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时候,沈云汉的眼睛总是忍不住往炕梢瞄,那有好几摞书。
他仿佛找到了问题所在,姜山这身本事到底是哪儿来的。
他来到了姜山家,爹娘就是普通的农民,也不大会说话。
晚上饭桌上一起吃饭的大哥二哥,也就那样,话不说,就说说地里的事,别的事一概不知。
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些书上,他也仔细研究过姜山的整个从军经历。
最前期作为一个农村兵,和千千万万的农村兵一样具有可贵的拼搏品质。
他还属于幸运的一批,拼出来。
好像是从营长开始,就越来越猛,越来越亮眼。
他找原来团里的老人问过,听说当时的那两个营长被折腾的不轻啊。
想想工作组最后对郭鸿祥下的定论是火候不到,还需要成长。
沈云汉有时候还觉得姜山挺可惜的,356团离不开他,对姜山本人是有利也有弊。
谁不想继续往上爬呀,按照他的履历,加上356团如此亮眼的成绩,升职是必然的。
可他不好升,没有合适的接班人他走不了啊。
他忍不住多想,难道姜山也考虑到了这个,想趁着这次受伤索性升上去?!
……
沈云汉发呆,姜山和陈向东说这话。
“没想到啊,还能这样见面。”
还是挺感慨的,天南地北的,他们见面的机会实在不多。
这样见面的机会,他实在是想都不敢想。
陈向东心情很不错,知道姜山受了重伤,见到精神不错的真人,他就放心了。
“我跟你家还真的有点缘分。”
当年姜山念书,媳妇和孩子过去,他正好路过还去家里吃了顿饭,九九一眨眼就这这么大呢。
这回,还来了趟姜山老家,机会难得。
是王老出面联系的他,算是公差,他跟姜山熟,说句知根知底也不为过。
沈云汉对姜山没有足够的了解,他是确实最合适,看看姜山到底是什么个状态。
“我跟媳妇商量一下,看看啥时候回去吧。”
“行,先回去,工作的事情也不勉强,彻底把身体养好,别留下病根。”
陈向东也看到了那几摞书,“这是养伤也没闲着啊!”
姜山多年养成的看书习惯,养伤期间是打发时间的心态,不深思,只看,还跟着媳妇看了不少史书。
感悟还是有的。跟书打交道的时间长了,媳妇是纯消遣,他可不是。
这回放松心态,单纯轻松的输入。
姜山发现也不是没有收获。
“打发时间而已,除了吃就是睡。”
“你呀,别有其他的想法,现阶段的356团离了你还不行。发现有好苗子没?”
姜山笑着没说话。
“姜山啊,我可相信你的眼光,你也要相信自己。这次的事情是例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
“我有媳妇儿子呢,我自己无所谓。我要出点啥事,最难过最痛苦的是他们。”
姜山最怕死的点在这儿。
人必然有一死,历史上那么多牛人,最终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
组织安排他工作调动,他顺水推舟。
若是没有,他确实需要考虑一下,要不是主动申请工作调动。
陈向东都没法开口劝,牺牲两字背后代表着什么,他们都很清楚。
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奈,是为了大义为了大家,把自己的小家置于万丈深渊。
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
一而再,再而三。
他已经两次把自己置于生死之地,再也不敢有第三次了。
陈向东拍拍姜山的肩膀,有些话他却不能说。
姜山可以自私一点,这次就算他不出马,谁也不会说什么。
姜山可以这样做,问题是,若是真如预料的那样,兄弟们牺牲了。
姜山怕是真的再也走不出自己的心魔,他就无法认同自己,356团的团长他一天也干不下去了。
姜山心底的善,让他没有选择。
他是一个多次上战场的人,手上流过的血都不用说了。
他并不懦弱,他很坚强。
可这跟上战场还不是一回事,打仗当然会死人,可他在战场上做的每一个决定,从来不会牺牲兄弟们的生命只为了一场战争的胜利。
他可以打败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只要活着,他可以重新夺回阵地。
姜山的思想高度,对战士们生命的珍视,也是一个争议点。
他的评价里面,说他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把人的生命看的高于一切。
跟训练中的大胆、敢于尝试相比,战场上的姜山过于保守谨慎。
·
外屋地里,崔琴先是自己一会一趟,出来看炉子,出来洗手,她老了耳背,听不清。
就逼着梅子出来听点。
“听到了没,说啥了?”
“好像说回去的事。”
姜老汉气老婆子不听她的,“我都跟你说了,中午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就说了,让老三回去。”
“老三咋说的?”
“老三没说,说考虑一下。”
隔壁姜老二家也在偷听,屋里王海霞和李海鸥趴在门上,姜石和姜土在院子里蹲墙根呢。
都说了外头听不到什么,那俩人还是非逼着他俩在外头挨冻。
屋里头,王海霞和李海鸥已经放弃了,两人坐在暖和的炕上。
“老三他们看来真要走了。”
“是啊,你们说,他们回来的时候真没想到能住这么长时间。”
“走了咱还能这样吃肉吗?”
“够呛。”
老三回来他们还是沾光的,人没有知足的时候。
李海鸥还是很可惜,“要是竹子跟梅子似的,能给孩子们补课就好了。”
“就是啊,你看看梅子,人家多自觉呀,都不用咱开口。”
梅子放了寒假,每天都要抽出固定的时间去阅览室,给全村的孩子们补课。
谁有问题她都教。
竹子也是老师,她就不教。问了就让去学校问学校老师。
她俩撺掇孩子们有不会做的去问,竹子都是拒绝。
·
朱家的炕头上,朱柳正缠着娘说要去姐姐家一趟呢。
“娘,姐都说了,咱要去就去。”
李红好声好气劝着,“柳啊,这大老远的,买火车票就得去一趟城里,来回车票也不便宜,都是钱。家里眼看又要忙了,哪有空啊。”
“再说了,你这样问,你姐能说不让你去嘛。”
朱竹很佛性,你们愿意去她也不拦着,反正去了别把自己当客人,该干啥干啥,家里倒不缺那口吃的。
“娘,你们要去,我还是那句老话,老规矩。就跟你上次一样。”
朱柳乐意啊,“娘,咱去呗,行嘛,不就是干活嘛,我又不是不能干。”
“你这孩子,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这个道理你都不懂。”
李红点着小闺女的脑袋,“你个傻孩子,大老远去你姐家干活,自己花着来回路费,你图啥呀!”
“见世面啊,我还没坐过火车呢,也没出过远门,我就想出去看看,娘哎,我的个亲娘哎,我求求你了,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