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兵到了!”
李来亨和多尔衮各自在他们的军帐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声,历史没有给方以仁或者马士英留下一个格鲁希那样的可能性。
大顺军的后续部队,南明水师运载的数万军队,都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赶抵会战的战场。
方以仁带来了超过大顺军殿中军、殿左军剩下的六万余精锐兵力,而马士英带来的部队,包括了江北三镇军阀、镇江总兵郑鸿逵、浙江巡抚黄鸣俊和山东镇总兵刘泽清多个派系总计约五万人的大部队。
南明的北伐军,除了五万陆师以外,另外还包括了津辽水师和郑家水师的水手船夫在内的近万人。
所以实际上,马士英总计带来了和方以仁相当的兵力。
只是在精锐程度上,南明军队根本不可能和大顺军殿中、殿左两大野战兵团的精华相比。双方的战斗力简直是天壤之别,在张洪带领少量轻骑在十倍于自己的明军拦截时,居然还可以冲进徐州城的情况来看,马士英带领的援军,到底能算多少可战之士,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不过即便如此,只计算多尔衮直接掌握的兵力,清军在一系列的南征作战损耗以后,多尔衮现在也还直接掌握着约九万人的清军精锐。
方以仁抵达战场以后,大顺军的援兵总数达到八万人。城内的守军尚有近万人,虽然多数只是民兵和义军武装,但至少在兵力数字上已经和多尔衮相当了。
当然,这个算法是把南明军队完全不算人了。不然明清联军的一方,总兵力实际上是达到了十五万人左右,
不过按李来亨自己的话来说:
“负数!好直,你懂什么叫负数吗?孤很难一下子和你解释清楚,你只要明白南明官兵是负数,完全是累赘就好了。
论总兵力,现在优势在我!这夹生饭,轮到他多尔衮来吃嘞。”
在徐州战场的更外围,这里值得主要是临近徐州的山东中部一带,也就是大顺军的泰山防线。
在这里,阿济格还率领着差不多将近五万人的兵力南下,在泰山一线阻击阿济格的顺军守兵,则主要是马宝、任继荣、党守素的三支部队,总计不足三万人,但是依靠有力的山地地形,和大顺军长期经营的垒塞,挡住阿济格较长一段时间,完全不成问题。
所以多尔衮这时候虽然获得南明军队的支援,决战信心增强了许多,却还是不禁问道:
“阿济格在哪里?阿济格到底到哪里了!潜身僻地,连高谦、刘良佐这等货色都已经到了,阿济格怎么还没到!”
在茶城的军帐外面,鼓吹手们为了欢迎援兵的到达,整个大顺军阵地里都被奏响了抑扬顿挫的音乐。
李来亨在阵前徘徊着,一段段旋律搭配上将士们的呐喊声,冲淡了他心中的焦急和恐惧。
历史将会记住李来亨与方以仁会师时的雄壮场面,激动人心,情绪沸腾,战士们的欢呼声轰鸣不止,巨大的军队迎向徐州,如山和海在同时移动。
徐州战场成为了一口沸腾不止的大釜,各种各样的军队和士兵恰似种种配料,接连不断地逐一下锅,最终烹煮出盛放的大杂烩。
历史同样也会遗忘一些事情,就像历史铭记住李来亨与方以仁握住手时的那种受到过分渲染的场景相同,历史也会被过分渲染地遗忘掉李来亨心中的迷茫、焦虑和恐惧。
这毕竟是继获鹿大战以后,又一场关系天下命运的决战。
而且与获鹿大战不同,那时候在李来亨的上面还有李自成,有永昌天子和顺太祖为他承担决策的压力。
至于现在,虽然名义上的大顺皇帝是光中天子李过。但是任何人都心知肚明,晋王李来亨已经操持了大顺国柄。
他必须要为大顺的一切光荣和失败负责,而没有推卸责任的可能性。
六万多名顺军步卒,在方以仁的率领之下,正在陆续抵达战场。帮助方以仁管理军队的还有李世威,他麾下的红夷炮队,将在这场决战中产生一锤定音的效果。
李来亨期待已久的重炮部队终于就位。
炮手就位!他心想着。
“乐山,你比我设想的来得更快!”
李来亨飞马冲向方以仁的身旁,的确,按照顾君恩的计算,步兵应该花费两天时间追赶上来,但结果却是方以仁只用了一半时间,就连带着重炮部队都完整带来了徐州。
李来亨的兴奋之情,洋溢于形表,以至于他都忘记了使用“孤”这个自称,让方以仁的嘴角也忍不住挂起了笑意。
方以仁重又严肃了起来:
“此功在各部将士奋发向前之上,特别是炮队所用的新式炮车,对于行军速度有很大影响。这份功劳,应该记在李世威的名下。”
“好好,李世威,做得好。”李来亨夸赞着说,“要会战了!乐山,我就只等你来啦!”
方以仁还是矜持地说:“殿下……府主,府主是应天所生之人,天命当归,灭此胡虏残寇,当然是轻而易举。”
大顺军援兵的抵达,如同一团烈火,焚烧了徐州战场,将顺军阵地中的气氛完全改变。大批大批的士兵拖拽炮车前进之余,还有数量更多的骡马带来了海量丰厚的粮食。
河南和湖北两省,只用两省的地盘,李来亨就建立起了这样强大的物质基础。
晋王看着那些几乎要溢满出来的米麦,几乎陶醉,他终于心满意足,而且志得意满,双手都紧紧握拳,充满自信:
“皇太极,你看到了没有?我大顺远胜于大清,要是你还活着,孤真想和你聊聊。”
他放眼徐州,这处千古以来,南北朝决胜的疆场,两百多年前,中山王徐达就是从这里出发,扼守黄河、横扫山东,然后从济宁进攻汴梁,由是自洛阳西进,拔除潼关,大定河南以后,便渡河北征直取大都。
“多尔衮已经是冢中枯骨,大军休整以后,立即就要着手准备全军集中兵力,攻破清军环壕的战事!”
清军十万大军环壕徐州而阵,虽然得到了南明水陆军六万人的补充,但由于阿济格被马宝、任继荣、党守素这殿前军三位制将军阻挡在泰山以北,清军战力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多尔衮位居内线,也要面临外围八万顺军的猛攻和内侧徐州守军的袭扰。他将战胜的希望寄托在阿济格和南明的身上,完全丧失了战略的主动性,成为了屈服天命之人,已经不足为惧了。
李来亨想了想,又命随征的谢徵草拟一封送给多尔衮的书信:
“明弦,你按照我话中的意思给多尔衮写信……
就说九王乃有病无福之人,即便篡得皇位,又能活上几年?孤听闻是皇太极逼迫九王的母亲大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这个贼酋殉葬,所以孤想,九王其实与老汗努尔哈赤、皇太极二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今天满清的覆亡已经在即,九王为母复仇的大业也算完成。孤对九王的壮志十分钦许,若九王弃甲来归,必定不失封王之位。
另外,记得信中要提醒多尔衮,问问多尔衮,去年我在延安送给他的石子馍有没有用?孤已有了世子,名叫李玄烨,不知道九王现在有无子嗣?
随信再给多尔衮送去一些大补的药品和补品,告诉他,孤很挂念九王那不成器的身体,要他再坚持坚持,否则本王不能品味到复仇的滋味,是很索然无趣的。”
李来亨让谢徵所写的这封信,完全是以最下三滥的手腕羞辱多尔衮,又提他亲妈死了的往事,又提他不能生育的近怨,毫无下限地进行嘲讽,以至于谢徵都感到十分不妥。
但怎么耐得住晋王狂笑了起来:
“多尔衮他有什么办法!他只能给孤忍着!有本事他就跑出环壕和我一战啊?不敢一战?那就等孤去找他吧!等多尔衮投降了,孤还要给他改名,改成阿其那、塞斯黑!”
李来亨到这一刻,终于完全消灭了他内心中对于清军的恐惧,完全恢复了他那种小人得志的猖狂和得意忘形的本性。
但不得不承认,李来亨现在的确有猖狂的资本。
八万顺军精锐整装待发,而在他们的身后,在河南、在湖北,还有数以万计的地方卫军和民兵武装正在动员起来。
半年以后,大顺军的总兵力就能达到四十万,一年以后,大顺军的总兵力就将超过六十万,达到清军满蒙汉所有兵马的一倍以上。
胜利的天平,正在无止境地向大顺倾斜着——
而这才是历史本来应该具有的面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