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同时也是武则天的第三子。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包括被废黜和复位,最终在政变中被毒杀。
基本信息
姓名:李显(原名李哲)
庙号:中宗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
生卒年: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
在位时间: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 在位)
陵墓: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主要经历
早期生涯:
李显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首次即位与废黜:
弘道元年(683 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显即皇帝位,但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光宅元年(684年),由于李显试图提拔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宰相,引起武则天不满,被废为庐陵王,并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
复位 与二次统治:
圣历元年(698年),李显被武则天召回洛阳,重新立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改年号为“神龙”。
在位期间:
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
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然而,他也放纵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以及宠信武三思,导致朝政混乱。
结局:
景龙四年(710年),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终年55岁。
人物评价
李显在位期间,虽然恢复了一些唐朝的旧制,但由于他天真幼稚、老实懦弱,且过份骄纵妻女,导致朝政被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三思等人把持,朝政混乱不堪。他的死也是唐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之一。
总的来说,唐中宗李显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波折和不幸,他的统治时期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阶段之一。
李显被毒杀的具体原因,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和推测,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政治权力斗争
韦皇后的野心:韦皇后一直有着强烈的政治野心,她希望像武则天一样掌握朝政大权,甚至成为一代女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可能认为李显成为了她的绊脚石,因此选择将其毒杀。
安乐公主的期望:安乐公主作为韦皇后的女儿,同样有着强烈的政治欲望。她希望自己的母后能够临朝称制,而自己则能够成为皇太女,效仿武则天。这种期望可能促使她与韦皇后联手,共同策划了毒杀李显的行动。
二、个人私情与恐惧
韦皇后的私情:韦皇后在宫中行为不检,与多人有染。她担心这些私情被李显发现后,会对自己不利。因此,为了消除这一潜在威胁,她可能选择先下手为强,将李显毒杀。
李显的警觉:有记载显示,在李显去世前,他已经开始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行为产生警觉,并试图调查她们的私情和政治野心。这种警觉可能促使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认为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以消除李显的威胁。
三、政变与权力更迭
政变背景:在李显去世后不久,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推翻了韦皇后的统治。在政变过程中,为了激励士兵们杀死韦后,他们可能编造了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李显的罪名,以此作为政变的理由和动力。
历史记载与推测:虽然正史中多记载李显是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但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李显可能并非死于毒杀,而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等自然原因。这些疾病在李唐皇族中有遗传病史,且发病急、死亡率高。
综上所述,李显被毒杀的具体原因可能涉及政治权力斗争、个人私情与恐惧以及政变与权力更迭等多个方面。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和可能存在的主观性,我们无法确定哪一种说法是完全准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显的死因与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处境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