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宝鸡县。

平静的小山村,被整齐的脚步声惊醒。

鸡鸣狗吠声不断响起,村民也被外面的动静惊醒。

正是秋收的时候,他们昨天已经忙碌一天。

早上天刚亮,就需要去割小麦。

割到天黑看不见麦田,青壮熟手,也只能收割一亩多地。

麦田必须要短时间收割完,小麦比水稻更娇贵。

水稻生长在潮湿环境,成熟后不太怕小雨。

水稻怕大雨和冰雹,会把稻穗上的稻粒打掉。

小麦收割时,下小雨都不行。

它被淋湿之后,容易发芽或是发霉,一亩地直接绝收。

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小麦成熟时,趁着天气好,把麦田直接收割。

“老少爷们儿都起床,军队帮我们收粮了。”

村长不断敲着锣,挨家挨户通知。

他每家每户通知完后,去见军队的长官。

石大坚连长耐心和村长沟通。

“我们来了一整连,帮助你们乡收割小麦。

我们优先收割军属的麦田,军属收割之后,才会帮其他村民。”

村长高兴的说道:“这是应该的,你们是军人,优先帮助军属收割小麦,谁都挑不出毛病。”

石大坚带着麾下士兵,开始帮助村民收割小麦。

他们手中的工具,就比村民好很多。

他们用的镰刀,是钢铁厂采用最新淬火工艺,生产的镰刀。

比寻常的镰刀,更加锋利和耐磨。

士兵还都是青壮,这次带来的士兵都会干农活,收割小麦速度远超村民。

这是参军模范村,小山村青壮很少,大部分是四十岁的大叔。

他们常年受到士绅压榨,有的已经满头白发,脸上都出现皱纹和老人斑。

开始还担心小麦没办法快速收割。

村民们看着军队收割小麦速度非常快。

村民们把割下来的小麦,成捆的捆好。

准备运到晾谷场去晾晒。

看着成捆的小麦,黄色的麦穗,每个村民都露出开心的笑容。

……

益门乡乡长韩翠柏,他用黑驴拉着一辆大车,车上面还有一个古怪的机器。

驴车刚走进临河村,就有很多村民围上来。

“韩乡长来了,他带着脱粒机来了。

我们终于不用自己拍打麦穗脱粒。”

“乡亲们,你们的粮食产量,乡里都已经报上去。

你们有没有出现重大差错,把劣田报成良田。

出现这种事情,及时跟我说。

等到税务局的税警,来到乡里储粮局粮库。

你们去交税和贷田款时,被他们发现弄错,那时候就晚了。”

韩翠柏再次提醒村民,等到真交田税时,被查出来偷税漏税,惩罚非常重。

他也害怕有村长欺上瞒下,现在他每项政绩考核都是优。

正处在升知县的关键时刻,平稳度过秋收,他能升任一个富县当知县。

出现问题,只能去偏远的穷县。

可不能因为治下出现大案子,影响他的仕途。

“韩乡长,村长很负责任。

我们家小孩现在都认字,他们能看懂统领府的公告。

谁想糊弄我们,那可就不容易了。”

韩翠柏听着村民的话,他工作的时候,现在也是战战兢兢。

村中很多孩子都认识字,统领府要求,所有政策必须长时间公示。

今后再有官员想糊弄村民,那非常不容易。

改告示更不可能,一些像秃鹫一样的记者。

那种风尘女子,消息极为灵通,很多改告示的官员,被记者曝光,他们都被都察院带走。

韩翠柏把脱粒机,拉到村中晒谷场。

临河村的小麦和红薯已经收割完。

他们益门乡,就驻扎着一支军队。

韩翠柏听到军队帮忙收割时,他都乐疯了。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之前一直担心村里的青壮不够。

无法完成收割,有的作物会烂在地里。

六七个村民围着脱粒机,一起使劲,把脱粒机从驴车上抬下来。

“现在枯水期,我们这里又没有风车。

脱粒机只能手摇,大家先帮助军属脱粒。

之后谁家的粮食,谁负责摇动脱粒机。”

韩翠柏说完话,站在脱粒机的右边,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把手。

他摇动把手,通过齿轮带动脱粒机主轴。

脱粒机开始缓慢的转动起来。

“把麦穗放入脱粒机,你们拽着麦秆。

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手伸进脱粒机。

上面的铁钩子,会把你们的手指打掉。”

韩翠柏只是吓唬村民,他用手摇动的力量,最多就是在手指上划出一个大口子。

村民们看着脱粒机,只是转了几下,麦粒就全部被打掉。

顺着脱粒机左右晃动的筛子,直接流到麻袋中。

村民们看着脱粒机的速度,他们非常震惊。

“这也太快了,我需要拍打一天的量,这个脱粒机,一炷香的时间就完成。”

“韩乡长不行了,他明显摇不动机器,大家快去替换韩乡长。”

韩翠柏被村民换下去,他揉了揉酸痛的手臂,向围观的村民问道。

“你们种红薯田,也要过来帮帮忙,都是一个村子的人,别分的那么清楚。

红薯的产量很高吧,我没有欺骗你们。”

王铁匠高兴的说道:“韩乡长,你真是个大好人。

我家的红薯每亩能产15石,我从没见过能亩产这么多的粮食作物。

昨天煮了几个红薯,直接把我撑的胃难受,躺在炕上直哼哼。

这东西也太好吃了,这么好吃的红薯,产量还能这么高,这真是棒极了。

韩乡长给我们讲过,红薯水分大,储存不容易。

我听从韩乡长的建议,把红薯切成片,在外面酿成红薯干。”

“王老头那是太忙了,总摆弄他那个铁匠铺。

没有照顾好他家的红薯地,我家的红薯能亩产18石。

希望今年的红薯价格能高一些,这样能还清欠乡里的债,还能给儿子做一身新衣服。”

王铁匠立刻反驳道:“我制作出来,切割红薯的工具,都获得专利。

我把这个专利卖了五百两银币。

我交完税,就要离开村子,已经在宝鸡县城买房,今后就是城里人了。”

周围的村民听到,他们都非常羡慕。

王铁匠研究那一个简单的小圆盘刀,就是切红薯快一些,竟然能卖这么贵。

……

苏河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汉中城附近,最大的农场。

这里今天要收割水稻,但却一个拎着镰刀的人都没有。

苏五牛指挥人从车上,卸下来一个奇怪的机器。

他兴奋的说道:“我让大家见识一下,畜力收割机的厉害。”

这种畜力收割机,原型机是苏河讲给他听。

但这个机器,是他带人用机床,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加工出来。

秋收时已经造了一百多台,各地使用反馈,机器经常出毛病。

开始收割一两亩地时,畜力收割机非常管用。

这也是他们之前没发现问题的原因。

等使用一段时间,畜力收割机就无法完成使用。

机械厂被大量的退货,要不是脱粒机和碾米机的名气打出去。

机械厂的招牌,直接就臭了。

苏五牛绝不服输,他带着一群工匠,终于把畜力收割机遇到的问题一一攻克。

他们解决完畜力收割机的问题,大部分地方秋收都完成。

只剩下这一片农场,水稻还没有收割。

苏河没想到,他让五牛叔把记忆中的畜力收割机弄出来。

只是把原型机拖拽的畜生,从马换成了牛。

机器使用的钢材和机床加工精度也不行。

直接让畜力收割机在这次秋收中,成为了摆设。

还好牛叔争气,带着工匠用手工打造零件。

在秋收的末尾,把改进型号弄出来。

苏五牛亲自下田赶着牛。

牛拖着畜力收割机,在快速收割水稻。

只是一小会儿时间,一亩水稻就收割完成。

王仲策看着这种情景,他震惊道:“这种畜力收割机,收割水稻的速度也太快了。

这样只要有大型畜生,一户人家使用畜力收割机,他就能管理一百亩地。”

苏河看着继续收割机,这个机器现在的问题还有很多。

特别是钢铁技术不行,刀具的使用寿命非常短。

但它已经初步显现,机械的力量。

“这就是工业化的威力,只要机器持续进步。

我想在几百年后,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种植一万亩地。”

文武官员认为这种情况,完全不可能。

别说几百年,哪怕是一千年后,这种情况都不会出现。

苏河看着旁边的户部尚书李志升问道:

“李尚书,各地秋收工作,进展的怎么样。

粮食产量与往年相比,相差多不多。”

户部尚书李志升,这段时间主管秋收工作。

他挺起胸膛,眉飞色舞的回答道:“苏统领,我们这次大丰收。

农民分到土地,他们种田积极性高涨。

土地缺水,宁可去三里外的河中挑水,也绝不会让水田干涸。

再加上我们兴修水利,土地有充足的水灌溉,产量提升非常大。

汉中府的小麦和水稻,总体比去年大明治下的时候,能提升二成左右。

宝鸡县那里干旱严重,哪怕是大规模修水渠,粮食产量比正常年景,也减产三成。

红薯真是一个奇特的作物,哪怕是种在山地,它的产量也有15石,这真是太惊人了。

现在税务局已经分批入驻储粮局,都察院和汉中报社的记者,也在各地巡查。

保证百姓交田税的过程,官吏收税公开透明,绝对不会大斗进小斗出。”

李志升介绍完,他向苏河询问道:

“苏统领,我和储粮局局长高炫明讨论问题时,听到高局长说,苏统领只允许储粮局向百姓收粮。

还有粮价问题,给农民的收购粮价,会不会太高了。

粮食还有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这么高的收购价,加工粮食没有多少利润。”

苏河态度没有动摇,说明自己的观点。

“没错,民间商人不许和百姓直接收粮,他们只能向储粮局买粮。

农民所有粮食都需要卖给储粮局,由统领府固定粮价。

大明朝一些错误,我们要吸取教训。

士绅都是在秋收时候,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哪怕是丰年,农民手中的粮食也卖不上价格。

这就是农民多收了三五斗,也吃不饱饭的原因。

我们储粮局现在与农民直接对接,粮食全年都一个价。

无论是灾年还是丰年,每次秋收之前,储粮局会调整收购价格,这个价格一年固定。

今年的粮食收购价。

小麦和水稻:2两银币100斤。

红薯:500枚铜币100斤。

统领府建议的粮食售价。

面粉或大米:3两银币100斤。

红薯:800枚铜币100斤。

中间的差价,就是给商人的利润。

商人售卖粮食,只能低于我们定的粮价。

商人去除加工的成本,他们赚的不会太多。

粮食需要官府兜底,绝不能成为暴利行业。

别看粮食加工利润低,但这属于大宗商品,规模上去利润很高。

我们主要打击一些囤积居奇的商家,粮食绝对不能成为暴利商品。”

王仲策立刻赞同道:“这种设置底价的政策非常好。

我们收购价格,比大明朝时期,士绅收粮的价格高很多。

又设置最高的粮食售卖价格。

没有种粮的百姓,他们也能买到平价的粮食。

购粮局统一进行粮食收获,也能防止有商人操控粮价。

这种农民和普通百姓都有的赚,只是中间食利阶层亏损。

减少粮食的流通环节,能让粮价一直平稳。

只要粮价稳定,统领府治下就会稳如泰山。

百姓能吃一口饱饭,他们绝不会闹事。”

……

石溪作为储粮局总局派下来的官吏,负责巡查各乡储粮局收储情况。

他还有秘密任务。

今天来到青石乡,这也意味着,青石乡马上就开始收田税。

税务局人手不足,现在他们负责所有收税业务。

只能分批收田税,还好粮食耐储存。

不只是税务局过来收田税,田地贷田款,也是当地乡公所收取,都储存在储粮局这里。

百姓只需要运粮到储粮局,不用跑好几个地方。

石溪会见当地的粮仓负责人王十三。

“你们这收好的粮食,不要堆在大粮仓中,全部装好麻袋。

我走的时候,会把这些粮食全部运走。”

他们储粮局,在汉中和金牛关那里,成立两个超大型的粮库。

这次秋收的粮食,除了用于当地留存,大部分都转移到这两个超大型粮库里。

汉中的粮库,现在就开始接收粮食,它是完全公开,报纸上都有报道。

金牛关的粮库,从修建开始就秘密进行。

这个粮库,只有少量的官吏知道。

石溪经过多次考验,才获准知道这个秘密。

他刚刚负责从宝鸡县和凤县等地,向金牛关粮库转运粮食。

石溪知道统领府为什么保密。

看地图就知道,这两个粮库,一个处在金牛道,一个接近米仓道。

再加上这段时间,统领府频繁调兵。

大战将起,他已经闻到了硝烟味。

大明朝要知道这个秘密,就能轻易推断出,他们要入蜀作战。

青石乡靠近川陕边界,这里的粮食不需要向汉中粮库转运。

石溪接到的秘密任务,就是负责转运粮草,开战之后把这里的粮食,转运到巴州。

他交代好所有事情,走向储粮局外的晒谷场。

这里设置很多高大的秤,它们被铁杆子吊起。

储粮局里面的大秤,一端挂着铁钩子,另一边是秤杆上镶嵌着秤砣。

每一杆秤,只能称量固定的斤数。

旁边也有正常的秤,用于称量散装的粮食。

储粮局这次收粮,没有采用斗这种容器。

容器称量容易作假,大斗和小斗外观差距不大,但收粮的数量差距极大。

秤就很难造假,特别是只能称量固定斤数的秤。

造假也很容易被看出来。

官吏上下其手的空间非常少,还容易监督称量的过程。

晚上,石溪接见赶过来的税警负责人周骑牛和青石乡乡长李天养。

他们商讨好收税的工作,坐在一起吃晚餐。

石溪开心的说道:

“我们一起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把青石乡秋收工作弄完。

它是我负责的最后一个乡。”

李天养敬了一杯酒,道:“这是我们当地用红薯酿的酒。

今年是个丰收年,我一直在等着你们过来。

很多村民想要卖粮,都被我拦下来。

就等着储粮局粮食收购价彻底定下来。

我已经打听到其他地区的收购价,但没有你们带来的正式公文,心里一直没有底。”

李天养很担心,他们青石乡可是山区。

之前在大明朝,需要给别人交更多的税费。

卖粮也卖不上价。

他们这里的粮,运到外界非常困难。

听到粮食统一收购价,李天养也不敢确定,他们青石乡适不适合。

李天养吃完饭,整理上级发下来的公文。

税警坐着驿站的车到来,与他们一同到达,还有很多公文。

他看到自己升职的消息,还有储粮局在当地收购粮食的价格。

得到确切消息,召集全乡村长开会,下达交田税和贷田款的命令。

同时告诉他们,储粮局收购粮食的价格。

……

南郑县青石乡李家村。

村长李宝山从乡里开完会,一直在忙碌。

他催促各家装好粮食,一起去乡里交税。

“村里的老少爷们,交税这个问题不用我多说。

你们也知道,他是非常重要的事。

大家千万不要掺假,统领府只收田税。

没有人头税,也没有杂七杂八的摊派。

我们还不需要卖粮换银子,直接就能用粮食交税。

隔壁乡交税时间比我们早,有的人弄虚作假,少报他交的税。

这人直接就被关进大牢,该交的税还一分不少。

有的人用土稻子充当好的粮食,直接被收税的大人识破。

这人也被抓走了。

千万不要贪小便宜,这事儿查的非常严。”

李宝山说完交税的事儿,他又记起昨天去乡里开会,乡里通知的新政策。

“我有个事跟大家说一下,统领府不允许私自出售粮食。

所有粮食都需要卖给储粮局。

水稻的收购价是2银币100斤。

红薯的收购价是500枚铜币100斤。

这个价格一年都不会变,只等到明年秋收之后,才会进行调整。

大家留着口粮和粮种,其他的粮食,尽量都早点卖。

大家都是老庄家把式,知道粮食越放越轻。

早点卖,还能多卖几个铜币。

正好这次,我有从乡里借的骡车,把粮食直接运到乡里。”

李宝山赶着车,挨家挨户装粮食。

他在前面赶着骡车,后面跟着几十辆骡车。

骡车装不下全村的粮食,还有很多村民,用独轮车推着粮食跟在后面。

他们推着车去往乡里。

李宝山已经把他家所有余粮都拉去乡里。

除了交税和贷田款,剩下的都卖给储粮局。

卖粮的银币,他已经有了规划。

李宝山准备和他弟弟合伙买一头牛,他明年还要多贷几亩田,有自己的牛更加方便。

他还会和弟弟合资,合伙买一台碾米机。

村里平常吃大米,都是靠自己舂米,这实在太累了。

村里有一台碾米机,村民就不用去乡里。

乡里只有两台碾米机,需要供应全乡的人使用。

他每次去碾米,都需要等好长时间。

李宝山感觉,碾米这种生意,基本稳赚不赔。

骡子拉着重物走得很慢,都已经过了下午,他们才到乡储粮局这里。

李宝山看到乡长李天养,这是他们村出来的人。

从小就死了妈,靠喝狗奶长大。

村里有人一直叫他狗养的,现在人家发达了。

“宝山叔来了,我先带你们去交粮。”

李天阳领着李家村的车队,走进储粮局大院。

“李乡长,你不需要收贷田款吗?”

李宝山点头哈腰的询问道。

“这事交给副乡长负责,我都要从乡长的位置退下来。”

李宝山旁边的瘦高个,语气嘲弄道:“狗养的,早说啊!你是不是犯事让人撸下来了。

隔壁村王老大虚报粮食产量,直接被抓进去。

我就觉得你们都是一伙,现在看你还怎么神气。”

李宝山直起腰。

“李财山,你在这瞎说什么?

都已经被撸下来,怎么还往人家伤口撒盐。

大侄子怎么说,也是识字的人,找个工作不难。

现在大侄子被撸了下来,还帮助我们交田税。

人要讲良心。”

粮库负责人王十三迎了出来。

“恭喜李乡长,听说你被提拔了。

要去政校读知县培训班,出来就能当知县。”

李天养客气的回道:

“我也刚接到通知,这是吏部王尚书和苏统领赏识我。

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李财山吓得面色苍白。

“你,你当知县了,这怎么可能。

你没有功名,怎么能当知县。”

李宝山也连连道歉:“我们冲撞大老爷了。”

他说着,拉着弟弟一起给李天养下跪。

“宝山叔,没事。

我们快去交田税,不要耽搁时间。”

李宝山跟着李天养,带着村民一起去交粮。

他发现交粮过程很顺利,官吏们很好说话。

称量粮食的大秤也非常准,没有缺斤少两。

他多准备出来十袋粮食,应付官吏的苛责,完全没有用上。

李宝山一口气交完田税和贷田款。

把自己多余的粮食,都卖给储粮局。

还上乡里的借款,李宝山手中拿着八个苏大头和一些零散的铜币。

他第一次感觉,这个生活有奔头了。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大唐之神级败家子蒹葭酒楼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我不是野人名门春事大唐再起执魏世子很凶职场沉浮录俺四叔是朱重八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入秦记无双世子爷日月悬空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大汉兵王长夜谍影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梦境归来做才子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三国:逆天系统,称霸天下大暴君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风流神针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大唐最强驸马爷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重生之岳飞传奇北明不南渡南宋出圈记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三国:我只是个谋士,打不过吕布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安西兵日记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的公公叫康熙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我是大明瓦罐鸡我只是夫子(穿书)男主总想当我的腿部挂件他来自秦朝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雄兵连之再世周瑜凤凌天下回到明朝做权臣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长平长平暄和皇贵妃传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