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用小心收起药方,对张三更是感恩戴德。他们和女儿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治疗,只闻屋里还残留的味道就能确定张三的治疗是有效果的。
张三告诉他们,现在说治疗有效还太早,他自己都没有多大信心,目前只能是边治边看。
他叮嘱吴起用夫妇,这三天一定要盯着吴玲玲看有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尤其是大便的味道。
等他们走后方言梅迫不及待发问,“能治愈吗?”
“不可能。”张三直接断言,“最多能提高生活质量,智力能不能恢复都不一定。”这还是后续治疗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能有的结果。
“可惜了。”方言梅叹口气,“还这么年轻。。。。。。”
“张医师,一起去吃顿饭吧。”张华荣看时间已经不早,屋里人都还没有吃饭呢。
“你们去吃吧,再过两天如果方小姐身体允许我就准备换方了。”这是他之前的计划。
能够看出这两天方言梅的精神好了很多,或许是换了一个环境的原因。
总之这是好事,等再调养两天他就准备在原方基础上加上一些以毒攻毒的药物了。
到时候“抚阳”护住对方身体心气,药物直接攻坚,这第三疗程也就算正式开始了。
看他拒绝的果断,张华荣也就不再强求。今天过来也是临时起意,没想到再次见识了中医针灸的神奇。
他昨天回去还专门问了港岛的医生朋友,朋友说了,吴玲玲这种急性铊中毒最佳救治时间是前面几天,越往后治疗越难。
他对张三能够治疗这种西医已经束手无策的疾病也不太看好,但是有了刚才的经历,他突然觉得或许一切都未可知。
没有接触张三之前谁能相信他居然可以治疗方言梅的癌症,虽然现在还在治疗之中,但方言梅身体的变化他可是一直在关注。。。。。。
两位客人走后,张三拿出两张百元大钞直接交给高田,让他去买点好吃的来。今天的治疗让他们也跟着受惊,必须要吃点好的用来压惊。
两天后,吴玲玲被父母推着过来再次就诊。
张三为她检查,对方发音越发清晰,这让张三增加信心同时又有些惭愧,之前他可是告诉患者父母了,舌底经络即使打通也是暂时的。
现在能够继续有向好表现,说明对方舌底经络暂时不会淤堵,也说明他之前的判断是错误的。
究其原因无外两点,一个是师叔说的患者前后治疗了十年,之所以生命体征稳定就是体内毒素已经排出了很多。
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是张三之前忽视的。
另一个原因就是七星针法起到了决定作用,毒素继续被排出,从而让患者体内毒素没有时间积累。
吴起用告诉张三这两天吴玲玲排便明显,排出之物发绿发黑,臭不可闻。
按照胡老所说这还只是开始,目前仅仅是清理了肠胃内的积留,什么时候腹部开始有搅拌感那才是毒素真正开始离体。
能够排出多少毒素,要取决于患者身体素质。耐受性越高,排出的毒素就会越快越多。
所以提振患者自组织能力就是由内而外治疗的关键。
张三继续上次方式治疗,这次有了准备早早就打开了窗户通气。
施治四肢经络时,张三下针之前先用特殊手法剥离堵塞经筋,极为耗费时间,拨通一处立刻在其中穴位下针定气。
之后再拨再针,等四肢全部插满银针时已经耗费了2个多小时。
虽然耗费心力体力和时间,但效果也有显现。吴玲玲四肢皮肤开始变热,触感也不再是之前那样褶皱粗糙。
等四肢针灸时间到后,张三又在吴玲玲背部行了八针,尽可能的让其体内热毒下行。
治疗结束张三已经手脚酸软,恨不得立刻躺下休息,喝了一大杯热茶之后这才开始重新开方。
还是方开三剂,之前方剂基础上又加了西洋参和一些护胃润肠的药物。
他告诉吴起用,“多喝水,如果发现患者头部针灸位置有血液渗出一定要尽量挤压,那是患者身体在自发排毒。”
这种情况不一定会出现,但只要出现就说明治疗思路是正确的,张三非常期望吴起用能尽早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送走他们张三告诉于巧巧他要休息半个小时,这时候他完全理解了胡老和他说的那些话。
这种病症他这辈子都不想再遇到了,治疗起来对自己身体损耗确实有些太大,而且治疗周期肯定也短不了。
可既然已经应下,他只能继续坚持。想到吴起用夫妇离开时感激的眼神,他又觉得这一切付出好像都值了。。。。。。
一觉醒来,张三精力恢复。今天他刻意提前了一个小时结束诊治,和药房老师打了声招呼就开始自己配药。
这是为方言梅特意准备的药物。方言梅自觉身体恢复不错,除了走路气喘外感觉完全可以承受张三所说的第三疗程治疗。
张三为她检查后决定今天就给她换药。
对方气喘这是肿瘤压迫所致,不上消瘤药物只会越来越重。
与其继续等待不如尽早给她换药,有“抚阳”功效在,护住对方身体不受药毒侵害他还是有些把握的。
这次药剂他加重了制附片药量,直接加到了100克。这也是受杨老影响,有些药物该加量时候绝对不能手软。
攻癌消瘤的药物他加了半夏、南星、大贝母、两头尖、海藻甘草汤和止痉散。尤其是大贝母他加到了120克。
制附片是为了强化患者心脏功能,大贝母润肺止咳散结还能解毒,都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起到攻坚作用。
药房老师早已熟悉了他的操作,对他的行为也是不问不查,等他把药剂煎制好了也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登记,他只需要签字即可。
方言梅得了通知已经在房间等候,张华荣看出她的紧张早早就在陪着。看张三进来,两个人心里都是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