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内,褚家正堂。
“褚大人,你家祖上靠跟随太宗皇帝而闻达于诸侯,现如今大唐深陷战乱,但我郭子仪相信太宗皇帝在天之灵必定会保佑我等戡平叛乱,还于旧都。”郭子仪极力劝说道。
褚庭海看了看慷慨激昂的郭子仪,又瞧瞧他身后站着的十名着甲卫士,正色道:“郭太尉你也知道,如今连年战乱不安,各地粮食飞涨,哪怕我褚家家大业大也快养不起全府一百多号人了,所以嘛……”
褚庭海微微一顿,脸上露出为难之色,继续说道:“所以郭太尉所求,实在是让老夫有些力不从心呐。况且,我褚家虽曾蒙太宗皇帝恩泽,但历经数代,家族也已大不如前。如今这乱世,自保已然艰难,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粮草来支援大军啊。”
郭子仪听闻,心中一沉,但脸上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他向前一步,诚恳地说道:“褚大人,您所言的难处,本帅感同身受。但您也清楚,杭州城乃江南重镇,一旦失守,燕军必定长驱直入,到那时,百姓生灵涂炭,您的家族又岂能独善其身?”
郭子仪身后的亲兵听的有些不耐烦微微将刀出鞘,褚庭海瞥见脸色一黑,郭子仪则是沉着脸回头叱喝道:“作甚?把刀给我收回去,你们是想杀我吗?都给我滚出去。”
亲兵们被郭子仪这一喝,吓得赶紧将刀入鞘,面露惧色,低着头匆匆退了出去。
郭子仪转过头,满脸歉意地对褚庭海说道:“褚大人,实在抱歉,这些粗人不懂规矩,让您受惊了。他们跟随我南征北战,性子鲁莽,可并无恶意,还望您海涵。”
褚庭海则是又换上了一副皮笑肉不笑的面容,说道:“郭太尉,我褚家愿交出一千石栗米,这已经是我褚家的极限了,望太尉大人好自为之,莫要再扰我褚家。”
郭子仪闻言大喜,一千石栗米足够撑三千人撑一个半月了。郭子仪赶忙深深作揖,感激道:“褚大人深明大义,此番慷慨相助,实乃杭州城百姓之福,大唐之幸!本帅代守城将士和全城百姓,向褚家致谢。”
他直起身来,目光坚定地看着褚庭海:“褚大人放心,本帅定会妥善利用这批粮草,坚守杭州城,击退燕军。待战事平息,秋收之后,本帅定会带着丰厚谢礼,亲自登门,如数归还粮草。”
褚庭海微微点头,神色虽仍有些勉强,但还是说道:“郭太尉言重了。大敌当前,我褚家也想尽些绵薄之力。只是如今家中存粮确实有限,这一千石栗米,已是竭尽全力。”
郭子仪笑着说道:“褚大人的心意,本帅深知。在这艰难时刻,褚家能拿出如此数量的粮草,足以彰显褚家的担当。本帅定不会辜负褚家的信任。”
说罢,郭子仪又与褚庭海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离去。刚走出褚家大门,郭子仪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虽说这距离所需粮草仍有差距,但一千石栗米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能大大缓解当前的燃眉之急。
回到城主府,郭子仪立刻招来军需官,吩咐道:“即刻安排人手,去褚家接收一千石栗米,务必小心谨慎,一颗都不能糟蹋。同时,重新规划粮草分配,优先保障前线将士的供给。”
军需官领命而去,郭子仪则走到地图前,看着标注的燕军与唐军的位置,喃喃自语道:“粮草有了些许补充,接下来就看如何应对安庆彬的下一步动作了。” 此时,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毅,仿佛在向即将到来的挑战宣告着自己的决心。
……
……
翌日,正午。
郭子仪用过午膳后,斥候急忙跑进来,汇报道:“大帅,李元平将军传回战报,歙州城外的燕军被我军击退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等李元平将军后撤后,燕军又围攻了上来,就此往复了几次。李元平将军请示是否要动用埋伏在临安方向的部队来支援,歼灭歙州城外的燕军。”
郭子仪听闻,神色瞬间凝重,手中的茶盏停在半空,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 “川” 字。他略一思索,快步走到地图前,目光如炬地盯着歙州的位置,心想:这安庆彬又闹什么幺蛾子,难不成在这学昔日孙子的“疲楚之计”?
少顷,他转头看向斥候,下令道:“令在临安埋伏的李嗣业分兵两千去助李元平围歼歙州城外的燕军,务必做到兵贵神速,如若延误战机令二人提头来见。”
斥候领命正欲转身离去,郭子仪又高声补充道:“告诉李嗣业,行军途中务必隐蔽,不可暴露行踪。一旦被燕军察觉,立即改变策略,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同时,李元平那边要密切配合,待李嗣业的援兵到达后,双方里应外合,给燕军来个措手不及。”
郭子仪眼神锐利,紧紧盯着地图,仿佛要从上面看出燕军的所有阴谋。“安庆彬,你若想以疲兵之计乱我阵脚,那我便将计就计,看看究竟是谁能笑到最后。” 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决然。
斥候匆匆离开后,郭子仪在厅中来回踱步,心中仍在反复思量着这一决策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此次行动虽有风险,但若是成功,定能大大挫败燕军的锐气,缓解歙州的压力。” 他暗自思忖,“只是,临安方向的兵力因此削弱,必须得加强防备,以防安庆彬另有后手。”
想到此处,郭子仪立刻招来传令兵,吩咐道:“速去临安,告知守将,李嗣业分兵支援歙州后,临安兵力减少,务必加强城防,增派斥候,密切监视周边动静。一旦发现燕军有任何异常,立刻飞鸽传书。”
传令兵领命飞奔而去,郭子仪则再次走到地图前,仔细观察着三地的地形与兵力部署。
……
另一边,安庆彬收到消息后,已经又过了一日。
安庆彬看着战报仰天大笑,“郭子仪啊,郭子仪总算入圈套了吧,我看你此次怎么插翅飞出。”
安庆彬一边大笑,一边将手中的战报狠狠甩在桌案上,眼中闪烁着得意的光芒。
“传我命令,让李归仁继续在歙州城外佯装进攻,务必把声势造得更大些,做出一副誓要拿下歙州的架势。”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亲卫,脸上带着一丝狠厉。
待亲卫离去,安庆彬又对着一旁的蔡希德说道:“希德,即刻派人通知安守忠,让他率领精锐,趁临安兵力空虚,火速进攻临安。务必在郭子仪反应过来之前,拿下临安城。”
蔡希德眉头微皱,面露担忧之色:“殿下,此计虽妙,但万一李归仁佯装败退时,被唐军看出破绽,或者安守忠攻城受阻,那我们的计划可就……”
安庆彬摆了摆手,自信满满地说道:“希德,你不必担忧。李归仁久经沙场,佯装败退这种事他再熟悉不过,不会露出破绽。而安守忠,他率领的皆是我精心挑选的精锐,临安此时兵力薄弱,定能一举拿下。”
蔡希德微微点头,拱手道:“殿下英明,只是郭子仪狡诈多端,咱们还是要多做几手准备。”
安庆彬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你说得对。再派一支两千人的部队,埋伏在临安与歙州之间的要道。若郭子仪派兵从杭州支援临安,这支部队便立刻出击,阻拦援军。另外,密切关注杭州城的动静,一旦有风吹草动,马上向我汇报。”
蔡希德领命而去,安庆彬则再次走到地图前,看着上面标注的唐军与燕军的位置,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郭子仪,我看你这次还怎么应对。只要拿下临安,杭州和歙州便如瓮中之鳖,江南东道迟早是我的囊中之物。” 此时,营帐外狂风呼啸,仿佛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而咆哮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