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还算思虑周全,圣驾回銮之后开海禁一事果真重新提起,而朝堂上衮衮诸公也的确各抒己见,在确定当今是铁了心要开海禁之后,大家的话题便转向了如何为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
毕竟开国时候禁海可不仅仅是因为倭寇对沿海百姓多有滋扰,更有不少百姓在乱世中流向海外,那个时候朝廷还有诸多事务急需解决,所以就干脆来了个一刀切,直接禁海,以防止倭寇滋扰和人员流失。
可如今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了,大周国运日渐昌隆,人口数量也上来了,就算倭寇之事尚待解决,但弹丸小国,只要大周的船队一出海,灭国也只在顷刻之间。
于是,林如海在扬州的施政手段,反而只有户部尚书和两位侍郎注意到了,后来户部左侍郎又把林如海的奏折誊抄了一遍给在户部轮值的九皇子研究,成功地让九皇子再次注意到了荣国府这个女婿。
前头铁网山一事成功地废去了当今五个年长的皇子,眼下实际上的长子六皇子早就被那场变故吓破了胆,更何况他母亲在后宫也不得宠,两人一直都是安分守己的性子,所以日常听政还真就只是听听而已,并不发表什么意见。
七皇子和八皇子倒是都有些雄心,这两年也有一点针锋相对的意思,还纷纷想要拉拢后面的弟弟们,可后面的皇子们也不是傻子,至今两人还是单打独斗,被当今扶起来平衡朝局。
至于九皇子,他当然也是有些心思的,只是出身不显母族也没什么权势,几乎都在外地任职,所以暂时蛰伏。而且他有点清高自傲,吸取了前头几位兄长的教训,走的是贵精不在多的路子。
至于十皇子和十一皇子两位,也是有些壮志在胸,但他们的生母在后宫依附甄贵妃,所以眼下只能算是十二皇子的跟班呢。
当今不管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但也架不住外界都觉得他老了,朝臣们也需要从龙之功来壮大家族权势,所以废了太子之后,他便借口废太子等几个皇子谋逆,杀了不少朝臣,搅得人心惶惶之时,才勉强愿意收手,算是给了朝臣一个有力的震慑。
可这种震慑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于是开海禁这事儿就被当今给提了出来。
一来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收买人心放开了朝臣从国库借款,导致如今财政糜烂,留下了大量的烂账坏账,户部急需开源;
二来,江南之地因为经历一番杀伐也需要好生安抚,还有两广和福建也是如此,尤其东南和西南的兵权需要从异姓王手里收回。
林如海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很明显属于有能力的臣子,最好大力提拔一波,让国库能稍微肥一点。
可林如海上去了,那势必有人先下来,于是有些梁子就这样在无形中结下了。
建平四十五年,林如海被平调入蜀做布政使兼领成都织造,就算朝臣们统一口径说这是在磨砺他,其实不过是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给他使绊子而已。
成都府也设有织造府,可春天里几场倒春寒让桑蚕死伤不好,夏天里又有近一个月的洪涝,眼看蜀中这一年税收就要减半,林如海的压力也十分大。
临走前,林如海的师兄弟们给林如海出了个主意,让林如海以成都织造的身份上一份请罪折子,因为桑蚕减产,这蜀锦的数量肯定就供应不足了,也有借机让林如海示弱的意思。
陈肃接触不到那样的场合,但对去蜀中一事还是挺满意的,她的五味斋从扬州一路开到了京城,正要往西南拓展事业版图呢。
至于孩子们的安排,她和林如海一致认为孩子还是要带在身边最好,所以十九郎过了童生试之后,便从麓山书院退了学,准备去蜀中继续学业。
而贾政侥幸中举,贾代善大喜之下赶忙在工部给他谋划了一个七品的职位,王氏不得不遗憾地结束这“陪读”生涯,回到荣国府重新做起了小媳妇。
不过贾瑚和贾珠两个竟然也被贾代善塞进了林家入蜀的队伍,他俩也过了童生试,而贾代善从贾政的经验教训中知道这历练的重要性,所以让他们兄弟俩也跟着十九郎一起继续去蜀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