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因为连续两天晚上都没休息好,再加上从早上等到中午。体力极差,疲惫不堪,许多人连挥刀都没什么力气,又如何能抵挡楚军的攻击。
于是楚军所到之处,蒙古军节节败退,敌人纷纷开始了溃逃。
左武卫大将军失里伯紧急召唤骑兵,企图恢复阵型抵抗我军。
然而就在此时,潜伏在蒙古军后方的我军也已经杀到,我军骑兵几进几出,从阵前杀到阵后,再从阵后杀到阵前。
这时的蒙古军再也稳不住阵型了,全军大乱,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全军上下的人都开始逃跑。
我军四处追赶,斩杀蒙古军两万余人,蒙古军也跑了两万多人。但大部分人因为体力透支,跑不动,所以被我军抓了。此战总共俘虏蒙古军五万余人,活捉了蒙古军主帅左武卫大将军失里伯。
打扫完战场后,李元贞让人把蒙古军俘虏中的,蒙古人和汉人都分开了。
李元贞看着这些汉人俘虏说道:“余可以让你们回家。”
众人听了十分高兴,刚想开口说话,李元贞又接着说道:“但是,你们暂时还不能走。因为朝廷与蒙古正在交战,恐有生变。等河南东部地区都被朝廷收复以后,余再让你们回家,你们现在先留下来,余让你们做事,给你们工钱,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听了之后喜极说道:“谢陛下。”
随后,李元贞吩咐人将汉人俘虏都带了下去,安置他们去了。
此时看蒙古人俘虏的李元贞,表情就没那么好了。这余下的两万多名蒙古人,虽然都被抓起来了,但是怎么处理李元贞还没想好。
想了许久,李元贞还是觉得,杀人太多终究不是一件好事。我军是正义之师,不宜做这种事情。
所以李元贞决定还是按老套路,把里面有罪行的蒙古人,都明正典刑杀掉。
没有罪行的进行思想辅导训练,愿意的就编入军营,不愿意的就放了,让他们自己生存。
击败了蒙古东边的援兵之后,李元贞再次回到了洛阳,继续看着楚军围困洛阳城。
洛阳城,武成殿,
尚书左仆射阔阔不花出言说道:“陛下,现在我军被楚军包围,既得不到援助,粮食也告急了,军心已是十分涣散,洛阳城已是危在旦夕了。”
忽必烈听了阔阔不花话后,脸色十分难看,但他清楚阔阔不花说的是事实,所以并没有怪罪于他。于是忽必烈开口问到:“不知各位卿家有何良策?”
所有的人都没有说话,这个时候都已经被包围了,而且都快没粮了,谁还有什么良策啊。
这时,脸色苍白,已经好了许多的兵部尚书博罗欢出言了:“陛下,我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出城决一死战,那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忽必烈听了博罗欢的话后,思索了片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然后欣然的同意了他的想法。
随后博罗欢继续说道:“据臣这几天的观察,楚军在永通门的军力相对比较薄弱,不如我们朝着永通门突围吧。”
忽必烈听了博罗欢的话,摇了摇头说:“我们去到定鼎门与楚军主力决战,然后突围。”
博罗欢听了忽必烈的话十分的不解,于是开口问到:“不知陛下为何要从楚军的主力方向突围?”
忽必烈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直接说道:“这个你不用管,执行朕的旨意便是了。”
博罗欢无奈的说道:“。。。是陛下。”
博罗欢无法反对忽必烈的命令,只能执行了。于是博罗欢蒙古军大部集中到了定鼎门,准备出城进攻我军。
蒙古军在城内调动的异常,很快引起了楚军的注意。杨琼觉察到之后,立即向李元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蒙古人现在面临生死存亡,很有可能会做困兽之斗,或者是突围。”
李元贞点点头说:“嗯!确实是这样。这么吧,你让将士们分成白天的班次和夜晚的班次,轮流休息和驻守,防止蒙古人突袭。”
杨琼:“是陛下。”
几天后的深夜,洛阳城的定鼎门悄然打开了,蒙古人悄悄的往楚军的阵地前靠近。然而就在他们快要潜入到楚军阵地前的时候,还是被楚军巡逻的人发现了。
士兵甲大喊:“不好,蒙古人进攻了,大家准备战斗。”
阵地上所有的楚军瞬间都进入了战斗状态,锣鼓也立刻敲响了。
帅帐中正在睡觉的李元贞被声音迅速惊醒了。
李元贞:“蒙古人这是要突围了啊,只是他们为何要朝定鼎门突围,真是奇怪。”
李元贞快速穿好铠甲走出了帅帐,这时副帅杨琼走了过来。李元贞开口问道:“情况怎么样了?”
杨琼:“回陛下,蒙古人来定鼎门的人数,已然接近蒙古目前总兵力的半数左右,恐怕是主力了。我军以这些天来修建加固的堡垒进行防御,蒙古人突破的可能性很小。就算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我也组织了第二道和第三道等着他们。他们是绝对不可能,从定鼎门突围的。只是,对此臣有个疑问?”
李元贞:“你是想说,为什么蒙古军明明知道定鼎门是我军主力,却还要往这边突围?”
杨琼点点头说:“正是。”
李元贞:“既然连我们都知道的事情,蒙古人自然也很清楚,所以这很明显只是佯攻而已,蒙古人八成还有其他手段。”
杨琼:“佯攻?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只是为了佯攻?那他们真正的攻击到底在哪里呢?”
李元贞摇摇头说:“这个余现在还不知道,但是目前来说,定鼎门的攻击确定是佯攻无疑了。”
这时,一个都察员跑进了军营,跑到了李元贞的前面,行礼之后说道:“报告陛下,安喜门遭到了大批蒙古人的袭击,蒙古人可能要从安喜门突围了。”
“看吧,余就说这里是佯攻。”李元贞问都察员:“那边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