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并未返回文渊阁,步出慈宁宫后,他内心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躁动。
这种烦躁不安的感觉,仿佛有无数细小的虫豸在他体内爬行,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和渴望。
此刻,他分外怀念霜月宫中的欢声笑语和那份愉悦,然而贺长青的提醒却让他不得不强自抑制内心的向往。
他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试图驱散那些杂乱的念头。
福安见明德突然的举动,不禁大吃一惊,急忙上前询问:
“陛下,您这是怎么了?要不要奴才去请贺太医再来为您诊治一下?”
明德摆了摆手,脸上带着一丝痛苦之色,
“不用了,朕现在……只想去霜月宫。”
“是,陛下。”
福安恭敬地应和着,但内心却是忧虑重重。
近来,明德对雅妃的迷恋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每次从霜月宫步出,他脸上的兴奋与愉悦之情远非昔日所能比拟。
起初,福安还为皇帝的这份快乐感到欣慰。
但随着时间推移,皇帝的情绪却变得异常焦躁,处理日常政务时也显得无精打采,甚至对曾经深爱的清妃也开始表现出一种淡漠的态度。
夜幕降临,霜月宫的寝殿内再次传来明德与雅月的欢声笑语。
皇帝那难以自控的笑声在夜空中回响,福安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忧虑。
他不清楚究竟是什么让他感到如此不安,只是隐约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带着满腹的忧虑,福安眼睁睁地看着寝殿内的灯火渐渐熄灭,直至一切都归于一片寂静之中……
......
慈宁宫,
太后目光如炬,紧锁在跪在大殿中央的雅月。
雅月身着一袭华贵的宫装,身姿婉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媚态,仿佛能轻易勾走人的魂魄。
太后最不喜后宫女子打扮得如此妖艳,见她这般,心中更增厌恶。
声音陡然拔高,
“雅妃,你可知罪?”
雅月依旧保持着平静,面对太后的质问,她温和而恭敬的回应。
“雅月愚昧,不知何罪之有,还请太后明示。”
太后的怒火似乎被这平静的态度点燃,她的声音愈发冰冷。
“雅妃,你竟敢以媚态迷惑圣上,使其沉溺于风月之事,致使龙体受损,你难道不知此乃大逆不道之举?”
雅月却无惧地抬起头,目光直视太后。
“太后,雅月自问行事端正,从未有过逾矩之举。圣上的宠爱是对臣妾的恩赐,臣妾却不曾有过任何迷惑之心。”
太后见她竟敢巧言申辩,更是怒火中烧,大声呵斥道:
“皇帝近半月日日留宿你霜月宫。如今,太医诊断已下,你还敢如此狡辩!”
雅月神色依旧沉稳,
“太后,雅月从未强迫皇上做任何事。皇上的宠爱是雅月的荣幸,但雅月从未有过任何非分之想。
若皇上的选择导致了身体的不适,那也是雅月所不愿看到的。雅月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只求太后能明察秋毫。”
太后的怒气似乎在雅月的坚定面前有所动摇,但语气依旧严厉。
“雅妃,你若真的无辜,为何不主动避嫌,减少皇上对你的宠爱?你的沉默和接受,难道不是对皇上的纵容?”
雅月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悲哀。
“太后,臣妾身为妃子,本就应顺从皇上的意愿。若皇上的宠爱成了罪名,那么雅月无话可说。
但雅月的心,始终是忠于皇上,忠于太后的。若非如此......”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目光凝视着太后,轻声道:
“臣妾又怎会冒险提醒太后玉宁公主之事。”
“是你!”
太后惊呆了,半晌没有回过神来。
见雅月一脸的坚定,太后的大脑有些混乱,
“你为何要如此?”
雅月的脸上却浮现出一抹痛苦,
“太后,臣妾的母妃与您一样,素日里对臣妾疼爱有加,臣妾却未能珍惜。
如今,臣妾远嫁他乡,与母妃相隔万里,每每想起母妃在臣妾离开南楚时眼中的不舍,便恨自己平日里没有更多的理解她的心意。”
她的声音渐渐哽咽,眼中闪烁着泪光。
“因此,当雅月无意间得知清妃带着玉宁公主出宫,想起陛下对玉宁公主的担忧。
她不理解太后和陛下的用心良苦,如此一意孤行,会让您老人家何等伤心,臣妾念及此,便咬牙做了那个背后里告密之人。”
说到此处,雅月的眼眶中蓄满的泪水。
“只是,清妃曾对臣妾有恩,若非臣妾忠于陛下,忠于太后,又怎愿做那忘恩负义之人。”
说罢,泪水已经扑簌簌地落了下来,如同断线的珍珠,滑过她苍白的脸颊。
太后瞬间陷入了沉默,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她似乎已经忘记了今日召雅月前来的初衷,只觉得眼前这位曾让她心生厌恶的女子,此刻却激起了她深深的共鸣。
随即一阵悲伤涌上心头,太后的眼眶也不禁湿润了。
在这一刻,所有的成见和愤怒似乎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和理解。
待情绪慢慢平复,雅月再次郑重地伏地叩首,
“太后,臣妾深知您对陛下的疼爱,臣妾的心意亦同。
臣妾明白太后的苦心,从今往后,定会竭力规劝陛下,让他专注于国政,不再沉溺于私情之中。”
雅月的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太后的心被这份真诚深深触动。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感伤,同时又不禁对雅月刮目相看,觉得她不仅识大体,更是一个明事理的女人。
她颔首道:“雅妃如此,哀家甚感欣慰,你远离家乡,如果想念亲人的时候,就多来哀家这里坐坐。
与玉宁也多亲近一些,毕竟,玉宁从小被哀家宠坏了,哀家对她的心意,她竟不如你明白。”
雅月颔首,轻轻说道:
“雅月领旨。”
泪花尚在眼中,脸上却已浮现出纯真的笑容,
太后的目光慈爱地落在雅月的身上,声音更加温和,
“去吧,雅妃,哀家相信你会做得很好,”
看着雅月离去的背影,此时,太后身边的桂嬷嬷的脸上迅速掠过一抹复杂的,似笑非笑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