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领命,迅速拟好了圣旨。皇甫胤善仔细审阅无误后,便加盖了玉玺,让刘顺即刻派人送往明州和渝州。
然而,皇甫胤善深知,仅仅依靠谢平和陶梓明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他必须想办法,稳定朝廷内部的局势,才能确保能够全力应对云州军的进攻。
于是,他又和刘纯商议起了对策。
“刘纯,你觉得应该如何稳定朝廷内部的局势?”皇甫胤善问道。
刘纯沉思片刻后道:“皇上,臣以为,可以将公孙伦和史志昀,一起升入枢密院,兼职左右使。这样一来,他们两人就能相互掣肘,确保当前的局面更加稳定。”
皇甫胤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他深知刘纯此计甚妙,既能稳住公孙伦和史志昀,又能确保朝廷内部的平衡。
于是,他立刻点头同意了这个建议。
第二天,皇甫胤善便给公孙伦和史志昀下了圣旨,宣布他们晋升为,枢密院左右使。
第三天,两人接到圣旨后,都显得非常高兴。
第四天,然而,在他们的心中却都种下了一颗种子——要将对方置于死地。
数日之后,明州将军谢平率先得到了圣旨。
他接到圣旨后,立刻召集了全州文武官员,宣布了这一消息。
为了彰显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圣旨的尊重,他决定将圣旨悬挂在官邸正堂,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然而,谢平的行为却遭到了,明州督抚庞德芳的嗤之以鼻。
庞德芳作为文官,自有文人风骨。
他认为圣旨是皇帝的神圣旨意,应该妥善保存起来,而不是随意悬挂展示。于是,他公开给谢平提出了意见,反对他这样做。
“谢将军,你这样做未免太过轻浮了。”
庞德芳冷笑道,“圣旨是皇帝的神圣旨意,应该好好存收才是。你如此大张旗鼓地悬挂起来,岂不是对皇帝的不敬?”
谢平闻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他作为武将,向来行事雷厉风行,不拘小节。
他没想到庞德芳这个文官,竟然会如此迂腐守旧。
然而,由于两人级别相同,谢平就算生气也拿他没办法。
“庞督抚,你这是何意?”
谢平怒声道,“我悬挂圣旨,是为了彰显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圣旨的尊重。你如此指责我,莫非是对皇帝有疑心?”
庞德芳闻言,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他没想到谢平竟然会如此狡辩。
然而,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谢平的做法不妥。
“谢将军,你休要胡言乱语!”
庞德芳怒声道,“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你若是觉得我做得不对,大可以向朝廷上奏弹劾我!”
谢平闻言,更加愤怒了。
他瞪了庞德芳一眼,然后转身离开了官邸正堂。
他心中暗道:这个庞德芳真是可恶至极!我悬挂圣旨是为了鼓舞士气、稳定民心,他竟然如此迂腐守旧、不识大体!
然而,让谢平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庞德芳竟然亲自闯入官邸正堂,并将悬挂的圣旨摘了下来。
这一举动让谢平怒火冲天。
他猛地拔出腰间的刀,指向庞德芳怒喝道:“庞德芳,你竟敢擅自摘下圣旨!你这是要造反吗?”
庞德芳毫不畏惧地,迎上谢平的目光,冷笑道:“谢将军,你休要血口喷人!我只是觉得圣旨,应该妥善保存起来而已。你若是觉得我做得不对,大可以向朝廷上奏弹劾我!”
谢平闻言,气得浑身发抖。
他没想到庞德芳,竟然如此嚣张跋扈、目中无人。
然而,他也知道此时,不宜与庞德芳发生冲突,否则只会让局势更加混乱。
于是,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转身离开了官邸正堂。
然而,他心中已经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庞德芳!
两天之后,明州将军谢平以军务繁忙为由,特意邀请庞德芳前来商议军务
。庞德芳虽然心中有所疑虑,但想到谢平身为武将,对军务的重视程度自然非同小可,便没有多想,欣然赴约。
在谢平的官邸内,两人就当前的军事形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谢平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慷慨陈词,展现出一位将军应有的决断力和担当。
庞德芳虽然心中对谢平有所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军事上的才能。
讨论结束后,谢平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庞督抚,近日我忙于军务,实在抽不开身去巡查明州的防务。但我又不放心,将此事交给其他人去做。不知你是否愿意代替我前去巡查一番?”
庞德芳闻言一愣,他没想到谢平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但转念一想,巡查明州防务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便点头应允了。
然而,庞德芳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在半路上,他被谢平派人伪装的歹人袭击,最终惨死刀下。
谢平得知消息后,假惺惺地表示悲痛和愤怒,并迅速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
在奏疏中,谢平推脱责任,声称庞德芳是被云州探子所杀。
皇甫胤善接到奏疏后,虽然心中有所怀疑,但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指责谢平。
于是,他只能默认了谢平的说法,并下令加强明州的防务。
谢平在明州独掌大权后,开始更加肆无忌惮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他整顿军纪、加强训练,使得明州的军队士气大振。
同时,他也开始排挤那些,与他政见不合的官员,使得明州的政治生态,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
与此同时,在渝州,都督陶梓明也接到了皇帝的圣旨。
他设宴款待了传旨的官员和太监后,便亲自登上了渝州最高的了望塔。
他站在塔顶,俯瞰着整个渝州城,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传令下去,全境内军兵严加布防,不得有丝毫懈怠!”陶梓明高声下令道。他的声音在了望塔上回荡着,仿佛要将这份决心和勇气传递给每一个人。
然而,渝州的百姓们,却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他们深知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更不愿看到自己的家园被战火摧毁。
于是,在深夜时分,他们纷纷走出家门,聚集在渝州城的广场上,向陶梓明请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