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颍川郡。
滍水河畔,昆阳城。
“公瑾。”
孙策登上东门城楼,见到背对着他,负手而立的周瑜,眉头微微一皱,旋即快步上前,出言道:“我观你最近似有心事,时常一人独自发愣,这可不像是你,无妨说来听听,万事皆有我在你身边!”
说话,孙策神色沉稳。
同周瑜并排而立。
“伯符!”
周瑜闻言面色复杂,紧了紧拳头,开口道:“你可曾听闻鲁肃之名?”
而今鲁肃跑来大仲府任军师祭酒。
直接让作为老友的他两眼一黑。
要知道。
他在当初的时候,可是跟鲁肃讲过自己的创业蓝图,还想过拉其入伙。
结果鲁肃投了太平府。
要是这样也就罢了。
可谁也不曾想到,他这位老友入仕太平府一年后,竟直接空降大仲府,还成了袁术的首席军师。
周瑜在前段时间。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只觉天都塌了。
完全不理解,这袁术是怎么想的。
也实在很难想象,太平府的张靖,会将鲁肃这样的大才,就这样放心的送来大仲府。
还有就是周瑜心中的郁闷。
以及亿点点羡慕。
老友为事业而奔波时间,远比他要短很多。
结果人家只用了一年时间。
便一鸣惊人、一步登天,成了大仲府的一人之下。
而他周某人,还在昆阳默默无名。
就是如此,他周瑜也相信,凭他的本事,来日也不会输于老友。
而真正让他破防,让他不知该如何跟孙策开口的是,鲁肃前来大仲府入仕,好像是个极为歹毒的信号。
他和孙策早在去岁之际。
便已经决定,哪怕是跟袁术效命,即便袁术非是明主,那也无关紧要,相信凭两人的本事,大仲府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现在鲁肃出仕大仲府。
人还是从太平府过来的。
这让周瑜不得不想,他和孙策两兄弟到了最后,会不会是为太平府打工。
要是那样的话。
周瑜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可他同阎象一般,好像又有点无力反抗。
“鲁肃?”
孙策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沉吟道:“公瑾口中所言之人,可是新入仕大仲府那位军师祭酒?”
“我听闻其乃太平府出身!”
“怎么,公瑾与此人有过交集?”
他对鲁肃并不了解,虽说他在当初的时候,在太平府治下呆了半年光景,不过那时候的鲁肃,并未接触军务。
孙策真正知晓鲁肃其人。
还是在数日之前,中枢府发出的公文之中,一上来就是军师祭酒,这让他不由多留意了几分。
别看军师祭酒没啥实权。
但对方身份尊贵,是袁术倚重的左膀右臂,他们这些在外的将领,真要得罪了对方,吃亏的肯定是他们。
“我曾数度与其把酒言欢!”
周瑜面上浮现一抹自嘲,出言道:“亦曾拉拢其共创大业,我与子敬之间,又岂止是有过交集那般简单!”
“……”
孙策闻言当场惊呆,沉默片刻后,神色复杂道:“能得公瑾如此看重,想来此人定是才能不凡!”
他没有怀疑周瑜所言。
以他对自家这位兄弟的了解,要是那鲁肃才能平平,那么自家这位兄弟,定不会与其有太多往来,更不会有什么把酒言欢。
“子敬乃下邳豪强出身!”
周瑜神色凝重道:“然其文韬武略,素有君子之风,其之才能胜我百倍,乃当世少有的英杰人物!”
“伯符!”
说到这里,周瑜转头看向孙策,郑重道:“依你之见,那太平府张靖,可是甘于人下之辈?”
这个问题对周瑜很重要。
他在以前的时候,还能回避这个问题。
但如今鲁肃跑来了大仲府,再想回避这个问题,已经是不可能了。
周瑜需要知道确切答案,以此来重新规划他和孙策的前程。
“这……”
孙策闻言神色一僵,旋即面上浮现一抹苦涩,出言道:“公瑾,我同那张府主,真正要是算起来,也就是有过一面之缘!”
“在当初的时候!”
“就双方会合之际,见过对方一面!”
“其人雷厉风行、杀伐果决的同时,却又不失仁义,对下面的将士极好,是以其在军中的威望,无人可以撼动!”
“然其对大仲府的态度,却是让我也难以揣度!”
“不过!”
说到此处,孙策话音微微一顿,沉吟道:“以己度人,若我所处对方的位置,绝不会对袁术俯首称臣!”
“对了!”
似想到了什么,孙策赶忙道:“昔日于太平府行军之际,我虽鲜少得见那位,然与那位的一位参军,倒是有过数次交谈!”
“不过此人似颇为健谈,我与他之间的交流,皆为些微琐事,是以在此之后,我也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他昔日奉袁术之命。
率三千兵马前往太平府,助其攻打袁绍,和张靖见面的时间也很少,加上他比较低调的缘故,对太平府的将校,也只停留在认识阶段,算不得有多熟悉。
对于张靖是怎么样的人。
孙策也完全摸不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两府之间亲密的关系,让他失去了原有的判断。
正常来讲。
到了太平府那种势力,是不可能臣服其他势力的,可张靖的很多操作,又让他完全看不懂。
周瑜让他评定张靖。
孙策认为,这是在为难他。
他哪能知道张靖是怎么想的?
“伯符!”
周瑜听完之后,自动忽略掉孙策的前面所言,而是将他的目光,锁定在其口中那位参军身上,出言道:“我常闻张靖有识人之能,太平府于昔日之际,其带甲之士,也不会下于二十万!”
“能成为其参军之人。”
“绝非是等闲之辈!”
“然健谈二字的评价,却是不应该出现在一位参军身上。”
“这样的人,往往善于察言观色。”
“其言行,皆带有着意。”
周瑜话音一顿,若有所思道:“不知伯符口中的这位参军,乃是何许人也?”
“此人名唤郭嘉,字奉孝。”
孙策闻言蹙眉道:“会不会是公瑾多虑了,此人虽为太平府参军,但其言行举止之间,皆仪态自然、不拘小节,我观其不似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