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兴旺,盛兴业,盛兴家,元弘恭等人,本是只关心自己生计的农民,他们从未想过自己有一日还会胸怀天下。
几人跟着元盛历练之后,眼界不再是家乡的一亩三分地,对于受苦受难的百姓,他们也在想尽办法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这寒冷的冬日,许多底层百姓在饥寒交迫之下,冻饿而死。与此同时,各地的贵人们,开始享受一种风靡大乾的新吃食。
那就是火锅!
在天寒地冻的日子,有什么事情能比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更重要呢。
自从火锅在东来顺推出之后,只有最初时遇冷,在东来顺搞了一些捆绑销售之后,彻底流行起来。
刚开始,大家不敢尝试辣,火锅销售有些缓慢,在东来顺各种营销后,人们开始逐渐接受火锅。
接手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东西越吃越上瘾。
今天吃完明天还想吃,根本停不下来。
东来顺的各家分店都赚得盆满钵满。
外面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朋友们坐在一张圆桌旁,桌上摆满各种各样的食材,有新鲜的蔬菜,嫩滑的肉,鲜活的鱼,还有各种豆腐,豆皮,豆干和面食。
火锅的热气在空气中弥漫,每个人的脸上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红晕。
伴随着火锅的沸腾,人们的谈笑声,筷子碰撞的声音,不时传来。
火锅的香气从滚动的锅中飘出,刺激着每个人的味蕾,喜欢吃辣的吃红油火锅,不喜欢吃辣的吃清汤火锅,每个人的口味都能得到照顾,火锅的香气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食材煮好后,人们纷纷夹起喜欢的美食,蘸上自己喜欢的调料,开始大快朵颐。
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让人彻底忘记冬日的寒冷。
在这样的季节,火锅不但温暖了客人们的胃,还温暖了朋友们的心,一帮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谈天说地,交流感情。
本来冬日不喜欢出门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东来顺,品尝这独一无二的火锅。
所有人都在好奇,到底是哪个天才,找到了辣椒这种调味料。
到底是哪个天才,发明了火锅这种吃食。
到底是哪个天才,发明了鸳鸯锅。
火锅太匹配冬天了!
大乾帝赵晋正和自己的淑妃一起吃火锅。
淑妃夹了一块涮好的小羊羔肉放到赵晋碗中,“陛下,您尝尝这小羊羔肉。”
赵晋吃了一口,十分享受,他说道:“嗯,不错,发明这火锅的确实是个人才。”
淑妃赶紧介绍道:“我听说这火锅是一个叫元盛的读书人发明的,他为了照顾不吃辣的人,还专门发明了一个鸳鸯锅。”
“元盛?”赵晋想起来了,是那个发明元氏犁的,也是发明玻璃和玻璃镜的人。
当然,也是赵启成要杀的那个人。
这样的人才,死了倒是可惜,说不定以后还能发明出什么新鲜玩意儿。
还是让他好好活着吧。
一个年轻人不好好读书,竟瞎站队。
赵晋不再想,开始认真品尝火锅。
不知道谁传出来的消息,皇宫里的皇帝和娘娘都很爱吃着火锅,这让东来顺的火锅更加火爆了。
曹掌柜因为这事,做到首席大掌柜,彻底统管冀州所有的东来顺。
人一旦养成吃辣的习惯,吃其他的饭食就想吃辣,元盛的辣椒酱因此大卖。
元盛的一部分辣椒酱进入了粮油铺,一部分给了东来顺代卖。
之前转售元家的镜子和玻璃,吴正的等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元家开始批发辣椒酱,有头脑的人早就开始批发,辣椒酱以冀州府为中心,逐渐销往全国。
粮油埔里,人头攒动,在这寒冷冬日里,大家都想买点辣椒酱尝尝。
这可是宫中的贵人们都喜欢吃的美味。
尤其那些跟风的富户们,他们不能常去东来顺吃饭,但是买坛子辣椒还是轻轻松松,而且买来之后,可以一家人一起吃。
在这样寒冷的冬日,吃上这辣椒,身体都暖和多了。
很多人发现,元家的酱里的盐味特别好!
所有人吃饭都离不开盐,辣椒酱中的盐味不苦也不涩,比他们平时吃的好太多!
自从发现这个秘密后,元氏辣椒酱卖的更火爆了。
条件尚可的平民,也会买一罐来尝尝。盐味能下饭,辣味也能下饭。
它逐渐从贵人,到有钱人,到富户,到条件尚可的平民。
元家的辣椒酱开始铺满整个大乾市场。
山后村。
陈铜老爹陈长寿说道:“我还以为元盛这么好心呢,居然这么多钱收孙庆有家和张老太家的辣椒,原来他赚的更多啊!”
“一坛辣椒酱居然卖五钱银子!才给孙庆有他们这么一点?要不然说无奸不商,难怪元家这么有钱。”
陈铜想到元盛就犯膈应,“爹,你那些辣椒种子哪里搞来的?咱们来年也种辣椒吗?”
陈长寿一脸自豪,“之前我看孙庆有所有的地都种上了这玩意儿,我就觉得奇怪,我就留了个心眼,偷了一些种子。”
陈铜给老爹竖起大拇指,“爹,还得是你啊,明年咱们种上辣椒,也能跟着发大财了。爹,到时候咱们的辣椒也卖给元家吗?”
“卖啥卖,元家能卖辣椒酱,我们卖不得?元家辣作坊都是招的村里人,它里面的配方又不难,我来回套话,早就弄清楚了。到时候咱自己做辣椒酱,咱们自己卖。”陈长寿敲了敲烟锅子。
陈铜更佩服老爹了,老爹是真厉害,居然将元氏辣椒酱的配方都搞到手了。
“爹,明年种上辣椒,咱家也就有钱了,到时候迎雪一定愿意嫁给我。”陈铜想到迎娶付迎雪,就全身充满力量,恨不得立马冲到田里去种辣椒。
陈长寿瞪了一眼没出息的儿子,“那个女娃有什么好,她一心想着的都是攀高枝,她就想嫁元盛,她心里根本就没有你,你娶她作甚?”
“再说了,如今咱们村的单身青年水涨船高,外村的漂亮姑娘恨不得都嫁进来,你还愁娶不到好看的?!”
陈铜没还嘴,但是他只想娶付迎雪。
第二年开春,山后村涌现出一堆种辣椒的。
元来福知道后,立马找里正,召集乡民们开会。
元来福已经今非昔比,如今也是有些眼光的,他说道:“这么多人种辣椒,明年肯定得降价,我丑话说到前头,这辣椒我们未必收购,收购价格到时候跟着市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