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皇甫惟明与崔希逸两个节度使只是开始,后续还要任命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会议继续进行。
“吐蕃人在陇右境内屯兵二十多万,与我军鏖战了一年,死战不退。
如果哥舒翰不能迅速击退吐蕃人,那么陇右省下辖各州需要源源不断的为哥舒翰供应粮草。
故此,陇右布政使必须任命一个内政能力卓越之人,朕建议调蒙古都护颜真卿来陇右执掌政务,由高适接任蒙古都护之职。”
李瑛抬手捻着漂亮的胡须,客气的征询在座大臣的意见。
颜真卿与高适在蒙古搭档了两年,率领近百万突厥人与汉人在高原上修建了蒙州、宓州、览州三座城池,不仅圆满的完成了建设城池的任务,还很好的促进了民族融合,对突厥人不断的实行汉化。
在两人的齐心协力下,原先的突厥牙帐被改建成了一座方圆数十里,异族风格与汉族风格相结合的大型城池,城内的居民高达五十万,一举超过了太原,成为了大唐第三城池。
现在的蒙州已经是以突厥人为主,汉人为辅,另外还有契丹人、渤海人、回纥人、高句丽人的多民族城市,城内以畜牧业为主,向内地贩卖牛羊,各地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蒙州之所以发展的如火如荼,除了这里原本就是突厥汗国的牙帐,城内拥有四五十万居民之外,还和颜真卿奖励商贾,免除赋税的政策息息相关。
由于内地烽火四起,许多商贾纷纷从陇右、河北、山东、河南,甚至四川迁徙到蒙州做生意,使得这座草原上的城池变得人丁兴旺,繁荣富庶。
除了蒙州在草原上拔地而起之外,宓州与览州也都建设的颇具规模,城市人口俱都超过了二十万人。
一时之间,原本以游牧为主的草原上出现了三座城池,宛如鼎足而立,遥相呼应。
颜真卿还发动百姓在草原上修建水库,夏天积蓄雨水,使得草原上水草丰茂,牛羊成群。
两人除了把蒙古都护建设的繁荣富强之外,在军事上也是积极发展,靠着阿史那乌苏的帮助组建了四万人的突厥骑兵,另外还有三万汉人军队,可谓兵强马壮。
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屡次来犯,都被颜真卿与高适挫败,只能垂头丧气的劫掠那些散居在草原上的突厥人,根本无力侵犯三座城池。
短短两年的时间,颜真卿与高适可谓功勋卓着,提到他们的名字,满朝文武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李瑛要调颜真卿出任陇右布政使、升高适为蒙古都护,在座众人谁也没有意见,一个字,服!
众臣纷纷道:“颜、高二人能文能武,足可胜任这两个重要职位。”
蒙古都护现在被定性为中都护府,级别低于安西大都护府,属于正三品,颜真卿调任陇右布政使,属于平调。
高适由宓州刺史升任蒙古都护,属于迁升,而且蒙古三城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轨,凭高适的能力,足可应对回纥与渤海国的突然进攻。
除了陇右处在战争中,布政使需要能力超强之人坐镇,四川、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河北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境内烽火遍地,布政使必须能文能武,配合军方与叛军、吐蕃人作战。
李瑛又提出了四川布政使的任命:“朕建议由岑参出任四川布政使。”
历史上的岑参先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手下做七品的节度使判官,一直都是中下层官员,直到唐代宗大历元年,才被册封为从四品的嘉州刺史,在四川主政一方。
虽然岑参的仕途不像高适那么显赫,但他一直辗转于军营之中,作品也是豪迈奔放,李瑛决心信任岑参一次,让他担任正三品的四川布政使。
在座众人都知道,这位皇帝对“开元诗馆”的旧部宠爱有加,岑参虽然资历浅,但跟着李光弼也立下了不少功劳,而且人在四川,就地任职也说的过去。
“既然陛下信任岑参,那就让他试着主政四川便是。”
颜杲卿作为李瑛的嫡系,昔日天策府长史,主动站出来替岑参说话。
就这样,四川布政使的人选也敲定了下来。
“不过,让李光弼担任何职?”李泌开口问道。
李瑛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像哥舒翰那样,让李光弼担任四川兵马大都督,由田神玉担任副都督,这样剑南节度使也就不复存在了。”
李适之道:“现在的节度使没工夫筹钱筹粮,天天写信跟户部要钱要粮,节度不节度的没什么区别,早点撤了也好。”
“那么我们再研究下河南。”
李瑛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诸位爱卿认为何人能够担任河南布政使一职?”
几位大臣互相对视了片刻,由工部尚书韦坚起身说道:
“臣举荐郑州刺史杜鸿渐,他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荆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长史,能文能武。
而且陛下又把郑州定为河南府的治所,这杜鸿渐正好是郑州刺史,不如像岑参一样就地取材,让杜鸿渐担任河南布政使。”
京兆韦、杜算是盟友,韦坚举荐杜鸿渐为河南布政使,不能说他没有私心,但这杜鸿渐确实也有能力。
对于这个人,李瑛还是比较了解的。
此人在李豫在位期间不断攀升,先后历任兵部郎中、中书舍人、太常卿,后来又外出统兵,先后担任剑南东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
再后来因为军功被召入长安担任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了宰相之一。
只不过在李瑛与武氏争夺正统的时候,这个杜鸿渐四平八稳的担任郑州刺史,一点都不急于站队,所以李瑛对他并不是太感冒。
但现在河南烽火遍地,大唐帝国投入了十几万军队与燕军决战,李瑛的确需要一个文武双全之人为仆固怀恩提供后勤保障。
如果不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这个杜鸿渐还是非常适合担任河南布政使的。
“此人今年多大年龄?”李瑛刻意的询问道。
韦坚起身拱手:“大概三十七八岁的样子,臣与他不是很熟,只是听说他的才能在杜氏中出类拔萃。”
李瑛目光扫向裴宽:“裴卿觉得这个杜鸿渐能否胜任河南布政使之职?”
裴宽略作沉吟,拱手道:“一切悉听陛下裁决。”
裴宽明白为何陛下不问张九龄,不问李适之、李祎、李泌,不问萧嵩,不问颜杲卿,不问东方睿,偏偏询问自己?
因为在皇帝看来,京兆韦、杜与河东裴氏算得上竞争对手,在裴敦复、裴巨卿、裴元礼等人站队失败之后,河东裴氏的实力已经不及京兆韦、杜,所以李瑛才征询自己的意见。
但裴宽也不想得罪韦坚与杜鸿渐,还有站在他们背后的京兆韦杜,所以裴宽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让李瑛自己决断。
这样的话,无论李瑛是否任命杜鸿渐为河南布政使,都与自己没有关系。
“其他爱卿呢?可有熟悉杜鸿渐的?”
既然裴宽耍滑,李瑛只好询问其他人。
最终李适之、萧嵩都认可这个杜鸿渐的能力,觉得他能胜任河南布政使之职,李瑛便同意了这项任命。
“既然如此,那就让杜鸿渐出任河南布政使,保障仆固怀恩的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