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朝演绎————————————
人物:僧人,姑娘
类别:对戏
地点:寺庙
时间:启成四年
事件:僧劝红尘女
题目:“佛度苦厄,何不渡我。”
“佛不渡红尘。”
————————————————————开戏禁水—————————————————————
姑娘:
细雨连绵不断,打湿了繁花,寒风刺入骨中,甚是冷颤,却也丝毫不在乎。
踏着湿漉的泥地儿,独自入寺庙中。檀香淡淡,却是闻得仔细。拂去衣上斗篷,抬眸视那尊佛,凄凉一笑。
跪于红垫子上,双手合十于胸前至,眸子微阖,嘴中喃喃道。
“愿君安好,一世无忧。”
“皈依佛门,此后青灯古佛,粗茶淡饭,伴我……”
僧人:
檀香袅袅绕绕,消却红尘烟火,绕去众生苦忧。一袭青袍裹素骨,渡我出俗世。
手上捻着佛珠,打蒲团上起身,又阖眸道句阿弥陀佛。
略略一偏,柔音正落耳中。敛眉上前,低声唤她。
“姑娘。”
姑娘:
寺中木鱼声声响,身后有人推门而入,带来一阵冷风,红烛将将灭去光亮,未曾理会。于佛祖面前叩首三拜,又言。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起身,闻人言,转眸瞧人,微微一笑。
“小师父,且容我问你一事……”
僧人:
取下一旁火折,缓缓续上火。庙中极静,几声梵音虚无缥缈。
“施主且问。”
静立佛前,一下一下拨着檀珠,心中端的清明。
累年所闻世人多苦,左不过些爱别离说不得的事情。
姑娘:
柔荑拾起案上准备好的几支檀香,点燃后又插到香火炉中。烟圈悠悠飘着,弥漫于屋中。叹息几分,犹豫再三,终是说出口。
“敢问小师父,情这东西,该如何而断……”
为何情这一字,最是伤人,可古人今人,都皆如此描摹为风月。终究这缘劫,是剪不断的……
“罢了,方才的话,还请小师父当做未有听见吧。”
屋外禅钟声夹杂着雨声入耳,似是那苍天在可怜着谁。早已料到,痴情必是一桩悲剧。
“佛度苦厄,何不渡我。”
僧人:
“阿弥陀佛。”
低喃一声,端的是赎罪也是清心。三寸檀香绕入鼻中,我借佛缓声道出,一面规自己,一面劝世人。
“施主,情之一字本不该由出家人道来。”
暮钟悠悠,于静地荡开一层雨。来人声声入耳,又是个世俗困扰的人。
“施主心静下来了,佛自然渡你。”
姑娘:
左右不过是这人世冷暖,如今皆已尝尽,唯独是放不下情这一字。这红尘,本就是伤人伤己,可自己,却抛不下。
“且再问小师父,你对红尘……可还有甚的牵挂……”
心静,此生怕是做不到了,唇角笑意未减,却是多了几分苦涩。
“呵,看来这佛,怕是渡不去我了。”
僧人:
“小僧已远红尘,便自然了无牵挂。”
红尘袅袅,太苦太浮。左不妨归去,当个扫地僧。与其浮沉其中,不妨自斩愁思。
自顾拈起一本佛经,泛黄宣纸一笔一捺隐下玄机,渡人苦海。
洒金宣写的佛经,总是不净。人亦如是。
“小僧以为,施主不妨常读佛经。”
姑娘:
似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嘴唇微动,却已是无言再语,缓缓摇了摇头,苦笑。
“叨扰小师父多时,告辞。”
移步至门前,只见依旧是那雷雨交加的景象,拾伞遮雨,离去。
一路上裙摆沾上几分雨滴。让人看不清晰的玉容上,亦有雨水,可终究是雨,还是泪,连自己都未曾知晓了。
“这雨……怎的还未停呐……”
僧人:
“慢走。”
抬眸望了望那尊佛,又合上了眼。庙外雨声连绵,缓缓揭开那层蒙尘红布。
我拈笔而写,于一角写下封印符咒。一笔隔绝,自此不问世中事,不见世中人。
“十载矣。”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