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满清众多将领和开国能人对皇太极这样对待一个明朝将领十分不满,皇太极就说我们最大的目标是夺取中原,但一直没有一个引路人,今天得到了一个引路人,难道不值得我这样去折节下拜吗?这个时候的满清众多将领才明白了皇太极的良苦用心。
之前说过跟随洪承畴一起投降的还有一个叫祖大寿的,这个祖大寿可是第二次投降了,之前投降了一次但是随便跟皇太极编了个理由就一去不复返了。皇太极仍然非常的挂念他,他曾经说过,只要祖先生再回来,我是不会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的。皇太极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只要你投降我不会为难你。但是祖大寿的风格是杳无音信。
直到这次祖大寿说:“我知道自己有罪,罪该万死,我跟洪承畴的情况还不一样,之前大凌河已经背叛了一次了,实在是该死。”
皇太极不慌不忙说:“祖先生,是的,换了别人我肯定不给他留任何机会,但是你,我还是下不去这个手,我不想损失你这样的人才。我曾经跟我的部下说,见到祖先生不能放冷箭,一定要生擒。”
这里面有两个细节,一个是这个祖先生,实际上是对祖大寿的尊称,一般在汉人的文化里面,先生就是老师的意思,还有就是生擒,他的意思是说你放心的投降我不会杀你的。这时的祖大寿没有任何的理由连连口头谢恩,但是虽说投降了,最后其实也没有帮着皇太极谋划什么,反而是皇太极给他的恩遇是很高的,我分析可能是因为前半辈子跟着明朝打清朝,后半辈子背叛了明朝,这个人是很纠结的。当然皇太极也明白,因为像他这样的人,虽然不为我所用但是只要不为我的敌人所用也就行了。
事实证明祖大寿和洪承畴还是洪承畴更对皇太极有用。
皇太极跟洪承畴交谈的时候问了洪承畴几个问题,其实问的就是我怎么样才能夺得天下,因为现在天下目前分成了三块,一块是明朝就是崇祯皇帝的地盘,还有就是满清也就是目前皇太极的地盘,还有一块是李自成的,但是目前看来这个农民李自成的势力是最大的号称有百万大军了,皇太极这块实际上是有点想法的毕竟自己这边没有百万大军。至于明朝他知道明朝的精锐已经都被他们这边给歼灭了。但是怎么跟李自成打仗他是没有思想准备的,也不知道该怎么打。
说到这边洪承畴说大清如果想打进山海关取得天下他有三条建议,
洪承畴说:“这第一个就是现在天下有三个政权,一个是大顺的李自成,一个是大明的崇祯,另一个就是陛下您。你和李自成都是要打进北京城的,崇祯我知道大明的实力肯定抵挡不住李自成的军队的,但是我的建议是让李自成先行入关。”
当说完这话的时候皇太极明显不高兴了,但是没有表露出来只是问了一句,这是何意啊?
洪承畴说:“我剿匪多年跟李自成打过交道也知道他们的优势劣势,他们虽然有百万义军,但是说到底无非就是揭竿而起的草民,他们虽然骁勇善战势不可挡他们基本没有什么纪律之说,但是他们没有做好治理天下的准备,而且即使他们进攻北京之后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我估计不出一年李自成就会打进北京,因为这个时候大明已经没有可以抵御的军队了,即使他进入北京之后他也会兴奋过度,这种空前的胜利也会让他和他的那些来自于乡下的起义军陶醉的不知如何是好。如果这时候皇上突然率兵南下,那就如同秋风扫落叶,摧枯拉朽,轻而易举。”
皇太极这时候眉头舒展开了,当时就说了一句,有道理。皇太极说先生继续,洪承畴接着说:“李自成虽然是反贼,但是他是汉人,您这边虽然是君但你是满人。汉人的心往往向汉,这也是您不利的地方,所以你出兵的最佳时间就是李自成先行攻陷北京之后,这样你就可以行王道,到时候会说,我夺取的是你夺取的大明的江山,我是勤王师,剿叛贼,承天应命,顺理成章啊,这样就可以减低内地的抵触心理了。”
皇太极连连说好。让洪承畴接着说,眉头舒展的更开了。
洪承畴接着说:“第二个建议是如果皇上率兵南下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明朝的皇陵,宗庙和祠堂,千万不要兵马践踏,李自成当年的一大败笔就是他捣毁了凤阳皇陵以及文庙和祠堂,这样他就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读书人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们是有思想的人,之后皇上治理国家还要靠着他们啊,因为如果没有读书人的参与,李自成的势力就是一堆草寇他掀先不出多大的浪。第三条建议就让皇上当心吴三桂,因为现在吴三桂有步兵15万,关宁铁骑更是骁勇善战,也有5万,战力跟皇上的八旗军相比也是有增无减,目前看来就是大顺跟大清争夺这天下,那吴三桂就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倘若这二十万如果投靠了李自成就是他李自成夺得天下,如果他投靠了皇上则是我大清朝夺得天下。“
洪承畴说完之后,皇太极直夸洪先生的智谋胜过30万大军,你这入关三议,称赞先生为天人。当即就立下了让李自成先进北京,和对吴三桂以及前明那些宗庙古祠的大政方针。皇太极这回再也不苦恼了这件事情。
皇太极说他虽然不是汉人,但是他要建立一个各族一体的大清王朝,让满人,汉人,蒙古人,天下人都过上太平日子。看看人家这格局,你说他不取天下谁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