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时笙听着心里也熨帖,自己确实费了不少心把那个贪财好色的小吏给引走。
此时楚舒又说道:“走,去看看县学这些孩子们。”
说完就当先走了出去,姜时笙也跟了上去,但是心里很有疑惑,楚舒去那里做什么?
而楚舒走到学堂听着孩童清脆的读书声,自然的露出了微笑,只有在孩子这里才能感觉到那一点的纯真与朝气。
此时已经有了不下十个屋子,楚舒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四百六十六,现在每天还有不下十人来报名。”
楚舒点了点头:“都学着什么?快的学到哪里了,慢的呢?”
最后楚舒听完进展十分缓慢,毕竟也三个月左右,强求不了,不过也发现不爱读书的,调皮捣蛋的很多,最后楚舒决定根据给他们加一些课程,早上八段锦,晚上军体拳,这都是所有学生必须学的。
然后其余的分为文和武, 全才的可以文和武都有在一个班,身体不好的就选文,火力太旺不爱学习的就选武,但是基础字和算数的都必须得学会。
而且这里面很多非常小的孩子,所以现在这个县学是包括幼儿园和小学,其实有的孩子可以算初中,可是她学的却是小学的东西。
楚舒一个屋子一个的屋子的在外面透过窗户看了了一会儿。
看完后,楚舒心里也有了算计,对于小的孩子两个大人看着太少,于是对着姜时笙说道:“太小的孩子班里面,再加两个照顾的人,一定要脾气好的,不能虐待孩子,要常来巡查,而且这些孩子都要照顾干净,我等着会写一些课程,这些大人都要学会,等着让他们教给孩子。”
“有没有大一些的地方?”楚舒就想着能上公开课的地方,容纳个几百人,询问姜时笙。
姜时笙疑惑问道:“娘子想要多大的地方?”
“七岁以上的能有多少人?就用多大的。”
姜时笙虽然不解也思索着,最后摇了摇头,“怕是只有后花园了。”
楚舒也不挑剔,直接说道:“那就让他们去后花园,还有准备一个桌子还有纸笔。”
姜时笙称“是。”
楚舒也就回到书房又写下了拼音字母,还有九九乘法表,还有二十四节气,其实这个九九乘法表应该古代就是有的,就是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至于二十四节气肯定有,否则都种不了地,古代人为了种地也是煞费苦心,真的很神奇。
等着写完之后,也不等人过来找,就直接去了后花园。
这时候孩子们大多数已经到达了后花园,桌子正好也搬了过来,楚舒让他放在一个开阔平整地方的中间,还带了一个椅子,楚舒让他拿走。
整理了一下笔和纸,最后姜时笙也表示人都到齐,楚舒让孩子围着桌子站,矮的孩子站在前面,高的站在后面,力求能看到每一张脸,有的孩子已经脸上长了些肉,神色有些疑惑,也有些大胆,有的还是骨瘦如柴,神色有些瑟缩。
第一步就是让气氛好起来,不能这么凝滞。
而对于孩子来说,吃的无疑是最好的。
楚舒看着孩子就说:“有没有人知道,如果我有二石的米,我又买了三石,我一共有几石?举手回答,赢得有彩头搅搅糖。”
说完楚舒就看向了姜时笙,姜时笙点了点头,对着旁边的人吩咐下去,快去买一些搅搅糖回来,搅搅糖顾名思义就是有两个木棍搅起来的麦芽糖,楚舒倒是有一回看到过。
这时候孩子们却是鸦雀无声,他们这些孩子都是知道一些事情的,有的还亲眼见过楚舒,没有见过的,也听着她的事迹就觉得害怕,而且刚才来的时候就有人已经说过了,是楚娘子让他们过来的。
这时候沈月的女儿急忙的摇了摇手,她站在楚舒的后面,最后喊了起来,“娘子,我知道,是五石。”
楚舒回过了头笑了笑,看着长了一截的禾苗也是欣慰,“一会儿糖买来了就给你。”摸了摸她的脑袋,禾苗也羞赧的抿着嘴笑。
这时候孩子们看着楚舒这么平易近人,也是觉得有点可惜,刚才应该主动回答。
接下来楚舒又问了几个简单的题和字,越来越多的孩子参加。
等着气氛热闹了,楚舒也开始像以往的老师一样问这些孩子:“你们为什么来读书?”
楚舒倒不是想听到什么像周总理小时候,从南方到东北来求学时候所说的“为中华而崛起而读书。”
他们恐怕都不太清楚自己生活在什么朝代,甚至皇帝的名字是什么?
而是引导着他们,让他们知道到底为什么,成年人的固化思维已经形成很难改变,但是孩子却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并没有错,而且梁启超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这时有的孩子们也忘了害怕,积极的说着:“我娘让我来的,说这里可以吃饱。”
其余孩子听着也哈哈笑,都说着我也是。
而此时有一个女孩却是把手举得最高,眼里也充满着坚韧。
就说点了她,她说:“为了不马上嫁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有饭吃有衣穿,没有打没有骂。”
楚舒看着这个女孩:“你叫什么名字?”
“白书。”
“很好。
此时又有一个女孩也是积极的伸手,最后说着:“我是为了楚娘子来的,想总是能见到你,可是我来了几个月,你就出去了几个月,而且我以后是要当官的,我要抓坏人。”其他小孩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女孩在吹牛。
这个女孩就是曾经跟楚舒说过话,有一个姐姐被张半仙害死了,楚舒问她名字,她说:“李盈”。
“我记得你,好孩子,那你就要好好读书,努力通过了考试。”
李盈却是坚定的说着:“我一会考上的。”一点不谦虚。
但是楚舒就喜欢这种有自信甚至是有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