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崇祯九年正月十六。

元宵节刚过去,顺天府百姓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之中。

山东巡抚朱大典,领着五万山东勤王军,来到顺天府。

顺天府的百姓,看到大军到来,他们才意识到,大战可能再次降临顺天府。

山东勤王军驻扎在通州的时候。

几名八百里加急的骑兵,急慌慌的冲进京城。

崇祯皇帝在乾清宫,急召内阁阁臣和杨嗣昌入宫面圣。

杨嗣昌看着手中黄衣贼发放的传单。

他从这上面了解到,黄衣贼在大年初一,攻破孟津县城。

卢象升和孙传廷殉国,十多万明军全军覆没。

黄衣贼已经向分兵进攻山西和河南。

杨嗣昌看着手中的传单。

黄衣贼为了逼降明军各城,他们发放大量的传单。

传单上详细介绍,孟津县城之战的经过。

经过各方的验证,黄衣贼传单上的内容,大部分都真实可靠。

黄衣贼传单,重点描写秦军围城之后,城内普通士兵忍饥挨饿的凄惨,卢象升和孙传庭死亡的惨状。

大笔墨描写,六万多明军被他们俘虏。俘虏的明军,待遇十分优厚。

主动投降的明军,获得极大的奖赏。

京城准备支援孟津县城的援军,还没有组建好,孟津县城就被黄衣贼攻下。

温体仁感慨的说道:“黄衣贼的动作太快了,黄衣贼出兵才两个月,就拿下了孟津县城。

卢象升攻打反贼李自成,半年多都没有攻下来。

黄衣贼兵锋太厉害,我们要怎么阻挡。”

“这可如何是好,河南离京城太近了,以黄衣贼的能力,当地官军未必能拖延太久。”

孔贞运听到内阁阁臣们的讲述,他想到之前在南京,听着钱谦益等东林党的办法。

他觉得这个办法,能救大明。

孔贞运高声说道:“黄衣贼太可恶了,绝不能让黄衣贼坐天下,他要刨了我们士绅的根。

这次一定要让圣上同意办团练,让士绅出兵自己保护自己。”

温体仁等人来到乾清宫,他们就听见房间内不断传出瓷器破碎的声音。

王承恩带着一群小太监,立刻把温体仁等人拦住。

“众位大人,你们先在乾清宫外面等一等。

皇爷现在正在气头上。”

王承恩现在极为紧张,刚才已经被杖杀三名小太监、两个宫女。

温体仁等人只能在乾清宫外等待。

他们互相用眼神交流,谁都没有出声,默默等待乾清宫内的情况。

卢象升和孙传庭的败亡,让崇祯皇帝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

崇祯皇帝委以重任的两位总督,加上他们率领的十多万明军精锐。

每年花费朝廷巨额军费,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战绩。

十多万明军,只换取几千黄衣贼伤亡。

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崇祯皇帝心态有些失衡。

崇祯皇帝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小太监收拾好乾清宫。

他招内阁成员和杨嗣昌进入到乾清宫。

崇祯皇帝看到这几位重臣进入乾清宫。

他愤恨的说道:“卢象升和孙传庭领兵水平太差,朕之前这么信任他们。

他们就用这个战绩,糊弄朕的信任。

十多万人,就是让黄衣贼一个一个杀,那也需要杀很长时间。

一半以上的官军,直接向黄衣贼投降。

卢象升和孙传庭,这是怎么带的兵。

传朕的旨意,卢象升和孙传庭三族,流放一千里。”

温体仁想劝崇祯皇帝,但他看到崇祯皇帝想要杀人一般的眼神。

他把刚想说出口的话,立刻就咽了回去。

崇祯皇帝这么做,只是出出气。

但他对今后明军将领的影响太坏了。

今后每个将领都会明哲保身,只会想办法推脱责任,而不是勇于承担责任。

崇祯皇帝拿出一张黄衣贼的传单,立刻把它们撕的粉碎。

“黄衣贼进展迅速,已经击败十多万明军。

黄衣贼在传单上说明,他们兵分两路,直奔顺天府而来。

众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怎么应对黄衣贼的进攻。”

内阁成员都用眼神盯着温体仁,他们都没有说话。

黄衣贼的兵锋太盛,这个时期可不能吹牛,一旦被崇祯皇帝派去前线督战。

遇上黄衣贼,没有相应本领,那只能是死路一条。

温体仁硬着头皮说道:“陛下,我们大明不止一次被敌军攻到京城。

最终都是我们大明挺了过来。

现在黄衣贼进攻看似猛烈,但他们的后劲不足。

只要各地勤王大军到来,我们在京城与黄衣贼决战,最终胜利的一定是我们。

但现在黄衣贼兵分两路,大同镇的边军,不能让他们来顺天府,让他们在宣府抵挡黄衣贼。”

崇祯皇帝听着温体仁的建议,立刻同意。

黄衣贼兵分两路,大明也在两路布置勤王大军。

崇祯皇帝又听取其他人的建议。

孔贞运没有说出办团练,他准备用这个政策,与崇祯皇帝进行交换。

崇祯皇帝立刻把目光看向杨嗣昌。

杨嗣昌这段时间的表现,赢得了崇祯皇帝的信任。

杨嗣昌看着崇祯皇帝的表情,他就知道自己必须要说一些言之有物的建议。

模棱两可的话,没有办法赢得崇祯皇帝的信任。

“陛下,黄衣贼这次大举进攻。

我看黄衣贼传单上的内容,进攻河南的黄衣贼军队,不到黄衣贼总兵力的一半。

黄衣贼一定会从四川两广等地全面进攻大明。

黄衣贼不是只想侵占某一个地区,他们是想一劳永逸,彻底拿下大明。”

崇祯皇帝听到杨嗣昌的分析,他就浑身一激灵。

杨嗣昌的话,彻底揭开了他不想面对的事实。

黄衣贼不是像游牧民族一样。

准备捞一把就走,他们是要夺取大明的江山。

黄衣贼肯定会步步蚕食,想要彻底占领大明。

崇祯皇帝声音都有些颤抖,他看向杨嗣昌询问道:“杨爱卿,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应对黄衣贼。”

杨嗣昌直言不讳的说道:“陛下,前一段时间,我认为卢象升和孙传庭,能拖住黄衣贼一段时间。

我们有充足的时间练兵备战。

现在卢象升和孙传庭,只抵挡黄衣贼两个月,各地的勤王大军还没有全部到达。

我们根本没有时间练兵。

现在的官军,别看数量众多。

但以往和黄衣贼的战争,已经证明,没有火枪大炮的支援。

哪怕是三四倍于黄衣贼的兵力,都没办法战胜黄衣贼。

现在的勤王大军,只能不断拖延黄衣贼进攻的脚步,想要挡住黄衣贼进攻,极为困难。”

杨嗣昌说话的时候,观察着崇祯皇帝的表情,不断斟酌词汇。

看到崇祯皇帝很有耐心,听着他讲述的情况。

杨嗣昌这才准备,说出他认为正确的选择。

“陛下,我认为现在只有做两件事,才能增加我们的胜率。

第一件事是迁都,顺天府这里已经不适合作为首都。

黄衣贼主攻方向一定是顺天府,我们现在的兵力,又没办法和黄衣贼抗衡。

一旦顺天府被攻下,整个大明都会崩溃。

只有迁都,才能解决这个事情。”

杨嗣昌知道这件事情极为困难,但他还是说了出来。

他凭借经验就能判断出来,顺天府这里已经守不住。

哪怕是能守住黄衣贼第一波攻势。

但黄衣贼现在底蕴深厚,他们很快就会发起第二波攻势,第三波攻势。

连绵不绝的进攻,黄衣贼可以失败多次,但只要大明失败一次,大明朝廷就会崩盘。

因为大明的皇帝在顺天府。

一旦皇帝被俘虏或是身亡,对大明的打击太过沉重。

但迁都这件事情也极难,特别是即将面临战争的时候。

大明的传统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土木堡之变没有迁都,后金重兵来袭,也没有迁都。

现在黄衣贼来袭,未必能迁都。

哪怕是崇祯皇帝下定决心,都未必能迁都,还要分化瓦解文官集团。

北方出生的士绅和勋贵,他们肯定不愿意迁都。

大部分家产和土地,都在北方地区。

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利益,那基本不可能。

东南出生的士绅,他们不会反对迁都。

杨嗣昌看到崇祯皇帝犹豫不决的眼神,他就觉得迁都无望。

朝廷有一部分官员极力反对,崇祯皇帝又无法下定决心,迁都肯定会失败。

崇祯皇帝犹豫片刻说道:“迁都这个事情,明天大朝会与百官商议。

杨爱卿说的第二个方法是什么?”

杨嗣昌立刻说道:“只靠我们,未必能挡住黄衣贼。

后金与黄衣贼也有血仇,我们请后金的八旗兵入关,共同抵抗黄衣贼。”

温体仁听到杨嗣昌的计策,迁都他极力反对。

但他看到崇祯皇帝有些意动,没在乾清宫公开反对。

准备明天大朝会,动员百官极力反对。

现在迁都,只能迁都南方,这是东林党的大本营。

他与东林党产生了很多龌龊,一旦迁都,东林党势必再次掌握朝堂,他绝对没有好下场。

杨嗣昌竟然还要引后金的八旗兵入关。

温体仁无法忍耐下去,极力反对道:“我反对请后金八旗兵入关,请神容易送神难。

我们请后金八旗兵入关,一定会花费不菲的代价。

我们把这些代价,花费到勤王的大军,未必不能挡住黄衣贼。

两宋的惨痛经历,值得每个人警醒。

北宋与金人合作,南宋与蒙古合作,最后都导致极为惨痛的教训。

儿皇帝石敬瑭,引契丹人入关,他遗臭万年。

陛下也绝对不想当儿皇帝,请后金八旗兵入关,这辱没我们大明朝列祖列宗。”

众多阁臣也发言,他们已经见识过后金兵马的残暴。

又想到两宋时期的惨状,严词拒绝请八旗兵入关这个计策。

崇祯皇帝看到内阁极力反对,他看着杨嗣昌道:“大明的事情,大明自己去办,不能求助外敌。”

杨嗣昌心中很失望,崇祯皇帝太优柔寡断了。

现在这个危局很明显,只有迁都才能拯救大明。

东南那里有足够的税收,也能征上来足够的税。

有人有钱有粮,士绅又对黄衣贼极为愤恨。

崇祯皇帝又掌握着大义的名分,只要对士绅放权,发展速度会极快。

再加上他引后金八旗兵入关。

黄衣贼、大明、后金,将会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一旦这种格局形成,两个较弱方联手抵抗较强方。

大明将会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等待黄衣贼出现差错,有很大希望收复失地。

最起码大明也能维持,南北朝的格局。

………………………………

第二天大朝会,崇祯皇帝与百官讨论黄衣贼大军。

关于黄衣贼击败卢象升和孙传庭的消息。

现在几乎城内所有消息灵通的人,他们从一份份经过复印的传单上,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

朝廷宣布这个消息,所有人昨天已经被震撼到了,今天他们表现的非常平静。

当杨嗣昌提出迁都这个建议。

朝堂上瞬间变成菜市场,所有人都在争论这这个建议。

大部分家在北方的官员,他们都找出各种理由,反对迁都。

家在南方的官员,支持迁都。

但提出不同的迁都地点,有认为南京离黄衣贼太近,应该迁都到杭州。

这些官员有着各自的立场,他们的诉求不一样。

大朝会讨论这种,每个人立场不一样的议题,基本不会获得通过。

杨嗣昌看到所有人都在争吵,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他们提出的理由都非常充分。

这些人极为短视,只想着自己那一份利益。

大朝会就在百官的吵闹之声结束。

关于迁都这个议题,没有达成共识。

崇祯皇帝在大朝会之后,接见内阁和杨嗣昌。

杨嗣昌立刻站出来,高声说道:“启禀陛下,国难当头应该锻炼太子。

臣请太子去南方募兵,北方各地天灾不断,百姓时常饥饿,已经没有太好的兵员。”

杨嗣昌的目的很简单,太子是大明的继承人。

顺天府这里一旦出现什么事情,太子地位无可争议,能立刻继位,这样南方就不会太过混乱。

崇祯皇帝看着内阁成员,询问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崇祯皇帝支持太子去南方。

顺天府这里一旦出现无法挽回的恶果。

他可以死,大明不能亡。

太子去南方,这需要内阁的支持。

孔贞运立刻站出来,道:“微臣觉得对抗黄衣贼,只靠官军的力量太薄弱。

应该号召士绅举办团练,士绅出钱出兵,与官军共同对抗黄衣贼。

微臣觉得,派太子去南方督办团练正合适。”

孔贞运找到与崇祯皇帝做交易的地方。

他之前已经与内阁阁臣做好沟通,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

现在形势危急,办团练有利于所有士绅。

他的态度很明显,太子想要去南方,崇祯皇帝必须同意士绅办团练。

崇祯皇帝知道允许士绅办团练,必定会出现藩镇。

但现在形势十分危急,大明已经危如累卵,他同意内阁的意见,允许士绅办团练。

崇祯皇帝很快下旨,派周遇吉护送太子入南京督办团练。

南直隶的黄得功部不用北上勤王,保卫太子。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新贞观造反录假崇祯的自我放飞日记大唐之神级败家子蒹葭酒楼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名门春事我不是野人大唐再起执魏世子很凶俺四叔是朱重八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入秦记无双世子爷职场沉浮录日月悬空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大汉兵王长夜谍影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梦境归来做才子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三国:逆天系统,称霸天下大暴君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风流神针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大唐最强驸马爷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重生之岳飞传奇北明不南渡南宋出圈记百战百胜!只因我能提前模拟战争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安西兵日记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我的公公叫康熙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我是大明瓦罐鸡我只是夫子(穿书)男主总想当我的腿部挂件他来自秦朝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雄兵连之再世周瑜凤凌天下回到明朝做权臣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回到上古当大王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长平长平暄和皇贵妃传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