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荣,那位曾在宫中红极一时的荣妃,与舒嫔自幼便是情同姐妹的闺蜜。
她们的父亲,一位是大理寺少卿,另一位则是光禄寺卿。
因一次援手相救,两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关系融洽。
这份情谊,自然而然地延续到了她们这一代,让两个女孩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当年一同入太子府时,面对未知的恐惧,是云荣紧紧拉着舒嫔的手,仗义地承诺会保护她。
在府里,云荣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那时,齐贵妃还只是太子侧妃,与正妃——如今的萧皇后争斗不断,府中的妃嫔们常常成为她们争斗的牺牲品。
齐妃手段狠辣,对于与自己不和的人,从不手下留情。
有一次宴会上,舒嫔不慎弄脏了齐妃的宫装,惹得齐妃大怒,罚她在花园里跪了近一个时辰。
数九寒天,舒嫔几乎被冻死。
那时,是云荣勇敢地跪在了当时的太子明德面前,乞求他救救舒嫔。
或许是云荣的勇敢打动了明德,竟然答应了她的请求。
而在那不久以后,云荣便得到了明德的恩宠,身份也从如夫人晋升为侧妃。
当然,这也让她毫无意外地成为了齐贵妃的眼中钉。
此后,在云荣的帮助下,舒嫔亦得到了明德的侍寝机会,并诞下了三皇孙睿思。
而后三年里,随着太子的登基,云荣与齐贵妃的争斗愈演愈烈。
伴随着齐王势力的持续扩张,齐妃亦顺势擢升为齐贵妃。
但云荣凭借卓绝的舞姿,也一直深得明德喜爱。
晋位成荣妃后,更是生下了五皇子博远,一时之间也是荣宠无限。
舒嫔原以为与荣妃的友情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却未曾料到世事如此无常。
她的父亲,光禄寺卿,竟悄然加入了齐王的阵营。
并屡次胁迫她,要求她在宫中为齐妃效力,铲除异己。
在父亲的以死相逼下,舒嫔无奈成为了齐妃的内应。
而获取齐妃信任的第一步,便是按照她的指示陷害荣妃。
她的儿子,三皇子睿思,那个纯真无邪的孩子,也被卷入了这场阴谋之中,成为了她手中的一枚棋子。
荣妃对舒嫔信任有加,甚至将五皇子博远交给她一同照顾。
然而,舒嫔却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故意激怒五皇子博远,让两个孩子发生争执。
随后,她在桥上做了手脚。
当荣妃闻讯赶来时,睿思恰好走过小桥,桥突然断裂,他落入水中,险些丧命。
而齐贵妃早已收买了的那个荣妃身边的女侍,她的证言就成了压倒荣妃的最后一根稻草。
残害皇嗣,这是何等严重的罪名。
明德震怒之下,荣妃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便以构陷皇子的罪名被罚入皇陵附近的清修阁,终身不得踏出一步。
从此,母子二人天各一方,再无相见之日
而荣妃的衰败也牵连了整个云氏家族。
云老爷被削去大理寺少卿的职位,一气之下重病不起,不久便离世了。
荣妃的弟弟因愤愤不平与齐王的人发生争执,当街被人打死。
面对这样的惨剧,荣妃的母亲选择了自杀。
整个云氏,死的死,伤的伤。
而这一切的悲剧,都源于舒嫔的自私和陷害。
她永远无法忘记荣妃看向她的那双眼睛。
充满了血泪和愤恨,而最多的,则是不屑。
是的,为了生存,她已经变得不择手段,变成了一个连自己都厌恶至极的人。
许是报应,自那次事情以后,她没有一晚安寝,明德也再未碰过她。
多重的压力让她的容貌在几年之内迅速的衰老,再不复当初俏丽的容颜。
而睿思自那次跌入水中后,也留下了气短的毛病。
每次发病时的咳嗽声,都仿佛在提醒她,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段回忆对舒嫔来说,既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煎熬。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独自坐在绮霞宫的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充满了悔恨与无奈。
她深知自己已经无法回头,只能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
文渊阁内,气氛凝重。
又是三个月一次的皇子的学业检查。
明德的怒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压力。
三位皇子的老师跪成一排,面对皇帝的质问,他们的额头上都不禁渗出了汗珠。
而负责所有皇子学业的国子监祭酒周明哲更是瑟瑟发抖。
星汉皇族,最重学业。
皇子们的每一分进步与退步,都牵动着整个皇族的神经。
自四岁起,每位皇子都会配备一文一武两位老师,前往星汉皇族指定的学习地点——崇文阁,开始他们严格而系统的学习生涯。
卯时初刻,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崇文阁的金顶上时,皇子们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学习。
文师负责指导他们通读史书,学习儒家经典、诗词歌赋、天文地理等各种知识,以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治国能力。
而武师则负责教授他们骑马、射箭等武艺,以及研读兵书战策,以锻炼他们的武艺和军事才能。
从卯时至申时,皇子们的学习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刻闲暇。
他们需要在文师和武师的共同指导下,不断努力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武艺。
这种高强度、高要求的学习生活,对于年幼的皇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和抱怨。
明德深知皇子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对皇子们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
除逢年过节外,皇子们的学习日程从未间断过。
他希望通过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出具有卓越才能和坚定意志的皇子,以继承星汉皇族的辉煌基业。
“张仲儒,你就是这样教学的吗?已经三个月了,煜辰的《论语》别说理解了,便只是背下来都这般磕磕巴巴。”
明德的声音在文渊阁内回荡,每一个字都重如千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陛下,老臣惶恐。”翰林院大学士张仲儒声音颤抖,他的后背衣襟已经湿透,跪伏在地上,不敢抬头直视皇帝的眼睛。
他深知自己在皇子教育上的责任重大,如今看到皇帝如此震怒,心中不禁暗自懊悔。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二皇子煜辰的举动却让明德倍感意外。
只见他扑通一声跪下,叩首道:
“父皇,不是老师的错,是煜辰没有用心,请父皇责备儿臣吧。”
明德听后,心中暗自欣喜。他欣赏煜辰的坦诚和勇气,但脸上的表情却丝毫未露。
他深知,皇子中必有一人将在未来继承大统,若不从小严厉教导,又怎能将星汉王朝带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于是,他沉声道:
“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说明下一次能做好,不错。
煜辰,你记住,身为皇子,你的每一分进步和退步都关乎皇族的荣辱兴衰。
你必须更加用心地学习,才能担当起未来的重任。”
“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期望。”
煜辰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