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是苏秦的师弟,比苏秦晚毕业几年,可能是大环境不太好,张仪一开始也没找到工作。
后来他的师兄苏秦(当时在赵国)派人找到他说,来找哥就行,哥给你安排工作。
张仪兴冲冲地去投奔苏秦,本以为会好吃好喝伺候着,美人歌姬侍奉着。但是,现实很快击碎了张仪的美梦。
只见苏秦对张仪不理不睬,招待张仪的时候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顿时气歪了鼻子,他奶奶的,好歹是同门师兄弟啊!就这么不给面子?!
张仪气鼓鼓地转身就走,既然你无情,那就别怪我无义啦!你不是在赵国混得很开吗?老子去秦国!
苏秦在背后看着张仪愤然离去,暗暗发笑。
苏秦在张仪离去后,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恍然大悟:
“哎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苏秦好像有些矛盾。
明明自己要搞六国联盟,却要帮能力很强的师弟去秦国当政?这是什么意思?疯了?自毁长城?
实际上,苏秦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在苏秦组成六国联盟以后,深知自身的这个整体非常的脆弱,一旦秦国发兵攻打,这个脆弱的六国联盟很可能会土崩瓦解。
所以他必须要运作一个人才,成为秦国方面的最高统帅,让他们两人在相对对峙的情况下不会爆发战争,于是他想到了让张仪前往秦国,两人订立盟约,让苏秦成为六国的宰相,而张仪则永远不会触动这个联盟。
很完美的构想,但苏秦犯了一个错误,并最终葬送了他的六国联盟计划。
他低估了张仪。
张仪是个十分不安分的家伙,到了秦国不久后就地位一路扶摇直上,当上了宰相。他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忽悠六国国君,不断的让他们内部挑起争端和滋生冲突。
请看经典案例一:
秦惠文君十年,秦惠文王派遣公子华和张仪围攻魏国的蒲阳,攻打并占领了蒲阳。
张仪趁机劝说秦惠文王把蒲阳归还魏国,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作人质。
看起来是个不可理喻的行为,怎么明明打赢了,却要把占的地还回去,还要去派人质?怎么和打输了一样?
别急,别急。
在做完这一切后,张仪趁机劝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地宽厚,魏国不可不以礼相报。”然后又是一通忽悠,竟然把魏王忽悠的找不到北。
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用以答谢秦惠文王。
你看,他还得谢谢咱们呢!
秦惠文王从此真正认识到了张仪的厉害之处,被他骗了的人还要帮着他数钱,属实是个诈骗天才!于是,秦惠文王就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
秦惠文王八年,已经在魏王那里打下基础的张仪开始游说魏王退出合纵盟约,臣服秦国。于是,魏国宣布退出南北合纵,请张仪担任中间人与秦国和解;张仪回到秦国,重新出任国相。次年,魏国重新臣服秦国。
轻轻松松,搞定一个。
当然像魏国这种小国,张仪觉得没什么。最出名的还是经典案例二:
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此时齐、楚两国已经缔结了合纵联盟,于是便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
楚怀王更是个出了名的二b,张仪就喜欢忽悠这种,见了面便开始信口开河:
“大王若能听从我的意见,就请和齐国断绝往来、解除盟约,我愿意奏请秦王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的土地,让秦国的女子作为服侍大王的侍妾,秦、楚之间娶妇嫁女,永远结为兄弟国家,这样向北可削弱齐国而西方的秦国也就得到好处,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
大家听的目瞪口呆。
白送?六百里?做慈善?
楚怀王竟然马上相信了,笑的合不拢嘴。大臣们虽然怀疑,但看着楚怀王欣然应允,也只能纷纷祝贺。
唯独陈轸劝谏楚怀王不要轻信张仪。楚怀王不满地说道:“我不费一兵一卒即可获得秦国六百里地,满朝臣子都在给我庆贺,唯独你在阻止我,你想干嘛?”
陈轸心里估计把这个蠢货骂了几百遍,但面子上还是耐心地跟楚怀王解释:“大王,张仪这小子一向鬼得很,这六百里土地很可能是他信口雌黄!再说我们现在和齐国的联盟很牢固,一旦和齐国交恶,就给了秦国可乘之机啊!不如我们先得了土地,再去商议和齐国解除盟约的事情?”
楚怀王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希望陈先生闭上嘴,不要再讲话了,等着我得到土地便是。”
于是,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了盟约,楚怀王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张仪,还馈赠了大量的财物,派了一位将军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收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