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才被镇边王程茂典收入囊中半个月不到,蔡氏晋东王蔡子祁就忽然发兵对霍氏发起猛攻。
他们也是怕程氏接着就取霍氏,得趁他们休生养息取霍氏,等不得了。
北明内乱真正开始了,南部如今动弹不得了,被边柯重创了。
他们内部也不安宁,徐宏伯死后,右大将军的儿子杨遂也蠢蠢欲动,想取而代之。
如今小主才六岁,很难站稳脚跟,众人要争权,内部以后还是要乱起来的。
现在还有大政司压着,没有太大的风波。
南定王妃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怕有人要害她儿子。
侧妃已经摆烂了,破罐子破摔。
南定王空棺下葬时,那些妾都陪葬了,侧妃因有个大将军哥哥,幸免于难。
这里的规矩,身份高贵地位非凡的人死后要用活人殉葬的,如一方大王的每一个妾都得与下人们一同殉葬,要集齐一百零八个人殉葬。
同样,帝王死后除了皇后其他妃子都得死,发妻不殉葬,这也是嫡庶的区别,凡是占一个嫡字的都有优待。
帝王需要殉葬的活人就得一千零八个,据说这一零八的数字是因地狱有一百零八个恶鬼。
去地狱的人都得带上自己生前喜欢的人去俸给恶鬼们,让自己免受那一百零八道刑的劫难。
帝王就得带十倍,因为他在人间享受的是最好的最多的。
是以这里的大王和帝王老了后,就没有女人愿意去给他们当妃子了,怕自己年纪轻轻就要殉葬。
但帝王选秀却每年都要进行,不管帝王年纪多大,都要选妃。
有些人家为了权势还是会把自己女儿推出去的,命不好的就得成为家里父兄的垫脚石。
这个世界的女人命运还是挺悲哀的,达官贵人之家的女人能享受更好的生活,但精神压力大。
咳,扯偏了......
且说边城众人的日子一天天过,又过了两个月。
边柯等人得到消息:晋东王蔡子祁与自己妹夫罗氏的罗信联合取了霍氏。
名义上的北明帝霍轩被杀于大都皇宫,皇族尽灭。
但听闻霍氏大将军李正诚的嫡次子带着三皇子出逃,不知所踪。
蔡氏没有做到斩草除根,但他们也没有重视就是了,一个亡国皇子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东南罗氏一直是与蔡氏共存亡的,他们打霍氏时,与程氏对上了,把程氏生生退回了宋氏的地盘,如今也是他程氏的地盘了。
蔡子祁得霍氏大都后也不敢出兵去取南部杭都,怕程氏来抢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地盘。
就与程氏对峙了起来,如今两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自此,北明亡。
边柯心道:嘿!我还能经历历史朝代更迭呢!
如今天下局势分为:程氏,蔡氏,徐氏,楚氏,边城五大势力各自割据一方为主。
不久程氏自立,称国号大照(镇边王程茂典小字临照),程茂典为大照天王。
改宋氏的九崇城为南大都,做为自己的都城,并已经开始修建宫殿了。
开了徭役,百姓们都开始为修建大照天王宫殿而服苦役了,当真是兴,百姓苦啊。
边城众人感慨郎君说的没错啊!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
边柯表示这不是我说的,是别人说的,我就加了一个字呢!
还没过几天呢,蔡氏也自立了,称国号东禹(以东部自己的都城禹东反过来命名国号)。
蔡子祁在大都称帝,文晋帝,改大都为晋都。
罗氏是与蔡氏绑在一起的,如今蔡子祁称帝,罗信封为郡王,除了自己的势力没有兵权。
文晋帝是吸取了北明的教训了,功臣除了守边的都收回兵权。
往后除了自己的儿子,其他人不封亲王,而程天王与他不一样,为了安抚各位将军只收回一半,然后各方相互牵制。
就这样,统一过的北明王朝被分割成了几个国家,西楚本来就是外国,只是因为离的近。
南部徐氏与边城一样,达不到能称国自立。
但边城已经可以看成一个小国家了,毕竟四个城池就拥兵二十四万了,还都是强兵。
边城周围其他城池虽然不是边柯的,但都以边城马首是瞻并对边柯称臣。
大大小小十多个城池呢,可那个女人太懒了不收。
他们都只能与边城进行商业往来并友好邦交了。
别人都不敢动他们的,一动边城就得动,抱大腿保平安啊!
是以小西南一带就成为边柯的势力范围了。
大照与东禹旗鼓相当,大照拥兵二十六万,东禹拥兵二十九万(加上罗氏的八万),西楚如今十六万。
杭都也只剩十五万兵马了,被边柯灭了十三万,还得防着其他外敌来取他们,如今还得庆幸边柯没有理他们。
其他两个新国互相牵制,不敢出兵去外面扩张,他们就还暂时安全。
西楚倒是想取杭都,有山脉呢,过不去。
外面有边城挡着呢,也过不去。
于是西楚与杭都徐氏就蜗居起来了,徐氏高层准备休生养息以图未来,但那得十几年才行啊。
不管外面局势如何变,边城众人都没有管,兀自搞自己的发展。
又是一年庆福节要到了,秋季运动会也要开了,这次简直是大爆。
来参加赛事的外城不下十个,城里人满为患,民宿大兴。
没办法城里客栈根本住不完,外城都住的满满的。
边城的庆福节是大节,又有盛会,比过年还要受重视,也比过年热闹的多。
边城的庆福节已经闻名天下了,不仅引来了大照使团和东禹的商队,这次还引来了外族人。
东禹商队是假探虚实是真,大照是明面上来,东禹是暗探罢了。
外族人是勾随捡漏吞并亚拉图的部落叫塔依部落,他们以强为尊,不重男轻女,他们还有女长老呢。
这次来边城的就是一位女长老,带着自己孙子来的,是位六十八老妇人了。
外使多了,边柯的驿馆只给自己几个城的负责人住。
其他外使都自己花钱住客栈,他们不招待。
府衙众人迟疑道:“郎君,这怕不太好吧,毕竟是客人”
边柯理直气壮:“又不是我边城请他们来的,我才不想当冤大头花钱供他们吃喝玩乐呢,让他们进城就不错了。
他们来了就得花钱,我们提供了娱乐项目,他们不得花钱?
咱们又不用看他们任何人的脸色,不用当礼仪之邦了。不请自来的都不是客人,是游客,不用优待。这就是我的规矩,不愿意的就滚”
她只对那个女长老有些兴趣。
众人:“......”
郎君一如既往的双标,这些人连游客都不如呢。
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不用对任何人弯腰低头的感觉可真爽啊!
于是外使们来边城时,递上文书后,守门将看了一眼就还给他们了。
也不通报,就道:“进去吧”
先到的是大照使团,他们这支大照使团的规模不大,也就是五十来号人的样子。
三个文官,一个武将,武将是个小将军,其他全是护卫。
都是骑马来的,西北的马都是良驹并且很是神骏高大,守城军都看的有些眼热了。
他们队伍大概五辆马车,文官都坐马车。
负责人就是大照的外交官,正节使。
姓宋,叫宋文良,小将军叫张邑,是他们左大将军张临永的嫡次子。
见边城如此,他们都面面相觑,带队的负责人不愉的问:“我们是大照的使团,你等为何不通报?让人来接我等”
夏思宇在呢,他已经领了郎君的命令,直接冷漠道:“我们城主说了,你们外使我们边城不接待,要是想当游客就进,不想就回去。
想见我们城主就自己进去递拜帖,不是我边城让你等来的,我们可不是礼仪之邦”
郎君可是说了,我们又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只有别人看我们脸色。
这些人只是来打探虚实的,又不是正规来邦交的使团。
宋文良见对方根本不把他们大照放在眼里,气极:“你们边城竟如此嚣张狂妄,毫无礼节!”
夏思宇:“对,我们就是这样的,爱进进,不进滚!别挡着我们游客进城,想让我们郎君来接你们还不配”
我们就是如此嚣张,那又怎么样,我们郎君就是有这个本事嚣张,哼!
宋文良气了个仰倒:“你......你......你你们简直不可理喻!”
文官都粗鲁不来的,骂人都不会。
他们副使张小将军连忙悄悄劝住宋文良:“大人,咱的目的是打探边柯虚实,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们不接待来使。
我们只能当游客,便不做来使罢了,不然我等进不去就白来这一遭了”
宋文良被劝住了,他虽是正使,但身份可比不得张小将军。
于是只能忍气吞声进城去了,可不能坏事,不然完不成任务。
夏思宇等人看着他们进城去的背影冷哼。
小队长道:“嘿!他们这文官还没有武将稳得住呢”
夏思宇:“他们这些读书人就是高傲罢了”
众人点点头继续查进城的人,人太多了,他们饭都顾不上吃。
还好能换班,得换三回呢。
大照众人进入边城后看着城里的繁华景象目瞪口呆,这这这边城竟比大都还热闹!街上行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叫卖声,还价声,唱曲声,还有推销顺口溜。
什么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来都来了带些呗!
这句是军营的将士们在边柯那学了出来传开的,笑死。
使团众人看着这边城高楼瓦栋,各种各样的商铺遍布街两边,商品琳琅满目。
摆的摊子一个接一个,还是分类分区的,一点不乱。
他们一行人就像那什么刘姥姥进大观园,乡下来的没见过世面一样,忍不住逛起了街。
还有专门的美食街,绝了,那味太霸道,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
于是一行人差点忘了找住的地方,都忍不住在街上花了一笔钱了。
等众人去找客栈时,没有一家有空房了,都住满的!
你想强住那是不可能的,店小二站在门口大喊一声,巡防队的立马就会过来。
不听话的那就扔出城去了,众人默默的又出来了。
他们的护卫和人家巡防队的一比就是狗和豹子,惹不起啊!
没办法,天快黑了才找到一个大院子租下来。
哦,值得一提的是那院子是安晓(以前休夫的那位)的,她赚钱后又买了个院子。
如今城里游客多闲置也是闲置,于是就挂牌出租十天。
就是太贵了才让大照一行人拿到的,不然今天他们得露宿街头,一点都不夸张。
安晓的管家一听是外史还暗搓搓的长了两倍价格,对方表示有钱相当有钱!
不在乎,逛街累死了,就想赶紧租下院子来休息啊!
后面来的外史都与他们的经历一样一样的,运气没有他们好,都是去租农家院子的。
要不是驿馆只够住各城的负责人及家眷,边柯都想出租去赚钱了!
知道她想法的府衙众人抽了抽嘴角。
旭日从西边升起来了,他们郎君不败家了,终于想赚钱了呢。
好吧,她也挺会赚的,虽然只是动动嘴皮子,商税就一大笔一大笔的赚,但她也败家厉害啊!
哪个木匠发明了个更好用的农具她都要端着奖金去给人家发,并说不管是谁只要做出有用的东西,就给奖励。
于是带起来一段时间的研究潮,众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次边城当真是人挤人,军营的将士们又开始了他们的副业了—当保安!
调了三万呢,内外城都得调,没办法,人太多了。
也防不法分子搞事情,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子民。
次日庆福结当天边柯一如既往开坛祈愿,送幸运福蛋和福绳结,这次也是五份。
每个子民都想拿到郎君的祝福,这回观礼的人挤的连缝隙都没有,都还是限制人数的情况了。
城主府众人被勒令不许出去挤了,很危险,乖乖呆着。
杨奔为了看他的郎君祈愿现场,硬是将自己打扮俊俏不行的进了仪仗队,与他们练齐步。
府里众人都乐的不行,边柯哭笑不得,又被他甜了一把。
当时抱着人猛亲了一顿,怎么这么可爱啊!宋姨每天带头嗑郎君和二公子的糖。
边柯这次开坛祈愿又把没有见过她的外来人给迷的魂都飘了,几家来使硬是抢不过边城的子民,这一天根本就连边柯头发丝儿都没看见。
外来百姓游客都抢不过,别说他们这些文人骚客了。
这回因着蹴鞠赛成了主赛事,得占三天,参赛队太多了。
十四队的,连黄埭城的都来了。
寨坛州又被归回东禹的国土了,不与边城有关联。
黄埭离边城要近些,就成了边柯的势力范围,他们不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