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墨的话让沈清歌惊出一身冷汗:另有所图。如果不是为了钱,那就有可能......沈清歌一个激灵,难道是要谁的命?而桂嬷嬷最恨的,无疑就是她没有杀死的太后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太后一定危在旦夕。
沈清歌心急如焚,急忙去通知明德,也因此才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沈清歌的机警救了太后,明德感激不已。
如今,桂嬷嬷这批乱党终于走上了绝路,他们的心也可以暂时放下了。
只不过,当沈清歌一再追问灵珊灵壁的下落后,明德的回答却让她痛不欲生。
灵珊灵壁竟然出事了。
自从皇帝将她们两个人赐给她贴身保护,沈清歌早已将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而今,一个失踪,一个重伤,让她情何以堪。
明德搂着潸然泪下的沈清歌,也是心痛不已,
“清儿,你放心,朕一定会找回灵珊的。”
明德的坚定让沈清歌有了一丝希望和期盼。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记”终于落下帷幕,所有涉案人等都被施以重刑。
而宋子墨此次揭露桂嬷嬷阴谋,功不可没。
在沈清歌的奏请下,明德赏识其功绩,提拔宋子墨为户部侍郎。
短短一年内,宋子墨三级连跳,朝中众臣对他的平步青云,无不感到羡慕。
此番事件,虽暂时告一段落,但沈清歌心中明白,后宫的风云变幻,从未停歇。
太后的遭遇,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秘密与权谋,仍在暗流涌动。
她能做的就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后宫的安宁。
明德五年,随着星汉国富民强,周边的国家纷纷抛出橄榄枝,向星汉示好,连以前和大燕大宛交好的国家,也变了方向,慢慢向星汉靠近。
一时间,星汉宛若神州大地上的霸主。
不过,明德近期也有烦恼,国富还要兵壮,星汉的陆地部队战斗力本就厉害,这几年,在龙武将军萧云飞的带领下,越发强悍。
也因此,北境的大燕,西北的大宛,均不敢轻举妄动。
星汉的军队唯一缺少的就是海上部队。
而近两年,毗邻南越之地的南楚,强大的速度让明德如坐针毡。
虽然过去两国关系一直还可以,但毕竟经历了玉宁和武烈王的事情,如今,两国的关系还是十分微妙的,如何走向,也只能看这两位国君的态度了。
但是,明德的这个忧虑很快便被打消了。
随着盛夏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星汉的京师中迎来了一队“旧友”---南楚使团则再度莅临星汉,此番带队的仍然是炎旭,如今,他已是楚昭帝最信赖的肱骨之臣了。
这二年来,同星汉一样,年轻有为的楚昭帝炎烁自登基以来,大刀阔斧的革新,南楚国内民心所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盛景,而这些成绩里,炎旭功不可没。
在他们兄弟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南楚终于挣脱战乱阴霾,迎来了久违的安宁岁月。
而此次炎旭前来,名义上是缔结秦晋之好。实际上背后的目的应该是楚昭帝有和明德一样的担心。
这个世间的规律,原就是非友即敌,如果楚昭帝不想战,那就一定希望两国的关系更进一步,所以,和亲是个不错的选择。
鉴于楚昭帝在处理武烈王事件时所展现的诚挚态度,明德此番给予了热情且高规格的接待。
经与太后慎重商议,决定由明德的四妹,静宁公主,远嫁楚昭帝,以续两国秦晋之盟。
金銮殿内,南楚使者与星汉群臣皆满面春风,两国历经波折,终得携手共进,此亦顺应了两国民众的普遍愿望。
完成和亲使命后,炎旭在告别星汉前夕,特意造访清音阁,拜谒皇后沈清歌。
“王爷,久违了。”沈清歌以温婉之姿回应炎旭的问候。
炎旭目光深邃,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缓缓言道:
“皇后娘娘,旭在南楚时便已耳闻娘娘诸多壮举,心中钦佩不已。今日特有一事相求,望娘娘能慨然允诺。”
沈清歌闻言,略带疑惑地望向炎旭,随即温和说道:“王爷言重了,你我两国既已结为盟友,自当相互扶持。若本宫力所能及,定当竭力相助。”
炎旭笑容更甚,对沈清歌坦言,
“娘娘宽心,所求之事并无过分之处。旭此行除了为皇兄求娶公主外,还因听闻娘娘在农业技术上拥有一套独特的灌溉系统,能大幅提升作物产量。
南楚农业正面临发展瓶颈,若得娘娘指点迷津,南楚上下将不胜感激。”
“王爷的消息可真是灵通。”沈清歌含笑说道,
“然而,尽管我国与贵国素来睦邻友好,情谊深厚,但在学问技艺的相互借鉴与传承上,仍需坚守互惠互利的原则。本宫心中恰好有一想法,不知王爷以为是否适宜?”
言罢,她轻轻一挥手,慧心随即呈上一份早已精心筹备的文书。
炎旭浏览过后,不禁哑然失笑:“娘娘真是智谋深远,原来早已成竹在胸。”
沈清歌亦展颜笑道:“正是,即便王爷今日未曾莅临,本宫亦会择日前往拜访。毕竟,我国与贵国正值蓬勃发展之际,贵国的造船技艺闻名遐迩,正是我星汉所亟需的。”
“好一个睿智的皇后娘娘。”炎旭笑声爽朗,
“您所言极是,如今南楚迎娶静宁公主,更是亲上加亲,自然应当携手共进,共谋发展。
待旭归国后,定当即刻派遣使者前往星汉,期盼未来能与娘娘在商贸往来与合作上共铸辉煌。”
沈清歌与炎旭的此番交谈看似轻松平常,或许他们未曾预料到,正是这看似随意的沟通,在日后为星汉与南楚两国带来了绵延不绝的福祉,两国百姓皆沐浴其恩,历经数百年,恩泽依旧流传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