珽换了个角度提问。
“理论上有可能!”
“那你能长生不老吗?”尔朱荣也好奇。
“我觉得可以,但还需要时间去证实!”曾凡没有否认,两个人都对他的回答感到震惊。
“曾兄,能透露下你的实际年龄吗?”元珽眼神热切的问道。
曾凡觉得这个问题不好解释,琢磨了一会才说道:“肉体上的年龄二十四,实际经历的年龄应该超过一百岁吧,不太好计算!”
“你是怎么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吗?”尔朱荣直接理解为他活了一百多岁,这不是长生不老是什么,不然怎么会懂那么多。
“我的方法你们学不会,认知达不到,长生不老未必是好事!”曾凡不想纠缠这个问题了。
他不想说,两个人也不好再继续问,万一得罪曾凡,那就适得其反了。
时间临近中午,曾凡陪两人在食堂吃了顿午饭,给他们安排了课程,然后就离开了,不能让俩人白来一趟,也得做点贡献再走。
元珽和尔朱荣在洛西书院住了三天,第四天早上城里来人报信,两个人快马加鞭的赶回去了。
神龟三年七月,元乂联合太监刘腾发动政变,软禁胡太后和十一岁的小皇帝元诩,以谋反的罪名诛杀掌权的清河王元怿,改元正光,实际掌控了北魏军政大权。
曾凡没有直接干涉的打算,他没想着取而代之,改变一两件事没什么太大意义。
北魏朝廷的腐败不是一两个人造成的,与其费力不讨好的去维持,不如按历史的轨迹倒塌重建,短期改变他寄希望于尔朱荣和元珽等人,长期的改变寄希望于洛西书院培养的这些学生和工匠。
依靠自家生产的玻璃瓷器和纸张书籍等商品,源源不断的换来各种物资,洛西书院的规模每天都在扩大,朝堂的变化对他们没有造成影响。
在元珽的联络下,拉来不少兼职的老师,他还自作表率的把自己的儿子送过来就读,许多宗族官员跟着效仿,洛西书院的学生人数也大幅增加。
教学方面曾凡一视同仁,所有学生必须住宿,四人一个房间,所有事情自己做,想带丫鬟仆人伺候,那是门都没有。
书院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早起跑操,上午课堂学习,下午去各个工坊参加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受不了苦的滚蛋,每个月还会有考核,考核不合格也要受处罚,连续几次不合格,要么滚蛋,要么提前去工坊工作,没有继续学习的资格了。
曾凡编写教材、制定规则后,书院的管理交给他挑选的一些学生组成的委员会,接近于自治的模式,有事情几个人商量着来,解决不了曾凡才出面帮忙。
他编写的教材内容比较浅显,综合后世的中小学和一部分大学内容,分成初级、中级、高级课程,聪明的两三年就能学完初级和中级,学习慢的也不能超过五年,再不行就拿书回去自学吧,不要耽误别人。
随着学生和工人数量增加,原先的那座山丘的太过拥挤,曾凡在靠近大路的地方规划建设更大的区域。
教学区,宿舍区,住宅区,工坊区,休闲区,各个区域功能分明,曾凡把张秋鹏领人做的那些规划图拿了过来略加修改就能用。
建筑材料也以更耐久的花岗岩为主,他在蛮荒世界练就的开山技巧也派上了用场,有了大量人手可用,只是多耗费一些人工,这里最不缺地带就是劳动力。
房屋结构和建筑技术参考古罗马那边的遗址,几个月的研究也没有白费,也可以检验一下实际使用效果。
他规划的建筑以坚固耐用为主,房子最高不超过五层,主要还是单层和双层居多,人口密度没有那么大,太高的建筑工艺复杂,反而更浪费时间。
最先建成的是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区,用来运动的大校场,其次是工坊区,住宅区,休闲区。
随着一栋栋建筑不断落成投入使用,原先一片荒山野岭之地,一座奇特的市镇逐渐成型。
从原先的一万亩地向周围拓展,已经发展到三万亩,土地都在曾凡名下,他的假身份用的是真名字,这块地方上的一切土地和产业都属于他,那些工人名义上都是他的奴仆。
当然,那也只是名义,组织架构上更类似于后世的公社制度,所有物资统一储存保管,使用和分配方面也有严格的制度,人员增加建筑规模扩大,曾凡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后来的很多人已经很难见到他了。
看到整个书院运行步入正轨,该做的都做差不多了,曾凡就完全脱离,所有事务让他们根据规则自行处理。
书院的教学区,工坊区,住宅区都有固定的食堂,所有人员凭身份牌就餐,主要有普通、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学员、工人、外来人员都分三级,不同等级餐食标准不一样,全部免费供应,浪费将受到严厉处罚。
建筑功能区域分明,曾凡并没有设计围墙,而是组织学生和工人轮流执勤,全天候都有执勤的人员巡逻,维持秩序和确保安全。
整片区域都在曾凡的感应范围之内,他的暗中干预下逮过几批人,严厉处罚过后,这里的秩序正式确立起来,没有人再敢轻易违反,大家都形成习惯后,就变得秩序井然了,每个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曾凡设计这里规则制度的基础就是集体主义,维持住书院这个大集体稳定,大家都能好过,如果谁起了私心,破坏集体稳定,那就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洛西书院的常住人口从起初的几百人扩展到几千人,随后每年增加都要增加一两万,到正光四年的时候,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五万人,主要来自洛阳周边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
这里产出的瓷器基本上垄断了北方市场,在南梁也非常受欢迎,纸张和书籍相比过去成本大幅度降低,质量提高许多,也非常受欢迎,只是识字的人太少,受众有限,没有瓷器利润高。
此外,面向普通人的铁质农具,曾凡改良的种子也缓慢向周边地区扩散,影响力还没有发挥出来,长远的作用会更大。
曾凡带来的影响主要波及洛阳周边,历史的走向几乎没有改变。
正光四年冬月,怀荒镇农民怨恨镇将于景不发粮廪,杀于景造反。
随后,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聚众杀镇将,攻占沃野镇,改元真王,然后率兵南下,又遣别帅卫可孤围武川,攻怀朔。
高平镇民赫连恩等造反,推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攻高平镇以响应破六韩拔陵,在历史上造成深远影响的六镇起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