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还是把这些脑中乍现的灵感称作灵感篇吧)
苏俄的新任总理不需要一个闹钟叫自己起床。他那饱受锻炼的神经会告诉他他应该在什么时候起来。在太阳还没有跃上地平线之前,他就已经坐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桌前处理政务了。
虽然他在昨天中午亲自在美国本土的华盛顿州接受了美国代理总统的投降书,但是直到今天看到办公桌上这堆积如山的政务他才有了战争终于结束了的实感以及——又一场战争开始了的肯定。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全球性质的政府,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总理,早上好。”虽然今天放假了,但是克里姆林宫里依然有很多尽职尽责的官员在努力工作,解决全球各地发来的一篇又一篇报告。
“早上好,莫斯克文……放开点,这么拘束可不想你。”见到眼前的这位老友一副拘谨的样子,他也是不由得笑出了声。
当初一同攻打纽约的时候可不见他这么矫情,甚至还在通讯频道里洋洋洒洒一篇论文表达他对磁爆坦克的喜爱。不过可能是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是代理总理,也可能是因为自己那个时候还没有坐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桌前?
“嗯,好的。唉,说正事。你前几天不是跟我说希望重新设立一下欧洲的电力网络吗?我这边初步拟定了一个草案,你看看合不合适。”作为苏俄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莫斯克文的另一个身份常常被人遗忘:那就是一名天赐聪慧的发明家和建筑家。因此在眼下这种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他成为了重新规划欧洲大陆供电网络的最好人选。
在之前的战争中,欧洲大陆原先设立的供电网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过说来比较黑色幽默的是,对供电网络的破坏大多是盟军自己所为。他们的轰炸机编队以及间谍小队昼夜不停的行动,疯狂的破坏苏占区里各种基础设施。这不仅仅干扰了苏占区工业产能,还严重打击了苏占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要知道,号称“灯火之城”的巴黎,如今还有一半的城区通不上电。
至今他都忘不了那一天他在率队途径一座前德国境内的工厂时那些工人的面貌和他们的交谈:
因为轰炸的缘故,工厂电力短缺。临时搭建的几座反应炉所产出的电力只能勉强供应给工厂里的机床使用,昏暗破败的厂房里,照明主要依赖的是复古的煤油灯。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危险性可想而知。
但在这种情况下,工厂里的工人们依然全员到岗,在这种环境下维持着一个较高的工作效率生产着高射炮炮弹。没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人停下。他们专注于属于自己的工作,甚至没人注意到一名苏俄军队的大校进入了工厂中。
对工人们如此努力卖命的工作感到不解与愤怒。这种违反安全章程的流水线作业势必会在某一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人命比机械重要多了。
他怒不可遏,命令部队原地休整,他则怒气冲冲的准备找负责这个区域的管理者问个清楚。如果出了个靠吸劳动人民血汗来换取上级的肯定的狗杂种,那他也不介意弄脏自己的双手。至于可能耽误的战机?(同时必须指出,他当时离上面安排的作战位置已经很近了。并且剩下的时间也很充裕,这次临时休整并没有影响到战局的整体部署)Nmd,老子就是为了这些人才带队奔赴前线消灭资本主义的走狗。而不是为了让这些可怜人只是换了个奴隶主而已!
在一名士兵的带领下,他在一片残垣断壁中找到了负责管理这片区域的苏俄政委。他正在与其他人一起搜救着可能的幸存者。这片区域最近遭受了好几次大规模轰炸,很多人被埋在了废墟底下。
“政委同志,有人找你。”在看到这名疲惫不堪的政委时,他心中的愤怒已经消散了大半——欠缺打理的头发乱糟糟的,不少地方甚至打着结、眼角淡淡的黑眼圈依稀可以透露出这名政委有多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一身制服更是脏的不像样。这样的人……真的会是一个会剥削劳动者的人吗?
尽管如此,他依然需要一个肯定的答案。他经常在敌人空投的传单上看到敌人对他们压迫底层工人的讽刺,在战场上听到敌军指挥官赤裸裸的嘲讽:“在你看得到看不到的地方,你们这些所谓的共产党人正在用比我们还残忍的方式剥削和压迫劳动者,让他们饥肠辘辘的为你们这些蛮子源源不断的生产大炮、飞机、坦克、炮弹,好让你们这些混账把人类的文明砸个粉碎!”
他不会因为三言两语就改变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但是行军路上时不时就能遇到的饿殍、经常能听到有工人过劳死的报告、以及站在路边沉默的注视着他们行进的战争孤儿……他敢肯定,那个女孩还没满四岁。但是那双眼睛透露出的内容……他不愿多想。
他经常能在行军的路上遇到苏俄占领的工厂中传来的机器轰鸣声以及路旁田野里底层劳动人民辛苦忙碌的景象。但是他始终抽不开身走到他们身边去询问他们,问问他们的感受如何……也可能是因为他在害怕……?他也记不得了,那段日子真是太忙碌了。
而那天,鬼使神差的,他最后选择站到了那名政委的身前。开口向他询问道:
“政委同志,你知道那边的工厂里……”
他话还没有说完,这个矮他一个头的政委就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环境很恶劣。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我们日后会着手处理的。”
政委的语气十分平淡,也可能是因为缺少精力让自己的语气变得严肃一些?
“不是的,我希望你可以让工人们在这些日子里稍微休息一下。现在的工作环境…”
“很抱歉,我做不到。”政委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清晰的表达了他的态度。
“为什么?”理所应当会有疑问。
“因为这是那些工人们的意愿,我无权让他们停下。”
“……?”疑问依然理所应当。
“唉……我当时也劝过,但是他们依然坚持要求工厂开工。你也许可以去找个工人问问,这比从我口里冒出的词更有价值。大校同志。还有,恕我冒昧,我得回去帮忙了,告辞。”
“……”
“我想知道你们的真实想法。”就这样,他回到了工厂,拉着一个老工人问道,“你们为什么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同志,你知道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多久吗?”但老工人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是回敬了他一个问题。他不由得微微一愣,这个回答是他没想到的。
“我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久到我老伴都走了,只剩我一个老头子在这世上。他们都说,共产主义就那样了,不可能东山再起了。但是我就不信那个邪!你看!这不今天共产主义的洪流又回来了吗?你们又来把我们头上那些作威作福的寄生虫都赶跑了,这次可不能让他们再回来了!我这把老骨头可熬不到下一次了!至于那些小伙子们他们更性急,他们现在就想要见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哈哈,但是急不得啊,急不得啊。”
说完这些,这位老人家重新看向了他。那双眼睛里透露出的神采令这位经历过无数场血战的老兵想要别开视线。但是他忍住了,他做到了。
“同志……请不要太担心我们。我们能照顾好自己的。我们不急,我们会撑住的。”
……
真是,光阴似箭啊。想到自己昨天颁布的为了庆祝革命彻底胜利从今往后这一天全球放假一天的法令……真希望他们能好好享受这一刻啊。或是与其他人相拥在一起,或是扔下工作在酒馆里喝个酩酊大醉……都挺好的。
“嗯,大致就这样吧,具体的细节交给下面的人。让他们去实地考察一下再做详细决定。”看完规划图,总理认可的点了点头。这种事情交给莫斯克文准没错。
“那我就先走一步了,总理,解放日快乐。”这一天的节日取名为解放日,意味纪念人类打破了枷锁,迎来了解放。
“解放日快乐。”
随后,办公室里只剩下了钢笔在纸张上游走的“沙沙”声,或是时不时传来的键盘敲击声。电脑这东西是他要求加的,前任总理不喜欢用电脑办公,不过他觉得无可厚非,哪个适合用哪个。
三个小时眨眼就过去了,新任总理又抽出了一张文件准备处理。这些都是他在美国本土征战时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有像这张一样,前任总理留下来的问题。
关于前任总理,他的情感很复杂。平心而论,前任总理不是什么好人——不过现任总理自认为自己也不算是个好人。不过嘛,他们也说不上是坏人。是他提拔了自己,也是他捅出了天大的篓子……
压下自己心里复杂的情感,现任总理长出一口气,开始检阅起这份文件:
非洲复兴计划。
在近代史时,非洲遭到了欧洲殖民者的残忍殖民。各种对当地财富的掠夺以及血腥的三角贸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基础。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成功的重创了欧洲的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也就是主要的非洲殖民者。但是非洲依然没能借助这个机会完成彻底的独立。甚至许多独立的非洲国家依然受到前殖民者们间接甚至直接的控制。而即便是完成了彻底独立的非洲小国国内局势也动乱不堪,大大小小的战火遍布整个非洲大陆。中非与南非更是重灾区。
因此,我提议,在向大洋洲和美洲发起进攻前,我们可以考虑先解放非洲的人民。一但我们在日后的战局里陷入僵持阶段,那么非洲的资源与人民可以成为革命胜利的又一重保障。
以下是我个人拟定的计划:
首先,让第三集团军从中东开拔,抵达北非与我们的埃及盟友会合……
这份计划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可行性极高……就是出现的时间不太对。看了一眼这篇报告撰写的时候:冰岛战役前夕。难怪……看来一会得叫几个人来把一些前总理的东西挑出来处理掉……不过这个计划倒是可以改一改然后再拿去用。因为眼下非洲实际上还没有完全解放,只有北非那块子完成了解放。而且还是靠他们自己解放了自己……那仗打的让总理血压高了不少,就差一个电报飞到埃及共产党那边问他们在打什么了。整个伊斯兰世界打个反动派加个以色列有那么难吗?这打完还成大残了……血压高了。
所以现在不太能指望靠非洲人去解放非洲人。还是得调一支苏俄的集团军过去处理一下……就驻扎在中欧的第八集团军吧。一会发个电报,让他们去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那边集合。到时候让埃及共产党的人给他们带个路过个撒哈拉,然后把中非和南非的剥削者和军阀一个不剩的吊死在路灯上。之后就让第八集团军留在那边搞下建设。
虽然今天本来应该是法定的休息日……但是一想到数不清的非洲人民将会因此获得人生中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获得第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吃上第一顿饱饭……还是让同志们再辛苦一下吧。不过也不能只从北非进军……再让太平洋舰队抽点人从南非登陆吧,这样一来双线进攻,一定能尽快解放整个非洲。
电报发出,百万大军随即开拔。而配套的后勤人员也是开始忙碌了起来……
不过说起来,这份计划的拟定人倒是不简单:前苏俄陆军元帅,库克夫将军……现任总理对这位以前的上级也有不少的想法。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得处理掉这些政务。它们与几十亿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克里姆林宫的总理办公室里,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钢笔的“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