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和他老爸雍正皇帝之间,其实有着不少的区别。如果要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对待满汉官员的态度。
雍正皇帝,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工作狂”,他的心思可是相当细腻。由于他对满洲亲贵的不信任,所以他大力任用汉人,尤其是那些聪明能干的汉人。比如田文静、李卫、张廷玉等,这些名字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人物。雍正皇帝把他们提拔到重要岗位上,让他们在朝堂上大展身手。这样一来,满汉之别在雍正时期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
但是,到了乾隆皇帝这里,情况就有些不同了。乾隆皇帝接手的是一个已经基本稳固的江山,他不像老爸那样整天忙得团团转。乾隆皇帝心想:“这江山可是咱们满洲人打下来的,凭什么让汉人独占鳌头?”于是,他开始逐渐调整用人政策,更加倾向于重用满洲亲贵。
有一次,乾隆皇帝在御花园里散步,突然想到这个问题,不禁自言自语道:“父皇英明,但朕也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江山稳固,自然应该让满洲兄弟们多出一份力嘛。”
旁边的一位太监闻言,赶紧附和道:“皇上圣明,满洲亲贵们确实更值得信赖。”
乾隆皇帝点了点头,心中暗想:“没错,满洲人打下的江山,自然应该由满洲人来守护。”于是,他下令逐步调整朝堂上的人员结构,让更多满洲亲贵担任要职。
当然,乾隆皇帝也不是完全不信任汉人。毕竟,像张廷玉这样忠诚能干的老臣,乾隆皇帝还是很器重的。不过,总体来说,乾隆皇帝更倾向于让满洲人担任重要职务,以确保江山的稳固。
心里头那个念头,就像一根草一样,怎么也拔不出来。表面上,他对汉人大臣们亲热得不行,一个个都封官许愿;可背地里呢,他琢磨着一定要让满洲亲贵在朝堂上占据优势地位。毕竟,这江山是满洲人打下来的。
张廷玉这老先生,可不是一般的精明。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退一步。他跟鄂尔泰那种只会拍马屁的人不一样,一看皇上对自己的态度有点微妙的变化,立刻心领神会。于是,他老人家以年迈为由,上了一道奏折,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乾隆皇帝接过奏折,眉头一挑,心想:“这老先生真是识趣啊,不过……”他心里盘算着两件事:
第一,军机处的富察傅恒还需要张廷玉这样的老臣辅佐。富察傅恒虽然是满洲亲贵,但毕竟年轻,需要有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在旁边指点一二。
第二,张廷玉在朝中威望极高,可以说是汉官集团受重用的象征。留他在朝,可以缓和满汉官员之间的矛盾,稳定朝局。
于是,乾隆皇帝把张廷玉叫到御书房,满脸笑容地说:“张先生,您这是哪里话?国家正需要您的时候,怎么能说退就退呢?军机处的事务繁重,这些小辈还需要您的指导啊。再说,您的威望无人能及,留您在朝,对满汉官员都有好处。”
张廷玉一听,心里明白了几分。他叹了口气,说道:“皇上如此厚爱,臣实在难以推辞。既然如此,臣愿意再为国家效劳几年。”
乾隆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心里暗自得意:“这老先生果然识趣,这样一来,朝局就稳如磐石了。”
就这样,张廷玉只好又留在朝中,继续为大清效力。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终究有一天要退下来,让年轻人去挑大梁。但在此之前,他还是要尽自己的一份力,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转眼间,时光飞逝,来到了乾隆十四年。皇上终于松口,同意张廷玉退休了。按理说,以张廷玉的资历和功绩,退休时应该风风光光,如同夕阳西下,余晖满天。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反而生出了不少是非。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配享太庙”这个看似荣耀的称号。
此时的张廷玉,已经七十多岁了。宦海沉浮了一辈子,他曾被皇上捧上天,也曾受过白眼。如今,富贵权位对他来说早已如过眼云烟,他更看重的是身后的名声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当年先皇世宗曾答应让他配享太庙,这一承诺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久久不能释怀。
外界对张廷玉能否配享太庙的资格议论纷纷,各种流言蜚语也传入了他的耳朵。这让即将退休的张廷玉坐立不安,心里像揣了个小兔子,跳个不停。他想,自己步入官场以来,始终遵循一句话:“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意思是你就算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得恰到好处,也不如保持沉默,因为官场上,话多了难免出错,一旦出错,麻烦就来了。
于是,张廷玉决定,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这个荣誉。他心想:“我这一生,忍了多少,沉默了多少,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但他也知道,这事不是那么容易办的。皇上虽然同意他退休,但对“配享太庙”的事却迟迟没有表态。
张廷玉在家里踱来踱去,心里盘算着:“要是能配享太庙,我的名字就能永远刻在历史上,子孙后代都会记得我。但如果争取不到,岂不是前功尽弃?”他越想越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是否值得。
可是,人一老,心就乱。张廷玉越老越糊涂,越糊涂越着急。他决定给皇上上个奏折,希望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写了满满一篇奏折,里面不仅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堆感谢的话,还特别提到:“臣恐身后不得蒙荣,外间亦由此议论纷纷。请皇上遵循先皇遗命,让臣配享太庙。”
不仅如此,张廷玉还怕乾隆空口无凭,竟然在奏折上写道:“臣愿免官寇首,请皇上赐一词为证,臣脱帽磕头,请皇上务必给予凭证。”乾隆皇帝看完这篇奏折,顿时勃然大怒。心想:“自古皇帝赏给臣子的荣耀,完全凭皇帝的心情。我想给你就给你,不想给你就不给你,哪有你这么不要脸的呀?你这是活到头了吗?”
乾隆皇帝气得直拍桌子,但随即冷静下来。他想:“如果我现在发作,坐实了外界的议论,不肯让张廷玉配享太庙,那不仅是对先皇遗命的不敬,还会激起无数的非议。大清以孝治天下,我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坏了规矩。”
于是,乾隆皇帝咽下这口气,没有发作。他颁布了一道御旨,郑重其事地写道:“朕保证,一定让你配享太庙。”为了表示诚意,他还赐诗一首,诗曰:“先皇遗诏为亲,此去国恩或过之。你放心,有先皇遗诏,让你配享太庙,我一定把你搁那里边儿啊,你放心吧。”
张廷玉接到这道御旨和御诗,心中终于踏实了。他心想:“皇上果然英明,知我忠心。”而乾隆皇帝则在心里嘀咕:“你这老头子,真是让人头疼。”
可以说,乾隆皇帝这次真是给足了张廷玉的面子。但这也让张廷玉明白了,官场上有时候还是要少说多做,毕竟“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