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军户,学的都是杀人技。
他们虽然有勋位在身,却不从文。
你让他们战阵冲锋,他们以一当十。
可要是说写文章……
不是在座的众人瞧不起他们,
百家姓能默写出来,就算他们中进士。
千字文能流畅地背诵下来,给他们勋位晋升一级。
怎奈皇命难违,箱子被打开,一份份卷轴也分发了下去。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赢世民展开一个卷轴,看了内容险些气笑了,为了让其余人看得下去,只能强忍着说道,“虽然是打油诗,起码中规中矩,诸位也都看看,就当作放松消遣了。”
皇帝说是放松消遣,其余人心里也有了底,展开卷轴之后,也装模作样地品评。
“这篇整体还行。”
“这篇立意不错。”
“这篇的行文还算端正。”
“这篇的内容尚且可以。”
“卧槽,圈圈叉叉是几个意思?让我猜吗?”
就连赢世民也不断地自我反省:我他妈就是手贱,没事看它们作甚?交给内侍省就好了。这该死的牟斌,你就不能先筛选一遍,把拿得出手的进献给朕吗?
下意识的环视众人,三阁老一卷卷地看着,是不是地笑出声,还相互讨论。
“秦王美名代代传,南征北剿敢当先。平生威武安天下,永镇江山万万年。嗯,这个还不错,先留下来。”
张子房终于看到一首谈不上文采飞扬,但起码还算押韵的打油诗,急忙卷好放在书案上,保不准这位就是锦衣卫的文学状元了。
再看太子赢高明,魏王赢高熙,晋王赢高治,则是囫囵吞枣,简单地扫一眼就顺手丢在一旁。
“大风起兮云飞扬,自古英雄兮唯秦王,一统中原兮唯秦王,威加海内兮唯秦王。”
赢高明忍不住大笑起来,“这特么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他们是怎么好意思下笔的?”
赢高熙、赢高治两兄弟听闻,也毫不遮掩的嘲笑起来。
赢世民脸色一沉,就要责备三个傻儿子,能称呼他的秦王,唯有当年秦王府的近卫。
他们都是和赢世民在血雨腥风中拼杀出来的,因为对军权没啥执念,主动编入了锦衣卫。
“皇兄,臣妹觉得他写得很好,我猜他以前定是父皇的近卫。”赢丽质放下手中笔,“虽然是一首打油诗,没啥华丽的辞藻,可重在心诚。父皇大寿之际,他祝父皇一统中原威加海内这不是很好吗?”
“丽质说得对,写这首诗的是前秦王府侍卫统领翁泰北,现任锦衣卫副指挥使。当年玄武门的时候,是翁泰北扞卫秦王府,身上刀伤箭伤无数,血都快流干了,才救下你们几个的小命。”
赢世民脸色缓和了许多,拿起卷轴直接看向署名,畅快大笑起来。
再看向赢丽质的案头,发现她看完一篇,都会用笔在上面圈圈点点,帮作者们改正措辞,后面还会批注上鼓励的话语,就情不自禁地问道,“丽质,你为何对这些寿礼如此用心?”
“父皇,锦衣卫乃天子亲军皇室近臣,一群操刀的汉子被迫提笔作诗,不管内容如何,都要正确对待。儿臣认为,牟斌之所以没预先筛选,就是要把锦衣卫最真挚的祝福,呈现在父皇面前。”
“好,说得好。”赢世民心情大好,他发现自己也确实应该正确对待这几口木箱。
内阁三佬的目光全都落在了赢丽质身上,内心忍不住叹息连连:太子殿下,要是有你一半聪慧,那该多好?
气氛也瞬间变得严肃认真起来,
唯有赢高明的眼里闪烁一抹厌恶,他发誓,要把这个出生就比他聪明的女人,彻底赶出京城。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临近傍晚,看得也都差不多了。
赢世民便提议一起吃顿便饭,剩下的他饭后一个人看就好。
可就在内侍准备收拾卷轴的时候,张子房的眼睛突然一亮:塞上曲!
一首边塞诗,瞬间引来张子房的浓厚兴趣。
武朝统一北方,和楚国形成对峙局面以后,受礼教派影响,写边塞诗的人很少。
先秦时期,边塞诗是想象力和艺术性最强的,他们以军旅生活为主题,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因为边塞的生活多彩,有喜有乐有伤有悲,俱有一定的传承。
先秦是中原正统,自打三家分秦之后,就没有以秦喻武、以秦喻楚、以秦喻魏的边塞诗了。
“先秦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顺手将装裱好的卷轴拿起来,眼睛所掠之处,尽是震惊。
倒不是这句诗有多惊艳,而是这一手飞白,隐隐已经超过了赢世民,到了足以开宗立派的地步。
杜玄龄、房如悔见张子房神色有了很大的转变,也凑上前去品鉴。
他们的神色也从怀疑到惊讶,从惊讶到惊叹,最终毫不掩饰地报喜。
内阁三佬是朝堂三巨头,文武百官的扛把子,能做到这个位置的,无一不是文化界的领军人物。
哪怕是赢世民淘到了先秦的宝贝,也要找他们三个人来辨别真伪。
见三人情绪激动,赢世民也凑了过去,当那首塞上曲映入眼帘,赢二整个人连呼吸都变得紧张急促起来。
“先秦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整首诗波澜壮阔,气吞万里。
以秦喻武,从赢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开始歌颂他的丰功伟绩。
那些威胁中原的胡虏之地,在赢世民的盛世光辉下,尽数臣服。
同时还借古喻今,提醒朝廷要重视边防,主打一个忧家忧民忧国忧社稷。
可以说,这首诗直接钻进了赢世民的心坎里,看得赢世民那叫一个心潮澎湃。
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少年。
仿佛,又看到了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武朝锐士。
天下之大,阿谀奉承之辈很多,可像这等巅峰水准的却少之又少。
不是英明睿智的赢二皇帝不喜欢拍马屁,只是拍马屁的人没水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