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的办法很直接,但也很有效。
他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兵分两路,其中将陆军留在青森,海军绕过仙台直接从关东平原登陆。
可以是真登陆,也可以是假登陆,毕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如果真的有敌军,看到明军想要从江户登陆而慌忙从南北两侧驰援的话,明军可以将计就计的围点打援。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了保证和荷兰的海战有绝对的胜利,我们必须要抽调两成左右的北海舰队前去南海合围,确保万无一失。”
“所以想要围点打援的话,我们兵力不够,只能陆军或者海军强行猛攻一侧。”
“我不明白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的实力,加起来几乎是荷兰战舰的五倍,为什么还要从北海舰队调人?”
“皇上的意思是一个活口都不要留下,但是东海舰队还要承担浙江,福建等几个省的海防,不能保证对荷兰舰队进行全歼,因此,需要从北海舰队调人。”
“如此一来,我们需要承担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实在不行可以上奏折给皇上,让皇上不要从北海舰队调兵,我们将兵分两路的战术传递给皇上,同时告诉他,我们会水陆两栖,同时并进,争取在一个月之内灭掉日本。”朱林说。
“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朱林当即就将自己新的行军路线以及作战计划传递给了朝廷,朱元璋一看,认为朱林说的有道理,当即就取消了从北海舰队封兵的事。
如果兵力太过分散,就会出现洪武五年那样的事,极有可能被逐个击破,或者是牵制的难以脱身。
在作战计划得到了皇上的允许之后,朱琳当即兵分两路,陆军由徐辉组带领,将十五万大军全体开拔南下,由青森逼近盛冈。
盛冈建立在山峰之间,扼守着山间通行的道路,可谓是易守难攻。而右侧仅有十几里的沿海海滩,可以用来行军。如果不解决盛冈守卫的敌人就行,军的话极有可能会被从后偷袭。
海路则是由朱林亲自率大军绕本州岛南下,朱林的海军极其重要,海军可以在海洋中任意航行,并不会遭到陆上的敌人的攻击,因此朱林需要率先出发,顺流而下,绕过仙台直达关东平原。
此时必须虚张声势,大张旗鼓的吸引江户的日本人的注意,让他们感到危机。召集四周的守军拱卫江户。
守卫在宇都宫、福岛、仙台和盛冈的日本人接到巩卫江户的命令之后,便会调集军队,此刻便是陆上明军进攻的时机。
三日之后朱林便来到了关东平原的东部,北海舰队距离江户已经不足百里浩如烟海,百舸争流的舰队一望无际的平铺在整个海面,给人一种极其压迫的感觉。
这样盛大的进攻马上便引起了近海日本的斥候的调查,然后火急火燎的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丰臣太二。
“什么,你是说在东边的海域发现了大量的明军。”
“不错,大将军,如今明军已经准备登陆了我们的士兵,会马上前去阻拦,但是海滩之上根本就无险可守,还请大将军马上增兵,否则的话,不用一天的功夫,明军就会完成登陆。”
“明军来了多少人?”
“这并不清楚,大概来了一百多艘的战舰吧。”
“可恶,真的是太可恶了,这该死的荷兰人居然不守承诺,我已经准备好了,白银为什么一个月已经过了,他们依旧没有把造好的军舰送到我们的港口。”
“早知道就不应该相信他,如果和其他欧洲的国家继续进行军火贸易的话,好歹还能够买到岸基的海炮用来防御明军的登陆。”
“大将军,现在还不是后悔的时候,如果明军登陆,朝夕之间,便可以攻破江户,还请赶快下令指挥战斗啊。”侍从也是着急。
“这次明军只出动了海军,他们的陆军并没有多少的异动,如果我们着急忙慌的回援,会不会将北方的兵力抽掉一空?而让明军轻易的攻破扼守战略要地盛冈。”德川家主问。
“这时候还能顾得上盛冈吗?如今,江户已经是危如累卵,该死的明军真的是玩了一出阳谋,无论是我们选择防守江湖还是防守慎港?另一边必然会受到明军的攻击。”
“我们虽然有人数上的优势,但是武器上差距太大了,以血肉之躯去硬扛明军的大炮,无异于找死,但是没有办法。”
“相比于盛冈还是江沪更为重要,只有从仙台还有千叶还有水户调兵,如今已经是到了壮士断腕,弃车保帅的时刻了。”
“我就怕明军进攻江湖,只是佯攻他真正的目的,其实是盛冈。”
“织田,你这个蠢货,现在还不明白吗?是不是主攻?明军说了才算,如果我们不及时的救援江户,他们便会将计就计,到时候我们全部人头落地,其他的地方没了,主心骨便会马上投降。”
所有人的心里都明白,如果他们将三十万大军平铺在关东平原上,保卫江户的话,盛冈必然会被攻破。
呜呼哀哉,明知是一条绝路,也只能如此了。
“就怕我们丢车,也未必能保帅呀。”德川说。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如今的一切,不过是慢性死亡罢了,盛冈一丢,北方在无险可守,十五万明军长驱直入,就算我们再怎么防守,关东平原也会被明军的铁甲战车凿穿军阵。”
“我建议我们还是弃城,向着南方逃走吧。”
“躲入深山之中,和明军想办法打游击,明军出动如此之多的人,一定是不想打持久战,如果打持久战,他们会陷入长期的消耗之中,这对于明军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要是明军发现难以对山地战难打,或许还有谈判的可能。”
“不,我不同意,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逃走。”
就在几个日本大明商议如何对敌的时候,朱林已经在海外十五里之外将一百多艘战舰一字排开,所有的炮口瞄向了守卫平原的第一道防线。
两千多门火炮同时发出怒吼,如同洪钟大吕,雷霆泻地一样震人心弦,雨点样的炮弹,顷刻之间便将海滩覆盖,蓬勃而起的烈焰将周围的海水都焚烧干净。
整个沙滩上尽皆糜烂。
第一道防线的敌人直接灰飞烟灭,朱林直接放下登陆的小船,全速前进,无数身披仲恺的明军便踏上了海滩,火炮终于停息,接下来便是先登者的战场。
在第一批日本人化为炮灰之后,后面的日本人前仆后继的冲了上来。
捉对厮杀,平铺一线之间如同浪潮一样蜂拥而过,吞没了飞蛾扑火一样的日本人。
他们手中的握刀要比大明军士的刀锋利很多,但是这一切都是没用的,刀口又薄又脆,砍在制式的铁甲之上,那就是崩刃这一个结果。
大明的将士有的持刀,有的持盾,有的直接摆起鸳鸯阵,还有在后面拿着火枪输出。
相比于日本人的无头无脑的冲杀,大明显的军容肃穆,军政整齐,不用看这场战斗的结果,已经注定。
鲜血如何汇入大海?残阳入血,一道红霞平铺几十里,无数的尸骨葬于红霞之上。
在前方是几十米高的爬坡,只要占领这道高坡,明军便可以攻破日本的第二道防线。
就在明军开始爬坡之时,无数的滚木还有巨石被从上投下,刹那之间便有上百名明军死于巨石之下。铁甲虽然可以防刀剑,但不防这种钝器的锤打。
在后面督战的张玉察觉到了之后马上鸣金收兵,防止战士有更多的伤亡。
第一轮的攻势总算是停歇,日本人迎来了喘息的时候,而且周围几地的援军正在星夜的驰往。
明军在退却之后收敛了自己人的尸体,日本人不敢出来的太多,但是依旧将近万人的尸体带回,然后焚烧,开始了战前的鼓舞和狂欢。
“明明都是为国捐躯的将士,为什么日本人要把他们焚烧了?”张玉用望远镜看着远处奇怪的景象。”
“日本人的文化和我们的文化不同,我们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叶落归根,他们喜欢将人焚烧之后撒入大海或者在山顶上直接扬了,讲究的是随风飘散,自由不息。”
“好家伙,真的是把挫骨扬灰玩了个明明白白。”
“汉王殿下不如将我们的战船向前移动,让大炮直接轰死那座山丘背后的敌人,免得我们的士兵出现更多的伤亡。”张玉说。
“不能再往前了,那座山丘蜿蜒连绵,足足有四十多里长,而且距离海面足足有七八里,如果将战舰再往前开,极有可能会失水过多搁浅,甚至可能会遇到暗礁。”
“再说了,想要用大炮轰死几十万的日本人,你知道那要花多少钱吗?再说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炮弹呀。”
“我的斥候刚刚传来消息,日本人已经中计,他们的人已经开始飞快的向着江湖驰援。”
本来炮弹是够用的,但是朱林只带了一半的炮弹,剩下一半全用来装蔬菜水和粮食了。
“海面上最珍贵的便是淡水,由于这次是远距离的海洋作战,朱林的战舰并没有后勤补给,所以只能用牺牲火力的代价换来更多的空间储存粮食,还有淡水。”
在船上作战,不论是控制火炮还是负责操控战舰,都是极其费力的,他们应该享受更好的待遇。顿顿有肉,粮食管够。
命令游弋在远处的战舰可以执行我们的计划了。
日本的士兵开始集结,盛冈福岛和仙台兵力已经匮乏。
所有日本人都以为明君会集结陆军十五万的兵力,不顾代价猛攻盛冈,但是日本人预料错了。
“明军这次来围攻江户的只有一百多艘船,这只是北海舰队一半的实力,还有一百多艘战舰可并没有参与到这次的战斗中来。”
明军的筹码和兵力多的难以超过日本的想象,就因为筹码多,家底厚,朱林才能肆意挥霍,大明只是略微出手,便是日本已经能够承受的极限了。
又在日本,以为他们全力能够抵挡这明的进攻的时候,才会绝望的发现大明只是出动了一半的北海舰队。
就算这样,南海舰队,东海舰队以及大明国内还有五十万大军没有动手。
徐辉祖看来,如果从正面进攻盛冈,就算日军的守备空虚,人家占着地利优势,依旧可以造成我们重大的伤亡,所以直接进攻的方法被否决了,从地势上来看,从仙台入手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天台前面是一片平原,无险可守,而且他正在盛冈的后方。
盛冈是一处山地,虽然地势险要,但是没有可以持续生产的土地,因此它的补给只能由后方的仙台供给。
只要能够拿下仙台,斩断补给线前后夹击的同时,定然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快速的拿下盛冈。
而在外面游弋的一百多艘的舰船,正是为了进攻仙台。
伴随着第二天黎明的升起,日本的仙台遭受到了明军舰船的猛烈炮击,仅仅两个时辰的时间,连同城墙带城头上的守军全部化为飞灰。随后,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陆,占据了这个肥沃富足之地。
而处于关东平原上的明军,也没有再次猛攻那个丘陵高地,而是掉头向上截击了仙台支援江户的援军,三万日本人在毫无掩护的海滩之上铺上了一条绵延十里的人肉自助喂了海里的鱼。
明军的兵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同时劫击六路援军,只能将仙台方面的援军全部斩杀,随着仙台沦陷的消息传来,丰臣直接一口老血喷出来,昏倒在地上。
两日之后,明军斩断盛冈补给线,前后夹击,盛冈被火流星炸成一片废墟。
徐辉祖率领着大军终于登上了制高点。接下来,他只要派出几千士兵留守在这里,为明军延长补给线,然后便可以沿着山脊快速的前行,踏平福岛和宇都宫,镇守在仙台的士兵会和他会合。
“徐将军,我们接到了汉王殿下传递的消息。”
“念。”
“汉王殿下说,他知道徐将军是一个仁将儒将,因此,在城破之后,会善待那些投降的人,但是恶人由他这个汉王来做命令,手下的士兵屠城,除了女子老人之外,其余人一个不留,任何有关于书籍文化的东西抄录一份能烧的全部烧掉,能砸的全部砸掉。”
“汉王殿下是不是疯了?北海道杀的人还不够吗?每到一地,难道就要屠城吗?”徐辉祖万分震惊。
“这次统军的元帅是汉王殿下,他节制海陆兵马,我们不能违抗他的军令。”
“这种事情不用你来说。”
“如果将军觉得罪恶的话,属下可以代劳。”
徐辉祖虽然极其厌恶这种屠城和杀俘虏的行为,但是他知道他是一个军人,应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不得不说,徐辉祖组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常茂。
他继承了他爹常十万的优良血统,不仅打仗异常的勇猛,更重要的是,他和他爹一样喜欢杀降。
原本的其他对外战争中,朱林一直压制常茂,让他收敛自己的杀性,终于到了日本。朱林可以告诉他,可以解除封印,肆意妄为,总算让他这个杀神有了用武之地。
丰臣太二刚刚苏醒,又有两个噩耗降临到了他的头上,盛冈被屠,他的三儿子也在盛冈,被明军剥皮,丰臣太二连续的遭遇了太大的打击,病入膏肓了。
或许真的自己命不久矣,叫来了自己的儿子丰臣小同。
“欧都桑…你怎么了?”
“小同啊,父亲可能要不行了,感觉自己命不久矣了,如今,明军的两路大军已经南下,恐怕要不了多久,江户和整个关东平原都会被他们的炮火碾碎。”
“父亲呀,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不要向明军投降?”
“不…绝不能投降明军,根本就不是想要打服我们,他们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是想要杀掉我们的所有人。咳咳咳咳…”
一说到这里,心有不甘的丰臣太二剧烈的咳嗽起来,嫣红的鲜血从嘴角渗出,他的脸色更加的惨白。
“我真的好后悔没有听信父亲的话,当时我只是一个不得宠的庶子,根本就没有资格染指这家主的位置,是大明的人帮我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兄弟,我才成为了家主,然后他们又助我扩展实力,成为战国名将之首。”
“当时我洋洋得意,忘了父亲临死之前给我的忠告,他说大明狼子野心骤然不会与我为伍,我这种行为不异于世与虎谋皮饮鸩止渴,迟早会被反噬。”
“只是当时我没有记住这句话,直到发现大明也在暗地里支持德川家族和织田家族的时候,才发现了大明的狼子野心,那时候想在反抗已经无力回天了。”
“父亲,那我们应该如何?”
“让我们的勇士节节后退,不要死守,想办法逃入南方的深山里,逃往甲府,化整为零打游击,一定要跟大明号,只有拖住才有一线的生机投降,一定是死。”
“一定要记住,我们和大明不死不休,绝对没有投降和讲和的条件,如果我们投降大明,恐怕会假装同意,然后寻找一个理由将我们全部除掉。”
“真是后悔将自己的兄弟叔叔父亲全部杀光,导致连一个托孤可以信赖的人都没有,或许明朝的杀手做得如此之绝,就害怕有人成为你的依靠。”
“转眼四顾,虎豹在外,群狼环身,之后的路,恐怕只有你自己能走了。原本我想速杀德川家主,还有之前家主,免得他们作乱。”丰臣太二很是无奈。
“但是如今已经不是内耗的时候了。”
“如今,我们三大家族是同盟,为什么您还动了杀心呢?”
“同盟不同心啊,如果大明许以利益,从中挑拨我们三家的关系,再加上这几十年的血仇,很容易让我们这些人分崩离析,到时候大明逐个击破,我们只会死的更快。”
“但是大明挑拨离间,使得我们分崩离析,和我内耗,杀死他们,分崩离析也是一样的。”
就在此时,一阵啪啪啪的鼓掌之声从房外传来。
“不得不说,还真的是小看了你,没想到你对我们的心思,居然能猜的如此的清晰。”德川从外面走来。
“德川,你怎么会在这里?这是我父亲的寝宫,你不能进来,外面的人呢?”
“唉,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啊,你们真的受了大明的挑拨,想要内斗,我建议你们不要这样,否则我们会灭绝的更快。”
“你还真的猜错了,大明并没有挑拨我们,我只是不愿意被你们丰臣处处压一头,因此想用你们的脑袋当做投名状,换取大明的原谅。”
“不要天真了,大明不会放过我们任何一个人的。”
“那又如何?如今是你丰臣家族百年以来最虚弱的时候,只要将你解决,我便是日本最强的诸侯,到时候大明如果不接受我们的投降,我们依旧可以抵抗到底。”
“丰臣兄放心的去吧,日本以后由我执掌,你在地下也算可以瞑目了,外面的士兵正在交战,你根本就不会有援军了。”
“西内!”德川拔出自己的双刀,一招飞天龙卷闪杀向丰臣太二。
比如说是现在病入膏肓的丰臣太二,就算是他全盛时期,他在剑道方面也远不如德川。
砰!
硝烟弥漫之际,原本在天上翻滚的德川,瞬间如同折一只鸟一样重重的摔在地上,砸塌了一张桌子,然后几股鲜血从胸膛上暴涌而出。
攻守瞬间异形。
“大人啊,时代变了。”
“父亲,您…”
“没有想到吧,我有霰弹枪,真的是可笑可悲呀,这把枪还是汉王朱林送给我的,要我命的人送我的枪反而又救了我。”
“真是可笑!”
“儿子斩下他的人头去平定外面的动乱,不要追究无辜之人,然后让他们同舟共济,准备撤往深山。”
“明白了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