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贝多芬》第 543 话
“太棒了!”
伦敦交响乐团演出结束,观众们以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回应他们所受到的触动。
这无疑是一场大胆创新的编曲演奏。
无论是通过乐团大赛首次聆听还是久未欣赏其演奏的观众,都不禁频频点头。
对于熟悉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老乐迷而言,这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
“雷蒙·多内克指挥这次像是动真格了。”
“是啊,与以往那种平稳欣赏的感觉不同,今天有了很大变化。”
观众们对改变后的伦敦交响乐团充满好感,但雷蒙·多内克却直觉意识到。
自己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日子或许即将结束。
与之前维也纳爱乐和洛杉矶爱乐演出时观众的热烈欢呼相比,此次的反应略显平淡。
因为紧接着便是他无比渴望超越且期望与之合作的贝贝所率领的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
雷蒙·多内克努力坦然接受自己的局限,轻轻点头。
从接到理事通知时起,他就隐隐预感这场演出可能是最后一次,此刻反而有了一丝释然。
“辛苦了。”
“你们很棒。”
他与走下舞台的团员们相互致意。
他们曾被誉为顶级乐团,自然具备卓越的技艺。
若有问题,那也是出在自己身上。
怀着这样的想法,他至少为他们准备了能充分施展才华的最后舞台。
虽与他以往的风格不同。
但他认为这同样是有价值的事情。
所幸团员们似乎也对他的尝试颇为满意。
面带笑容地回应。
“今天真的是最棒的演出。”
“练习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真的很畅快。以后不能都这样吗?”
沉浸在仿佛身着量身定制服装般愉悦心情中的团员们提及下一场演出。
“是啊。”
明知没有下次。
雷蒙·多内克希望他们能与更优秀的指挥继续前行,延续希望。
## 柏林爱乐,绚烂奏响
“为期八天的伦敦格兰披治大赛即将迎来最后的高潮。还有比这更精彩的乐团来为其画上句号吗?那就是柏林爱乐乐团。”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大幕缓缓拉开。
“哇哦。”
柏林爱乐乐团别具一格的舞台呈现瞬间点燃了观众与观众们的期待。
全体团员身着低饱和度的深红色礼服,他们身后的大屏幕上火焰升腾。
贝贝低头致意,原本惊愕得静止不动的观众们顿时爆发出响亮的呼喊:“贝!贝!贝!贝!”
魔王抬起左手,查尔斯·布劳姆随之低头;抬起右手,谭允静则优雅行礼。
作为自 2023 年首演后便以最富激情与魅力着称的《火焰小提琴协奏曲》的两位主角,他们光彩夺目。
将美丽的金发向后束起的查尔斯·布劳姆,尽显火鸟的迷人风姿。
谭允静微微露出双肩,那与血与酒致命色调相伴的身姿,撩动着观众们的心弦。
“这次……”
谭允静不禁回想起上次的乐团大赛。
当时查尔斯·布劳姆因严重的肠道疾病中途退场,为弥补空缺而疲于奔命的她在后续演出中出现失误。
尽管众多人为她的表现所感动,但对她而言,那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今天,她一定要奉献一场完美无瑕的演奏。
她心怀这样的笃定。
望向贝贝的目光坚定而毫无动摇。
与他在一起,她能够展现真实的自我。不必再迎合社会的目光,而是以最本真的模样存在。
因行动迟缓,在幼儿园、学校乃至社会中饱受欺凌与忽视的她,擅长隐藏自我,习惯察言观色。
直至参加柏林爱乐乐团首席选拔,她在那里遇见了贝贝。
起初只是敬仰。
那时的他虽年幼瘦小却充满自信,她只觉得他无比了不起。
入团之后,她才发现原本以为拥有天赋、权力与财富的他,实际上对音乐怀着无比炽热的热爱与执着。
她从中获得了勇气。
不再是单纯的敬仰。
她渴望像贝贝一样努力、自信,在每一个瞬间都全力以赴。
就这样,五年过去。
谭允静找到了自我。
原本没有一个朋友的她,收获了王小小、李胜熙、中村亮子、金达莱、车彩恩等珍贵的挚友。
曾经连表达自己想法都害怕得颤抖的她,竟敢让威廉·富尔特文格勒退位,助力贝贝坐上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之位。
尽管偶尔仍会习惯性地口吃,但已大有改善。
因为有一个真正理解她小提琴演奏的人。
有一个相信她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自己的人。
她才得以变得强大。
“在想什么呢?”
谭允静向手持指挥棒的贝贝问道。
小提琴协奏曲《火焰》对于谭允静而言,是能充分展现其才华的完美之作。
这是一首精心编排的曲子,细腻地处理着演奏者最擅长的音色、喜好以及极限。
相反。
谭允静不断询问贝贝所期望的演奏效果。
正如他成就了完整的她。
她也希望能成就完整的贝贝与柏林爱乐乐团。
就这样,指挥与演奏者的心念交融,铸就了完美的《火焰》。
随着指挥棒的挥动,音乐腾空而起。
贝贝的小提琴协奏曲 d 大调《火焰》。
冲向天空的火焰仿佛吞噬了太阳。
与血与酒相伴奔腾的乐团瞬间静止,失去太阳的世界被黑暗笼罩。
一片寂静。
贝贝双臂展开,伴随着一声巨响,演奏重新开始。
宛如黑暗中唯一的曙光。
展翅高飞的火焰如太阳般炽热,照亮了四周。
那股热力让草木燃烧。
即使是冰封的大地与北极的寒气,也在火焰的威严下消融。
所有乐器都无法触及血与酒所展开的宏大乐章。
谭允静的独奏开始了。
血与酒的歌声弥漫整个观众席。如同吞噬太阳的火焰一般,以压倒性的力量震撼着众人。
她的激情。
如《卡农》般宏大而笔直的旋律,容不下其他任何事物。
在那一刻,仿佛只有她与血与酒在歌唱。
“太棒了。”
等待自己演奏时刻的查尔斯·布劳姆点头称赞。
谭允静清澈而刚正的演奏与血与酒相遇,愈发鲜明,如今已只能用“震撼”来形容。
宛如贝贝一般。
“她一定理解了。”
正如贝贝理解她一样。
谭允静也理解并接纳了他。
他们共同演奏的这一刻,仿佛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唯有他们在歌唱。
那种感觉。
查尔斯·布劳姆早已熟知。
这也是他引领小提琴家查尔斯·布劳姆加入柏林爱乐乐团的唯一原因。
那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觉。
作曲家与演奏者完全理解彼此并进行演奏,从而吸引观众的瞬间喜悦,让他留在这里。
这是一种极致的沉醉。
一旦体验过,便无法自拔。
越是追寻,越是渴望。
因此想要独占。
当谭允静的演奏达到高潮。
查尔斯·布劳姆开启了火鸟乐章。
原本笼罩世界的火焰被另一股火焰阻挡。
宛如兄弟般相似的两股火焰相互制衡,翩翩起舞。
交出太阳。
面对火鸟的警告,血与酒短暂犹豫后发出冷笑。
谭允静的演奏加快了速度。
以统治世界的强大力量翱翔天际的血与酒越过苍穹,将湛蓝的天空置于脚下。
查尔斯·布劳姆亦不甘示弱。
他奋力挥动巨大的翅膀,追随血与酒。
血与酒转弯,火鸟便反向阻拦。
血与酒仿佛嘲笑他一般,喷出火焰。
两位小提琴家交替展开的演奏达到极致。
两只飞鸟吐出的火焰坠向地面。
打击乐器发出轰鸣以示威胁,弦乐器则像受惊的山雀般慌乱跳动。
一场宏大的较量。
让魔王露出了笑容。
在台下观看柏林爱乐乐团演出的阿里尔·扬斯表情凝重。
他熟知贝贝及其团队的实力,但自乐团大赛以来,他们仿佛跨越了某种界限,那种感觉让他无法释怀。
在 2026 年仅有两场演出的贝贝,通过此次乐团大赛证明了他在此期间所做的大量准备。
高朗与崔志勋。
查尔斯·布劳姆与谭允静等顶级演奏家的演奏固然令人惊叹。
但他们的实力本就在意料之中。
他也清楚柏林爱乐乐团的团员皆是顶级水平,但没想到竟能达到如此程度。
毫无差错、完美协调的声音。
每件乐器都如同一人在歌唱,它们的歌声在严密的编排下与其他乐器有机融合。
“怎么做到的?”
阿里尔无法理解。
即便熟知能完美掌控 120 件乐器的贝贝,也无法理解能如此完美执行其指令、如同一人般行动的柏林爱乐乐团。
即便有一位天才能够理解所有团员。
但所有团员又怎能在指挥的引领下创造出如此完美的和谐?
若有一位指挥能够促成此事。
那他或许堪称神明。
这是不可能之事,是难以想象的构想。
阿里尔·扬斯即便聆听着《火焰》,也无法理解他们。
并非他一人如此。
坂本龙一、玛丽·扬斯、布鲁诺·瓦尔特、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泽尔·巴鲁宾斯坦等大师们在聆听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时,同样在惊叹之余充满疑惑。
若真有音乐之神,或许才有可能。
乐团的完成度取决于指挥,但一个人所能做到的终究有限。
“真的,真的太了不起了,贝贝先生。”
“究竟是如何准备,才能每次都呈现这样的演奏?”
在筹备大交响乐团的过程中,难以预见未来的贝贝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团员们为其付出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事情。
演奏临近尾声。
以两位维奥尔琴手为首的魔王阵营竖起军旗。
激烈争斗的两只飞鸟最终倒下。
血与酒吐出太阳。
在光明终于降临的瞬间,观众们全体起立。
“太棒了!”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