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时隔二百五十年,常洛又要重新设立宰相,在朝野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

常洛召孙承宗到文华殿觐见,开门见山说道:

\"先生百官之首,士林领袖,道德文章享誉海内外,本朝第一任宰相,还得先生做。\"

孙承宗虽然不久刚挨了一通批,但是该打太极的时候还是照打不误,他说道:

\"陛下有命,臣本不敢辞。但太祖定下的体制,是子孙后代永不许设丞相。臣实在左右为难。\"

常洛毫不客气说道:\"孙先生不要总是拿太祖当挡箭牌,太祖虽然圣明,却也管不了三百年后的事。\"

\"朕意已决,改组内阁,重设中书省。\"

\"以先生为中书省左丞相总揽全局,居中调度。以袁先生为右丞相,负责中书省日常事务。以徐光启、洪承畴、温体仁、周延儒、杨嗣昌为参知政事

\"徐光启主管外藩及西洋事务,对接礼部。洪承畴主管九边及腹里军事,对接兵部。温体仁主管财赋傜役事务,对接户部。周延儒主管农工商事务,杨嗣昌主管漕运驿站,对接工部。\"

孙承宗怔怔地听着,简直应接不暇,问道:\"刑部呢?\"

常洛说道:\"内阁改组为中书省之后,主管两京十三省的政务。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改组为御史台,负责侦办、审理、监察官民扰乱纲纪事。在中书省、御使台之外,再重设枢密院,以熊廷弼为枢密使,负责战时指挥、调度。\"

孙承宗这才意识到,皇帝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一个通盘考虑,准备着大干一场了。

如果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都能够如愿设置,并且各司其职,那么此前种种政出多门、责权不清、推诿扯皮的事就能大大减少,国家气象必定为之一新。

当年太祖耗费近二十年时间,步步为营,废中书省,废丞相,拆分五军都督府,广六部,为了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不惜制造胡惟庸李善长党案,杀得人头滚滚。

时隔二百五十年之后,皇帝却又重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会不会重蹈当年大杀功臣的一幕?

孙承宗熟知国朝典故,深知权力之争的血腥残酷,杨宪、汪广洋、胡惟庸、李善长无不死于非命。

孙承宗不能不心有余悸,脸上不由自主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

常洛看透了孙承宗的心思,说道:\"天下的事太繁杂了,大小事务皆由朕一人裁决是根本行不通的。\"

\"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重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就是为了广用人才,使各种政务及军国大事快速决策,快速执行。\"

\"国家自有章程制度在,卿等尽管放心大胆地做事,绝不会出现动辄得咎的情形。\"

孙承宗回到文渊阁,向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洪承畴传达了皇帝的旨意。

被皇权压制得太久了,这些朝廷重臣在面对唾手可得的权力时,最先的反应竟然是害怕。

从古至今皇帝总是恨手中掌握的权力太少,像这样主动分权,还真是破天荒头一回。

徐光启说道:\"孙阁老,如此一来,我等做事的分寸在哪里?会不会一不小心就逾越了界线?\"

孙承宗苦笑道:\"陛下所思所想天马行空,不是我等能琢磨明白的。我也不敢推辞,怕又惹来一顿痛批。\"

温体仁、周延儒、洪承畴毕竟年轻,更多的却是跃跃欲试。

常洛雷厉风行,三天之内下了九道谕旨,命孙承宗、徐光启等遍查秦汉隋唐两宋旧制,着手筹备内阁改组为中书省的事宜。

整整七八天的时间,孙承宗、徐光启、温体仁、周延儒、洪承畴都吃住在文渊阁后面的院子里,夜以继日地忙碌。

常洛命御膳房把他们每天早中晚的三顿饭都管了,顿顿美味佳肴,极其丰盛,除了赐饭之外,还隔三差五赏银子。

孙承宗打趣道:\"陛下一向俭省,天天赏这么好的饭菜,吃得我心里直打鼓啊。\"

众人都哄堂大笑,\"谁说不是呢。\"

袁可立在河南清丈田亩,奉调回京,泰昌四年六月初九到了京郊。

朱由检受命前往迎接,远远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一品麒麟官服,身形瘦削,踩着小碎步急趋过来,忙拱手道:

\"袁先生一路辛苦了,父皇命我在此迎接。\"

袁可立赶紧深深还礼,\"陛下厚爱,折煞老臣了。\"

朱由检请袁可立登上金辂同乘。

袁可立坚决不肯。

朱由检道:\"这是父皇特意交代的,也是父皇器重肱股老臣的一片心意,袁先生就不要推辞了。\"

袁可立只得从命,登上金辂之后,几次谦让才终于在下首坐了。

朱由检亲自斟了一杯茶,捧给袁可立,笑吟吟说道:\"父皇说袁先生在河南清丈田亩殊为不易,在畅香轩备了宴为先生接风洗尘。\"

袁可立诚惶诚恐地双手接了,说道:\"陛下总是这样厚爱,教臣何以为报!\"

朱由检说道:\"父皇正大刀阔斧改组内阁,重建中书省,拟任命孙先生为左丞相,袁先生为右丞相,将来倚重二位先生的地方多的是。\"

袁可立最是看重国家体制,在河南听到将立皇五子为太子的传言之后十分不安,连夜写好了奏折,准备第二天送到京师去询问真假。

结果第二天,内官监掌印太监王朝用就到了,向他通报皇帝将立皇五子为皇太子。

袁可立急得跳着脚大叫:\"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三百年来从无此先例,袁某绝不奉诏。\"

王朝用说道:\"陛下心意已决,袁阁老就不要讨这个没趣了。\"

袁可立愤然道:\"君父有过,臣下不谏,是何道理?\"

当即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奏书,要王朝用代为呈上。

常洛看了袁可立的奏疏之后,大感头疼,不批不答,留中不发。

袁可立不依不饶连上七道奏疏,力陈不可,三天后却在邸报中看到,皇太子册立大典日期已定,就在明春三月初九。

袁可立气坏了,给孙承宗写信,问他这个首辅是怎么当的?如此不合礼制的事为什么不以死相争?

并且扬言要回京谏阻。

袁可立奉召回京,刚到京郊,皇五子就来迎接,坐在金辂之中显得尴尬而局促。

朱由检饮了一口茶,五指轻轻地敲击着椅靠,说道:\"先生关于立储的奏疏,父皇让我看了,看完之后血脉贲张,真乃世间少有的雄文也。\"

袁可立生平最不怕的事就是得罪人,只要是他认为不公不义的事,哪怕是天王老子,也会拼死抗争。

\"殿下恕罪,这是臣的本分,储位天下根本,有不合礼制处不敢不谏。\"

朱由检道:\"我知道,我并没有责怪先生的意思。但先生有所不知,实在是皇兄生性淡泊无意于储位,这才落到我的头上,并非我觊觎储位。父皇此举,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木已成舟,请袁先生不要再追究此事了。\"

袁可立问道:\"请问殿下此言,是秉承陛下的旨意吗?\"

朱由检道:\"非也,是我的意思。\"

袁可立回道:\"殿下恕罪,臣断难从命。\"

朱由检叹息一声,说道:\"袁先生要谏就谏吧,只是能不能别在今天的宴席上谏?\"

袁可立问道:\"为何?\"

朱由检答道:\"父皇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忙得脚不沾地,难得今日得了半日闲,就不要坏了父皇兴致了,就算我求袁先生了。\"

袁可立闻听此言,禁不住心中一动。

爱乐书屋推荐阅读:水浒:开局成为店小二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大暴君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风流神针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重生之岳飞传奇南宋出圈记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安西兵日记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我是大明瓦罐鸡我只是夫子(穿书)男主总想当我的腿部挂件他来自秦朝世子很凶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雄兵连之再世周瑜凤凌天下甲斐的野望回到明朝做权臣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大楚皇权万古第一战皇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身为洗冤司司正,破个案子很合理大唐小郎中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明末疯狂三十六计之三国群雄争霸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穿越水浒之雄霸天下逍遥小相公王朝的腐朽梦回大长安开封府胥吏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绝宠小医妃:王爷,来一针新贞观造反录千宋老子就是要战争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超级特种兵之王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金玉良缘,绝世寒王妃一统天下之乱世英雄
爱乐书屋搜藏榜:武道凌天大周少卿毒妃重生之杀伐穿越原始之魂三国赵云之子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我的公公叫康熙我的草寇人生三国: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不愿长生的徐麟无双世子爷三国开局就让董卓下不来台克跑传记最强帝王养成系统深宫宠爱:小丫头,给本王暖脚大宋之最强纨绔猖狂庶女,邪王赖定小医妃我是大明瓦罐鸡女国公种田一二事执魏红楼之意难平开局长生不老,看遍世间烟火贞观长安小坊正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住手啊!汉室不是你这样狂扶的绝佳嫡妻盛世嫡妃(木兰听雨)北宋不南渡锦绣凰途:毒医太子妃红楼春大明:宁愿被人遗忘的大明皇孙从我是特种兵开始签到大明:我朱允熥,监国大明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红楼败家子:我贾宝玉,又想纳妾了大明政客神医农女:傲娇夫君,惹不起!大宋天子之从征服水浒开始我的老婆是土匪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红颜乱,纨绔王爷的宠妃大唐至尊龙帝我麻了:穿越到古代带着狙三国之关平当老大系统派我来抗战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长平长平暄和皇贵妃传
爱乐书屋最新小说:为了活下去,当兵进军营你确定你是始皇帝?大晋烟火我锦衣卫办案,老朱也拦不住乾宫深帷从贞观开始征服世界刘循:从杀刘备开始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穿越大乾:老登,我要当咸鱼锦绣谜案录晚唐:归义天下明天再启我要改变历史!大成公子浪漫三国行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我在宋朝造电机狗在楚营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长刀在手袁燕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大唐:晋阳小公主是我的心尖尖从穿越汉少帝刘辩开始,无敌诸天你呀就缺一味药春秋发明家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挥鞭断流百越王开局朱高煦围城,忽悠他当皇帝贪贪贪贪贪贪贪空大清在异世争霸天下的历程从皇宫开始兴风作乱红楼:穿越大脸宝的悠闲生活龙魂枪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回到古代从一无所有开始锋戈之风起云涌乱世风华之巾帼英雄三国黄巾小兵三国:开局典韦护身,我无敌了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赵匡胤,你说你老婆是我妈?穿越大唐,开局拜师孙思邈洪武的悠闲生活炎朝绮梦:我和九位女帝的故事玄黄破历史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