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要从几人在路边等的渐渐没有耐心说起,关东城说是去打猎,其实什么也没有猎到,空手回来的。
嗯……也不算是空手,找了点蘑菇兜回来的。
好在他们的陶罐还没丢,简单的撒了把米下去,煮了点蘑菇野菜粥将就着吃了点,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说实话,这个时间其实并不晚,不过他们在路边等待的时间太久,有点度秒如年的感觉。
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就在几人逐渐绝望时,不知是谁突然站起来叫了一声:“有人!”
几人瞬间打起精神,顺着他的有眼光看过去,只见那弯道处的确有一个人影正往这边来着。
对于快要绝望了的几人来说,这名男子就如同是绿洲之于沙漠旅人,几人眼中迅速迸发出希望,瞬间把目光移向了关东城。
方间明几个现在很是习惯关东城做决定,什么事情下意识的要去寻求他的意见。
这会儿就是在等候关兄做决定。
这会儿他们正处在一个斜坡上,那人看起来不远,实际走近还是要那么点距离的。
几人目光灼灼的看着来人,稍稍近了点,很明显有些失望,因为他们看清楚了,那人是个农夫,正扛着锄头往山上走。
关东城左右看了看,不知道这名农夫要耕种的地到底是哪块?
他心里着实着急,干脆起身迎了上去。
……
李四是一名地道的农夫,这天他在家吃过饭,心里惦记山上那块地里的庄稼,平日里人不去,山上野物总会出来祸害庄稼,为了多口收成,他不得不跑的勤些。
按理说这会儿大家都在田里忙着,山上的地每年他们都是听天由命,有空的时候才去看看。
家里这会儿田里刚刚忙一段落,他顾不得辛劳,扛着锄头就上山来,准备看看种的豆子都出来了没有。
老远他就看见上面坐着的几人,说实话他印象中当年土匪就是这个形象,乃至于他心里一度的想转身就走。
可家里几张嘴等着庄稼吃饭,压力使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山上走。
心里则是为了避开这几人,决定早早的从其他地里绕过去。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两方人都很谨慎,处于互相观察的阶段。互相注意着对方的言行,随时准备应对。
这会儿走的近了,李四终于注意到了他们的情况,有马,还有这么多的行李,应该不是恶人。
正在他这么想的时候,对面一名男子突然起身往他这边走来,这让他不自觉的放慢了往前走的脚步,同时卸下了肩上的锄头握在手里,紧张的盯着那人的行动。
让他松口气的是,其他几人并没有跟着上来,那就看看他们要做什么。
好在来的那人很客气,主动告诉他他们是去往登州府的秀才,路上行至此地,马车坏了 ,想要得到他的帮助。
李四是个粗人,他判断好人坏人自有一套他的标准,用他的标准来说,这人……可信。
况且这会儿他顺着这人指明的方向,确实看到了他们的车架和车厢。
直至这会儿他才放下了心中的警惕,开始关心起来他们如何下山。
据他所知,此地往前走十里才有一个大点的镇子,其余最近的也就是他们的村子,在山下面。
可……他们这么多东西,该怎么弄下山?
思考起解决方法的他,这会儿完全忽视了其余几人的恐怖,甚至还跑去马车厢查看了一番。
“你这车厢我也不知道能不能修,我自己不太懂,不过我们村子李娃儿是个木匠,并且手艺还不错,说不定他能补救一下。”
前一句话把关东城说的失望的不行,后一句又让人升起了希望。
从听他说村里有木匠开始,关东城就决定了,今晚去山下村子借宿,同时恳请村里的木匠帮他们把车驾和车厢修好。
这会儿他也顾不上冒昧不冒昧了,直接开口问道:“李兄,我们可不可以去你们村借宿两晚?等车修好了我们就离开!”
“可是……我家实在简陋,村里人家都穷,怕你们不习惯!”
“怎么会不习惯,我们自己这一路也是风餐露宿过来的,能有片瓦遮身已经非常不错,就是怕给你们家添麻烦!”
那李四看了看他们几人,又看看大包小包的行李,心里深知错过了他,他们在这里怕是难遇到人影。山间气候多变,万一生病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时心软,就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并且再三的和他们说,他们村子很穷,希望他们看到的时候不要嫌弃。
这会儿的方间明几个来说,这就相当于意外惊喜,原本他们都以为要在山里搭棚子过两天了,没想到还能有村子借宿。
这一路上他们其实见过了不少的村子,对于穷,几人心里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这个汉子一直在说他们村子很穷,他们大概也能想到那场景。现在也不是挑剔的时候,出来行路几个纨绔子弟学会了入乡随俗这个词,体面他们还是能做到的。
商量好了去处,几人把东西该分的分了分,能让马驮着的就让马驮着,不能驮的肩挑手扛,尽量把这些东西全部打包带走。
虽然他们几个不是干活的料,可那农夫习惯了搬搬抬抬,这点东西经过他的手打理,不仅全部打包的规规整整,留下来让大家拿的东西也不多。
在这之前,几人试着从下面把车架和车厢抬上来,结果根本抬不动。
试了好几次都没有走几步远,那汉子只能放弃,说是等会儿安顿好他们,他去叫村里人来帮忙抬。
关东城心里内疚不已,本来是他们的事情,现在搞的还得拜托别人去麻烦人,都怪几个小子没力气。
心里这么想,其实他也就是念头在脑子里过了过,实际上几名少爷已经很不错了,这会儿一人一个行李背着,一点怨言都没有。
收拾好所有的行李,几人跟着李四往山下走。
闲来无事便问起他们村子的事情。
据李四说,他们村子其实人不多,全村只有二十来户人,百来口人头,全村都是靠着耕种为生。
为了多收点口粮,今年他们特意把山上开了出来,种了些不挑地的豆类,期望多口粮食。
这也是他为何今天出现在山上的缘故,平日里山上这块地他们几乎是种上就不管了,一年收成全靠老天成全,雨水好的时候能多收点,雨水差了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可惜农民就是如此,年年把希望寄托于下一年,年年都不够吃的。
方间明几人想问问春阳府的双季作物为何在这里没有一点传开的迹象,后觉着不好,就没有问。
背后他们偷偷的问了关东城,关兄什么也没说,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说了句人心呐!
几人想来想去,心里琢磨了很久,才大致的有了点头绪。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点对于关东城几人来说,终于有了真实的体验。
为了带他们回村子,这汉子绕过前面的弯道后,直接带他们插了一条小路,据说从这里到他们村子一刻钟就到了。
可是也没有告诉他们这条小路会这么陡啊,没走几步,几人腿都仿佛不是自己的,每走一步膝盖忽闪忽闪抖个不停,就这还得小心留意着脚下的山路,免得一个不小心滑倒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