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牙子刚刚哪里敢说话,以为蜀王这是知道了,他们又继续在长安私底下卖贱民。
虽然崔家人有底气,朝中有人,但他们不能和崔家人比。
一开始,张路先来关闭牙行的时候,他们不是没找过管理牙行的官吏,但官吏也无可奈何。
他们又继续找背后的靠山,靠山也让他们先别跟张路对着干,他们还在想办法诬陷张路。
这些人牙子连张路都不敢对着干,怎么敢和蜀王对着干?
尤其是看到李恪暴打崔姓中年男子后,更不敢随便出声,生怕引火上身。
大不了以后不在长安干这买卖了,没必要现在被打一顿。
因为现在被打一顿,最后也还是离开长安。
这时,崔管事拿下状纸,仍强装镇定:
“殿下,这些东西说不定是有人故意伪造,用来陷害崔家的。”
“死到临头还嘴硬!”
李恪怒目圆睁,猛地抽出马鞭,重重地抽在崔管事身旁的地面上。
“今天,本王定要将你们崔家的罪行公之于众,让你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说罢,他大手一挥:
“把这些人统统押回大牢,严加审讯!”
随着李恪一声令下,锦衣卫们迅速行动起来,将崔管事等人团团围住,准备押解回大牢。
锦衣卫没有专属的大牢,也就把人全都关到了金吾卫的大牢。
当李恪带着人来到金吾卫大牢,华老三也早就在这里等候多时。
华老三上前抱拳行礼:
“大王!全都带来了。”
李恪嘿嘿一笑:
“抓了几个?”
华老三也嘿嘿一笑:
“我把他们全家都带来了!”
李恪一听就急了,马上板起脸来说:
“你怎么这么不会办事?你不留一个人,谁给咱们送钱?”
“这我知道,我的意思是能抓的都抓来了,给他们各家都留了一个送钱的。”
李恪这才又笑起来了,坏笑着说:
“我就知道你小子坏的很!”
“不如殿下!不如殿下!”
“哎哎哎!你别瞎谦虚!这是宗正卿的主意!
跟本大王有什么关系?本大王日行一善!天天扶老人家过马路!
我怎么能想出这么坏的主意!”
“对对对,宗正卿的主意,大王心底善良,肯定想不出来这样的主意。”
现在的唐朝,当官的以及家属犯错了,只要不是流放,都能通过花钱赎刑。
民间的老百姓,按照律法是规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十五岁以下的少年,还有残疾人也能花钱赎刑。
这叫“八议”,最早是西周时期的“八辟”。
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建立了魏国,新制定的律法就把“八辟”写进了律法里,后历代沿袭到后面所有的王朝。
八议就是:
议亲:皇亲国戚。
议故:侍奉皇帝的人。
议贤:民间德行高尚的人。
议能:朝廷里的能臣干将。
议功:有功劳的人。
议贵:三品以上官职的人、一品爵位的人。
议勤:为国家辛勤操劳、尽忠职守的人。
议宾:前朝已退位的国君或贵族。
这八种人,“流放”以下的罪,照惯例减一等处理,或者干脆直接花钱赎刑。
这八种人犯了死罪时,不能对他们用刑、审理。
必须先上报皇帝,说明犯了什么罪,然后皇帝和大臣商量一下再决定。
这就是刑不上大夫的律法依据。
但执行起来,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民间百姓要是犯错了,你平常没什么坏名声,就能说你是德行高尚的人,这样就能花钱免罪。
反正你没有坏名声,也孝敬父母,符合议贤。
李孝恭曾经刚刚到扬州,为了打压当地不配合的,拉拢那些想靠拢的,就靠着这招搞定了当地的反对大族。
当时的大唐因为常年打仗,国家也没什么钱了,李渊就让李孝恭在当地自己解决一下。
李孝恭又靠着“八议”,收了不少钱,要么减刑,要么免刑。
但“八议”只减免流放之下的罪,重犯、死刑犯也不能免。
李恪一开始其实是不想给这些人牙子减刑的,但却被李孝恭说他不懂变通。
因为唐律规定:
如果是强行逼迫等手段。
卖良人为奴婢:处以绞刑。
卖良人为妻妾、子孙:处三年徒刑。
已拐卖未转手:对照上述罪行减一等处罚
如果是拐卖、哄骗的手段。
就按照逼迫的刑法罪减一等处罚。
按照这么来的话,这些人牙子各个都得死,而且是死的不能再死。
李恪完全可以先说他们的贱民自愿的,骗那些人牙子先拿钱赎刑。
然后再突然冒出个贱民,说自己是被拐卖的,最后直接判死刑。
这样钱也拿了, 人牙子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么做不仅合法,而且没有诬陷他们,这些人牙子没一个干净的,全杀光都不会错杀。
李恪听完,一拍大腿,说自己曾经还是金吾卫的中郎将,有管辖长安治安的权力。
当初他就可以靠着这一招,好好的赚一大笔钱!
李孝恭当时就让他先去要个“第十三卫”,这样不仅能安置贱民,还能落户,还能给这些新落户的贱民减免税。
而且这些人牙子的钱,正好可以拿来补偿那些贱民,反正他们的钱都是靠着买卖贱民得来。
李恪回想起李孝恭的建议,嘴角扬起一抹狡黠的笑意。他转头看向华老三,眼中满是算计:
“老三啊,咱们可得把这事儿办得漂亮些。
那些人牙子的钱,可不能就这么简单地收了,得让他们觉得这钱花得值,还得让他们心存侥幸,这样才能心甘情愿的拿钱出来。”
华老三心领神会,嘿嘿一笑:
“大王放心,下官明白。
咱们先把这些人打一顿,让他们尝尝苦头。
然后再挑罪轻的,让他们交钱走人,把花钱免灾的事情放出去。
等他们把钱交了,咱们再……”
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脸上露出一丝狠厉。
要不说李恪让华老三来当锦衣卫的统领,就是因为华老三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
甚至会在李恪的想法基础之上,完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