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自慈大师讲完之后,我的内心深处仿佛被一道明亮的光芒所照亮,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位大师不仅在内修方面有着高深的造诣,而且其实证经历更是令人钦佩不已
。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那个可以真正理解我的人,一个如同知己般存在的人物。
既然如此,我毫不犹豫地向他发问:“大师啊,不知为何,我一见到您便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甚至觉得我们的灵魂似乎早已相互认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只见自慈大师微微一笑,缓声道:“终南山之上,共有三千罗汉,而他们各自所修行的法门却是千差万别。其中的因缘际会、源远流长,实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道明。不过嘛……”说到此处,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温和地注视着我,接着说道:“此生与你相遇,却也并非是首次见面呐。”
听到这话,我犹如被一道惊雷劈中,瞬间呆立当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茫然和无措感。
我的脑海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疯狂地回溯着往昔岁月中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
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记忆画面如潮水般涌来,可任凭我怎样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却始终无法在这片浩渺如烟海的记忆长河中捕捉到与眼前这位自慈大师相关的任何蛛丝马迹。
正当我满心狐疑、困惑不解的时候,耳畔突然传来自慈大师再一次轻轻的笑声。
这笑声仿佛一缕清风,悠悠地拂过我的心头,让我稍稍从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紧接着,只见他抬起手,缓声问道:“年轻人啊,你是不是拿过一部相机,可有曾拍下过一张整体色调全然呈现出神秘紫色的照片吗?”
他的话语如同钥匙一般,一下子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某段记忆之门。
刹那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遥远而又熟悉的画面——那时的我,手中所执并非如今这般先进的数码单反相机,而是一款简单朴素的手持式相机。
那会儿的我,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爬山新手小白,智能手机的技术发展远没有如今这般迅猛和普及。
大约是在十二年前吧,我甚至还未曾加入星云部这个大家庭。
某个寻常的周末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燥,闲来无事的我心血来潮,决定独自一人前往山中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然而,当时的我对于登山这项活动可谓知之甚少,懵懂无知得就像一只刚刚破壳而出的雏鸟。
唯一还能勉强记起的,便是当时正处于金秋之季,估摸大概是下午三四点左右的时候吧。那时候,秦岭脚下那辽阔无边、一望无垠的麦田,就好似一片璀璨夺目的金色海洋一般。
每当微风轻轻吹拂而过时,便会掀起一层层高低起伏的麦浪,此起彼伏,美轮美奂得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那时的我,根本无暇顾及时间究竟过去了多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顺着眼前这条幽深的峡谷径直走进山里去。直到很久之后,我才惊觉,原来这个峡谷竟是赫赫有名的子午峪!
要知道,这位于长安的子午峪可非同凡响,它可是与长安的子午线以及长安城的中轴线紧密相连呢!
然而,彼时的我却完全没有留意到山顶处已经开始逐渐聚集起厚重的阴云,更没有察觉到时间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天色也变得越来越暗了。
只因为我对于大自然一直都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那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欣喜之感让我沉醉于沿途的美景之中难以自拔。
一路上,那些长满青苔的古老树木宛如历经岁月洗礼的长者,静静地伫立在道路两旁。它们粗壮的树干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青苔如同一层柔软的绒毯覆盖其上,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每一片青苔似乎都蕴含着时光的故事,仿佛在默默地向过往行人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与这些古老树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路边那些毫不起眼的小苔藓。它们如同大地精心绘制的绿色画卷,细腻地铺展在大地上。这些小小的苔藓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我沉浸在这美妙的自然景色之中,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来到了半山腰。正当我准备稍作歇息时,突然发现从山上迎面走下来了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僧人、一个道士,还有一名女修士((真实事件,笔者还有相关照片,能找到的话发出来))。只见那名女修士的手中紧紧握着许多橡子树的叶子,仿佛这些叶子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看到他们的瞬间,我的脑海中犹如划过了一道惊雷。紧接着,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出。原来,那个僧人竟然就是当年的自慈!那段曾经被深埋心底的往事,此刻又如电影般在眼前不断放映……
自慈脸上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说道:“哎呀,你可算是想起来啦!实际上啊,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你可不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呐。那时候,你灵魂深处的那些封印,可是一个都没有解开呢,但你居然就这么大胆地独自一人往秦岭里面闯。要知道,这秦岭之中隐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而且这些力量可未必都是友善的哦。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外星人基地也潜藏其中呢!”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尤其是到了晚上,那更是危险重重。你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对山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就这样贸然进去,如果真出了什么事情,那可如何是好哟?不过嘛,算你运气好,命中注定有福报。就在那天,我们三个人——我代表佛门,另一个是道门的高手,还有那位来自平凡修行者群体的朋友,原本我们三人从来不会相聚在一起的,却因为种种机缘巧合,不约而同地上山来了。更巧的是,我们竟然还结成了同伴一起前行。就连那个从五台山远道而来的道士都说,他一路云游至此,心里总是隐隐约约感觉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完成似的。”
说到这里,自慈停顿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看着对方,接着道:“所以啊,当我们看到你的那一刻,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赶紧劝你赶快下山离开这个危险之地啦。”
是的,当自慈讲到这里,我就全部想起来了,看来上天对我的点拨,从很早就开始了。
因为当天,我们用照片拍照,其中一张照片是全部的紫色,什么都没拍到。
那张照片,应该还存在我的老电脑里。
我问到:“我哪会啥都不知道,怎么会碰到你们呢?”
自慈笑道:“修行人,修的是静心,虽然那会我也没参透很多玄机,不过已经算是佛门弟子了”
我们三人,分别是佛道凡三者修,能对你进行规劝劝你下山,自然是上天的意思。
因为你,非僧非道非凡修,却是这末法时代,最后的希望。(真实事件,笔者还有相关照片,找找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