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国民军原本计划等通奉的高丽民众全部撤离之后,再放弃通奉大本营转移到南顶。
可当他们得知青阳防卫军正在向这里进发后,立刻慌慌张张的开始撤军,再也不管那些还没撤完的老百姓。
通奉大本营虽然修建的城高壕深,可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周围没什么能借助的地形,一旦被防卫军包围,那就是困守孤城的局面。
他们已经在南顶的群山之中修建起几座坚固的山城,这就是权在贤有信心把青阳防卫军挡在南顶以外的底气所在。
宋老虎带着第二师不紧不慢的朝通奉进发,等他们到达大本营时,高丽军已经跑到了南顶山区。
望着人去城空的大本营,宋老虎有些感慨。
“这些高丽棒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现在又不缺粮,要真在这里坚守的话,怎么也能拖住咱们半年时间。”
“在岭东和长白杀的太狠,把他们胆子吓破了。”
夏至撇撇嘴:“先派人把铁路线检修一下,保证补给物资,咱们就在这座大营驻扎了。”
宋老虎问道:“不趁着敌人立足未稳进攻南顶吗?很多高丽人还没撤离呢。”
夏至微微一笑:“不着急,南顶都是山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他们肯定要和奉省的势力抢地盘,先让他们打着。”
“对呀,单打独斗习惯了,冷不丁能借上别人的力还挺不适应。”
宋老虎这才想起来:“老唐那边进展的怎么样了?”
夏至往北方看了一眼:“应该......差不多了吧。”
云和市,防卫军第一师驻地。
唐展正看着副官和几名政务委员会的人核对数目。
“没错吧?”
“没错,这批一万七千四百人,我们接收了,麻烦您给签个字吧。”
唐展的副官签完字,把那几张纸递还给政务委员会的人。
按照夏至制定的釜底抽薪计划,青阳防卫军正在奉省全境大肆宣传青阳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吸引散居各地的奉省民众举家迁往青阳。
第一师在云和,第四师在哲里木,只要奉省民众能自己走到靠近这两个市的地方,就会受到青阳防卫军的庇护。
阿都沁的第三骑兵师游走在毗邻这两个市的敌方势力范围内,对敌方的武装部队进行威慑,以防他们干扰到民众迁移。
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已经有三四十万来自奉省各地的民众跑到云和两地寻求庇护。
主持扶省政务的李化北专门组织了民政部门的人守在军营接收转移民众。
这些人大部分都被分配到龙省,甚至还有人为了更优厚的待遇自愿前往海参崴或是刚刚收复的哈巴洛夫边疆区。
刚处理完交接事宜,有传令兵骑着马从营区外跑进来。
“军长,第三骑兵师传来消息,风林保安团的人想要约您见一面。”
“他们说没说要谈什么?”
传令兵摇摇头:“没说,但第三骑兵师的人说了,想和您见面的不是他们团长,而是下面几个低级军官。”
唐展沉思片刻,忽然笑出声来。
“哈哈哈,我知道了,你去告诉那些人,可以见面,时间地点他们来定。”
“是!”
传令兵离开后,唐展的副官问道:“军长,是不是咱的策略见效了?”
“估计是火候差不多了。”
唐展站起身吩咐道:“让卫队准备一下,咱去和那些人见个面。”
风林是紧挨着云和市的一座城市,这里的武装组织名叫风林保安团,团长是一个叫汪武的中年人。
当初第一师刚刚攻克云和时,就曾向风林保安团发出过招降,可汪武虽然畏惧于青阳防卫军的强大武力,却拼死也不肯投降。
汪武知道,青阳防卫军每攻克一地后,都会征询民意,那些不得民心的领导者全都要被防卫军惩治,无一例外。
汪武是一年多以前靠造反拿下风林市的,对风林的老百姓谈不上有多残暴,但绝对不算仁慈。
他觉得自己肯定会被防卫军秋后算账,所以咬着牙准备顽抗到底。
可防卫军接下来的做法却一下击中他的要害。
先是利用政策宣传,吸引走了大批散居在乡村的民众,跑到云和那几十万老百姓有一多半都是风林的。
紧接着防卫军又发布了一份专门针对风林保安团普通士兵和底层军官的通告。
只要主动向青阳防卫军投降,就可以和普通民众一样享有优越的移民待遇。
如果为防卫军做出特殊贡献,就可以获得更优厚的奖赏,甚至能直接留在防卫军中,最低也是一等军士军衔。
至于这个特殊贡献是什么,那就全凭保安团的官兵们自己琢磨。
唐展知道,那几个提出要见自己的小军官一定不会是简简单单想要投降,肯定是奔着特殊贡献来的。
几天后,防卫军第三骑兵师照例在风林保安团的几处屯兵大营附近巡弋,大营里站岗的哨兵早已对此见怪不怪。
只要他们不去干扰路上推着板车搬家的老百姓,这些彪悍的蒙族轻骑兵也不会主动靠近大营。
看着那些盔明甲亮的轻骑兵,一名拄着长矛站岗的保安团士兵满眼的羡慕。
“该说不说的,这青阳防卫军是真他妈舍得下本,你瞅瞅人家那身装备,咱往旁边一站像他妈个叫花子,操!”
旁边的士兵撇了撇嘴:“这还是轻骑兵呢,你是没见过他们的步兵,哎我去,那身亮银甲都他妈晃眼睛。”
“啧!你说咱啥时候能混上这么一身装备。”
士兵说着,低头瞅瞅自己身上那件做工有些粗糙的铁片鱼鳞甲。
“呵呵,咋地?想穿人家那身衣服了?”
旁边的士兵斜眼瞅瞅他:“好办呐,晚上趁执夜的时候,找根绳子就顺下去了,跑到云和就去参军,指不定就能被选上呢。”
他压低声音说道:“我可听说了,人家最低等的新兵蛋子一个月军饷是一个半金币,战时再加半个,够一家三口足吃足喝俩月的。”
士兵诧异的问道:“你咋知道这么细的?”
那名士兵神秘的冲他一笑。
士兵见他不说,也就不再追问,转头看向别处。
忽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今天在城门附近站岗的士兵左臂上都系了根白布条。
他正准备问身边的战友,愕然发现战友也正在往胳膊上系白布条。
“你干啥呢?”
战友用牙叼着布条一头系紧后,随手塞给他一根。
“系胳膊上,能保你一命,过几天说不定你就能穿上那身亮银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