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竹没把谢芳劝回来,就让姜山喊冯凯来家里吃饭。
下午她早回来,要包饺子,杨云嫂子忙完过来帮她的忙。
“竹子啊,你别把这事放心上,过两天我去替她。”
杨云不太理解,原来她俩需要跑省城的时候也是,竹子好像特别过意不去。
她和谢芳真没觉得是大事,这有啥啊,男人们一出去有时候都好几个月不着家,她们才出去几天。
“我自己吧,能不出去就不出去,要不出去咱就都不出去,这样才公平。”
她自己不出去,让她们俩动不动就出去跑,不太好。
省城也是能不去就不去。
杨云把捏好的饺子放在盖帘上,一排排的整齐的像列队的胖娃娃。
“嫂子,晚上你别做晚饭了,你们一起过来吃饺子呗。”
“别了,我端碗饺子回家吃,让他一个人去食堂吃。”
朱竹……“吵架了?”
杨云很恼火,“老家的亲戚又要找老杨帮忙,让家里孩子当兵。”
“杨哥瞒着你帮忙了?”
“那倒没有,又被家里坑了,往家寄钱太痛快了不行,把人给招来了。”
杨涛倒不是故意的,是被搞烦了,就想用钱打发了。
“说要过来看看,写信回去拦了。”
拦不拦得住就不知道了。
说我老家的事来,免不了抱怨。
杨云愿意跟竹子说说,说出来就比自己憋在心里强。
“竹子啊,你说啊,家里日子好过呢,老家的亲戚你怎么帮啊,老杨前几年还挺稳得住,这几年又有点心软了。”
“我也能理解,总觉得家里有了钱,给出去小钱也不心疼。”
“给小钱我是不心疼,我是怕好心没好报,跟无底洞似的,填不完。”
对方不知足,没脸没皮的赖上来,杨云想想都恶心人。
“老话说的好啊,救急不救穷,村里穷的连个上学学费都出不起的,我觉得不应该啊。”
“要钱的理由一大堆,交学费啊,孩子念书是大事不能耽搁。老人有个不舒服啊,要看看啊。”
“结婚要彩礼啊,房子漏雨要修啊……”
朱竹忍不住笑,家家这闹心事都不少。离得远也免不了。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烦心事,别想一点烦心事都没有。
她自己也有烦心啊,担心大山会不会又像上次一样,再给她来个惊吓。
担心孩子们训练的时候伤了,担心自己的身体。
老家的信也没断过,她就是不搭理,应付着。
·
冯凯跟着团长往家里走,嫂子请吃饭啊,他真是受宠若惊。
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家属院都是自家关门过自家的日子。
凑在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真不多。
家属院里过年都没有几家聚餐的习惯,都是在食堂统一庆祝。
杨涛也过来了,炕上两桌,男人们一桌,朱竹和嫂子带着孩子们一桌。
吃饺子总有过年的感觉,这一忙起来包饺子的时候都少了。
开开心心吃了饭,孩子们去了自己房间玩。
朱竹赶紧把正事说了。
“冯凯,我要跟你说句抱歉。没想到这么快学校那边就干起来了,小芳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又得来回两头跑了。”
冯凯不是那不识好歹的人,跟着嫂子干,他们发财了。
家里有了钱,他有了底气。
两口子趁着年轻多攒点家底,孩子们不用像他们似的,干啥都靠自己,家里是指望不上的。
“嫂子,你可别这么说,她能干就让她多干点。”
“这会的好处是离得近,方便。”
杨云看了一眼杨涛,对着冯凯说话,“我和小芳轮换着来。”
杨涛看了眼媳妇,没说话,这个难得的机会,他倒想问九九娘几句话。
“九九娘,你这买卖越干越大,想过以后没有?”
朱竹看着杨哥,杨哥可是大山的老师,她可还记得那时大山看书各种问题就是找杨哥解答的。
连在外头学习的时候还总是给杨哥写信呢。
“杨哥,干到如今的规模,我说是被逼的你信吗?”
干着干着,很多事情就身不由己了,你不想干了都不行,这么多人靠着你吃饭呢。
你觉得挣得差不多了,想收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信。”
杨涛当然知道,是怎么开始的,只能说她们三个还是想的太简单了,一不小心就干大了。
骑虎难下,给部队解决了家属工作的问题,想不干部队也会做工作的。
本来上次借坡下驴可以撤了,是岳万福穷追不舍。
省城那块更是,媳妇说过那个乡长每年都找竹子说要扩建厂子的事。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政绩,谁也不舍得到手的鸭子飞了。
“以后的话,大概率是缩小规模,不引人注意的小干着。”
家属院就这样,随时可以撤,只收辣椒,加工转移到省城。
省城的厂子不会再轻易扩建,只会在此基础上,像今年这样,通过方子的调整等等的。
外面看不出变化,工人没有增加,车间没有再建,只增加了地窖。
这批她在夏天存下的辣椒咸菜和辣酱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不过高中的福利我是打算能干尽量干的。”
她问过大山,部队会不会换地,大山非常肯定的说不会。
这个地方地理位置特殊,很适合部队驻扎。
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大山深处的各种专业训练设施越来越多,这可都是真金白银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动用了各方资源才建成的,都是宝贝。
“只要有咱部队的孩子在,就干着。”
“有了盈利就按之前说的,不再收咱们孩子的伙食费,说好的福利,不能指嘴上说说。”
杨涛真怕九九娘挣钱上了瘾,把控不住,想着干的越大越好。
她能这样想,他就放心了。
姜山的职位在这,九九娘的一言一行都很受关注。
太引人注目,不是件好事。
朱竹最后还是表明了她的观点,跟省城一样,完全放手。
偶尔去一天,不用天天盯着。
照谢芳说的,孩子们都拿着饭缸来家里打菜,都不用去校门口摆摊,这可是省大事了。
同学们之间的口碑相传,比啥宣传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