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首领被发现后大惊,他不明白为什么他刚刚的声音,小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却仍然会被敌人发现呢。
黑衣人首领来不及多想,立即对手下喊道:“我来挡住他们,你们烧粮。”
随后黑衣人首领冲向了楚军,与楚军发生了激战,有点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味道。
而同行的黑衣人,也是毫不犹豫的掏出了火折子,放到了粮食上点火。
粮食被烧了,黑衣人首领也死了。不过黑衣人的小弟,倒是偷偷的跑了两名。
这倒也不是演戏,确实是没找到,主要是溜得太快。
王允功看了看被烧着的粮食笑着说道:“大伙儿做的不错,我们明天就转道回去吧。等会儿我写一道奏章呈给陛下,就说事情已经办妥了。”
柳城,李元贞看了看王允功的奏章说道:“现在那边已经成了,他们都以为成功烧了我军粮草,你们去按计划行事吧。”
众将:“是,陛下。”
随后众将回到了前线。
当夜,副帅杨琼设计好了后退的路线,然后命李符夜晚率兵在撤退伏击点的北边埋伏,任中正在南边埋伏,张昭率军两万绕道后方,准备拦截后退之敌。
最后杨琼制定了撤退计划,来迷糊清军。
次日,清军发现对面楚军大营貌似一个人都没有,于是报告给了主帅。
兵部尚书,右骁卫大将军满达尔汉将信将疑的说的:“一个人都没有?不会是听到了粮草被烧,连夜跑了吧?走,我亲自去看看。”
满达尔汉进入了楚军的大营,看了看楚军的行动轨迹,发现楚军确实后撤了。
满达尔汉大笑道:“楚军果然是没粮,全都连夜跑了。传令全军,给我追击,我要将这些楚军,全部留下。”
遂清军与契丹军浩浩荡荡的奔向了楚军。只是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全部走了之后,两里开外有许多人悄悄的跟在了后边。
满达尔汉经过了好几个时辰的追赶,清军终于看到了楚军。只见楚军正“垂头丧气”的往前走。
满达尔汉看着楚军兴奋的说道:“弟兄们,楚军就在眼前,我们消灭他们。”
在满达尔汉的指挥下,清军与契丹军冲向了楚军。楚军自然也看见了清军,所以后队立刻变前队,与清军碰撞了起来。
清军的攻势一次比一次猛,不断的向前推进,势要一鼓作气拿下楚军。
然就在此时,楚军的号角响了起来,南北两边的山坡上同时出现了两千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清军的阵营之中,清军瞬间被杀了个对穿,良好的攻击阵型,已然被楚军冲了个七零八落。
接着又是一道号角声,两边再次冲出了数万楚军,杀向了清军与契丹军,三面遭到攻击的清军,局势顿时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满达尔汉看见己方被三面包围之后大怒:“楚军这帮混蛋,竟然将计就计,以退为攻埋伏我们。弟兄们,我们赶紧撤退。”
清军开始撤退了,满达尔汉一边退一边大发雷霆,一直咒骂楚军,他发誓下次一定要楚军好看。
但是他们跑了不到两里路,迎头撞上了后边的张昭。
满达尔汉大惊,再也不敢咒骂了,立即率军冲了过去,企图冲出包围圈。
可惜的是张昭早有准备,在地上撒了铁蒺藜,冲锋的骑兵瞬间就全部倒在了地上,变成一副狗吃屎的模样。随后,被楚军的弩箭射杀。
清军的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丝毫的犹豫,选择了再次发起进攻。因为这是他们活命的机会,冲不过去所有人都要死。
这叫困兽之斗,是野兽最凶残的时候,清军就像疯了一样,不停地扑向楚军。而楚军则是一次又一次的,将清军疯狂的反扑击退。
就在双方激烈交战的时候,清军背后的出现了大量的楚军。其他三面的楚军赶到了,清军这时完全被楚军包围了。
当然清军依然在做挣扎,然而武器准备劣势,战术劣势,作战素质劣势的清军如何是楚军的对手。
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后,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始投降了。第一个投降的是契丹军,凡事只要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投降的人越来越多了。
最后连清军都受到感染,开始有人投降了。
看到清军有人投降后,不甘心的满达尔汉拔出刀来开始杀自己人了。他一边杀一边嘴里大喊道:“不准投降,给我拿起武器继续战斗。”
但他这一喊,附近的楚军都炯炯有神的看向了他。
满达尔汉见楚军齐刷刷的看着他后,他隐隐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只见附近所有的楚军再齐刷刷的掏出了弩,瞄准了他。
满达尔汉大惊:“不要啊!不要杀。。。”
满达尔汉瞬间被射成了筛子,给了楚军士兵立大功的机会。谁叫他自己作死,在战场上大呼大叫的。
满达尔汉死后,失去指挥的清军没过多久就全部投降了,战斗彻底结束。
此战楚军击杀敌人七万余,俘虏敌军八万。
李元贞看到杨琼的战况报告后,非常的满意,看样子辽东的收复指日可待了。
然而就在李元贞收到楚军获胜的消息后,一则意外的奏章传到了李元贞这里,西边的窝阔台汗国来袭了。
李元贞看了看奏章,扔到了桌子上说:“没想到这个窝阔台汗国,竟然选择这个时候来,真是个搅屎棍啊。”
宰相张浚:“陛下,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现在辽东已经被我们消耗了大部分兵马了,短时间内根本恢复不了。咱们以后有的是时间,收拾他们。现在我们应当尽快返回大兴城,为窝阔台的来袭做好准备。”
李元贞点点头说道:“嗯!眼下只能如此了。”
因为窝阔台的问题,楚军只能撤军,不过李元贞设立了辽东都护府来管理辽东。
随后将一部分敌将纷纷活埋,一部分敌将迁回内地,余下的大部分士兵,李元贞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将他们都遣散,让他们回家了。
宰相张浚:“陛下圣明,将来若是我军再来收复辽东,那清军的抵抗,就不会像现在这般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