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功劳,他独自从万矢齐发下闯进城门,击碎城门并带领军队进城大败敌人,击杀敌将,并几乎全军灭敌十万多人。
正因如此成就,魏王和群臣才知道这个青年和他的标志性大锤。接着是城外消灭庞媛所带领的大军,易风威名更加显赫,他开始被各国称为\"杀神\"。
人们认为这名少年就像是秦国的第二个白起。但很快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这个年轻人并不是第二个白起,他的战斗力超越了这个名号,仅仅带着几万人就在二十多天之内,连夺赵国北方七十多个城池,并最终覆灭赵国。
此举动震惊四方,不仅是各国惊讶不已,甚至秦国朝堂也被震惊到了。就在别国人认为寒冬之际秦国应该暂时偃旗息鼓时,没想到易风却率领十万之众突然攻入韩境,在极短时间内攻克韩都,并 ** 韩 ** 和都内的数十万韩军人马。
这消息令天下哗然,秦国的君臣同样震惊不已,根本没人预料到他会突然挥军攻入韩国。不仅如此,易风在韩境之内还歼灭了他们魏国的十万兵力以及援助楚军十万兵马。
之后他率领三十万军力一路北征,于雁门关之战摧毁了整整三十余万的匈奴,据说还闯入了匈奴宫廷,彻底消灭整个部族。一系列壮丽而血腥的战绩使他的名字响彻世界,人人都听闻“杀神”之名而心生寒意。
最让魏、楚、齐、燕四国感到畏惧的便是易风手中的那把巨锤。正是因为这把锤子,易风每到一处攻城拔寨都能取得胜利,再坚固的城门也抵挡不住他的猛烈打击。正因如此,众人常戏称易风为那个扛着大锤的人或者秦国将领。
如今,这把锤子几乎成了魏国、楚国、齐国和燕国的噩梦,这些国家的君王与官员无不忧虑,终有一日,这位年轻将领手握大锤踏破一城又一城的大门。
然而,魏王与文武百官没想到这一天竟会来临如此之快,手执大锤的那个身影已亲率大军逼进边疆,令所有人都陷入惶恐不安的情绪。
“秦 ** 力有多少人?”
从惊愕中稍微平静下来的魏王连忙问道。
“具体人数尚无法确定,但至少拥有二十多万大军!”那魏军士兵想了想,如此回复。“如此之多?”闻言,魏王与大臣们心头一紧,神情更加凝重。
“立刻,派急使前往齐、楚、燕三国,请求三国防线主帅率军前来大梁共御秦军!”魏王从惊骇之中恢复过来,连忙命令下达指示。
自韩国沦陷后,魏、楚、齐、燕四国便早已缔结盟约;并集结大量军马于边界附近,便于互相迅速驰援彼此。主要是由于,鉴于易风的攻城节奏之迅猛迅疾, 必须提早进行布防以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
否则,假如军队零星分散各处,等察觉时重新聚集,可能在他们还未完全汇集完毕时,整个城郭就已经陷落易风之手。
也许是易风的强大令这四国有些恐惧,才导致他们不得不密切协作、抱团应对,避免重蹈赵、韩之覆辙。
因为他们清楚,仅凭一国之军,恐怕是难以抗衡由易风统率下的秦军攻击的。
“是的, ** 陛下!”侍卫急忙鞠躬答复,并带着请求援助信件奔往楚国,齐国以及燕国边界的营房。
魏王及其群臣望见送信使离开后略微松了口气。
“陛下,建议将其他各城的士兵都抽调至此,加强大梁城北部这一战略地点设防,等盟军到位之后再全力抵抗秦 ** 队。”
于是宫殿之上一位朝臣走了出来,向魏王鞠了一躬说:
“的确,若将其他诸城兵力继续分布其中,无异于将各城直接交给了秦军肆虐,最终不仅城失守还会削弱己方势力,倒不如集合力量联合三国力量共同对敌。”
(这里调整了一些细节使得对话内容更接近原文含义,同时保留基本结构,未做较大改动。)
接着,又有大臣站出来提议道:
“最好把那些城池中的粮草也都运走,这样即使秦军占领了那些城池也无法获得补给。”那位大臣接着说道。
“好,就这样办。”魏王听后,点了点头说。
目前已经是魏国的生死存亡时刻,如果无法击败此次秦军的进攻,即使守住其他城池也没什么意义,倒不如集中兵力奋力一搏。此刻,魏国已别无选择。
接着,魏王开始下达命令,派遣使者传达其他各城的守军将领,携带所有粮草撤回大梁城以北数公里外的险要之地进行驻守。
同时,魏王指派他的儿子魏假负责那条防线上的指挥与防御工作。
“报告,大王,大事不妙!那位使用大锤的秦军将领已经率军侵入魏国境内,北方关隘已被突破,目前正在攻击附近的城池,估计那座城池也无法保住了。”
魏 ** 刚做出安排,就有一名士兵慌张地跑了进来,向魏王报告道。“什么?这么快?”魏王及众臣听到此话后,脸色骤变,眼露惊恐。
虽然他们早已经预料到北方那处关隘守不住,却没有想到会如此迅速丢失,并且秦军已经侵入了魏国内陆且攻克了一座城池。
“大王,不……不好了,又有一座城池被秦军攻破了。”这名士兵话音未落,另一名士兵匆忙跑来,继续向魏王禀报。“什么?”魏王和众臣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
“假儿,你立即率领三万魏武卒前去大梁城北几里外的险地进行防御,在那里修筑工事并设立防线,然后集结其余从其他城池撤退的士兵,等待其他三国援军的到来,共同抵抗秦军。”魏王急促地对他的儿子魏假吩咐道。
自从信陵君魏无忌去世之后,魏国就再无能担此重任的名将了,因此魏王才委任自己的儿子魏假作为军队的统帅。
在魏王和其他大臣看来,绝对必须将易风所率领的秦军阻于魏国都城大梁之外,否则若是易风带兵抵达城下,大梁也将难以坚守。
虽然魏国都城大梁有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作保障,但他们心中仍然缺乏信心,不愿意冒险。
赵国都城邯郸和韩**城新郑都有类似的坚固设施,特别是新郑更有二十万守军。可是最后还是被只有十万兵马的易风击破。
如今易风带领的人马远远超过之前攻打新郑时的数量。据他们的推测,易
风那支大军是从北方雁门郡撤回来的,估计有大约三十万人。这不是个小数目。
鉴于之前邯郸城和新郑城的教训,魏王和他的群臣并未考虑固守城墙,而是决定在大梁城北侧的一片重要地带与秦军对抗。
这次,魏王几乎倾尽全力,将仅有的一支三万魏武卒全都派上了前线。魏武卒是魏国最精锐的士兵,每个都是精锐中的精英。
这支部队由吴起创建,选拔标准极为严格:只有能够身着全身铠甲,拉动十石强弓,背上五十支箭,携带长矛和剑,还能半天内疾走百里的人,才有资格入选魏武卒。
由此可见,对魏武卒的选拔要求有多高,其训练同样严格。
尽管整个魏国内部,这支部队人数有限,但他们战斗能力极强。
过去,吴起曾率领五万魏武卒击败了五十万秦军,使魏武卒闻名天下。
不过,如今魏武卒无论数量还是战斗力均略逊于其鼎盛时期。
即便如此,这三万魏武卒依然是魏国最强大的军队之一。眼下,秦军已经兵临城下,此时不出动魏武卒更待何时?
而且,作为重型步兵,魏武卒只有在近距离作战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遵命,父王!”魏假躬身领命后,迅速带领三万魏武卒前往大梁城北数公里外的关键地带。
没过多久,魏假便抵达那地形险要之处,随即指挥将士们构筑防御线,加固防御工事,挖掘深沟,并准备好大量的巨石和滚木。
“什么?那个手握巨锤的人带着数十万大军正进攻魏国?”“而且兵力达三十万之众!”
位于魏楚边界的楚国大营中,楚国将领们听到求援魏军带来的消息,皆感到十分震惊。
他们并未想到秦国刚消灭了匈奴不久,竟然又迅速发动了对魏国的攻势。
帐中的楚军中年将军沉声命令道:“发布命令,立即召集所有部队,准备出发支援魏国。”
这名中年将军正是名将项燕。自从魏、楚、齐、燕四国结盟以来,楚国就在靠近三国边界的地方部署了二十万大军,并由项燕指挥。
楚国在这片区域部署大军,既为防范秦军入侵,也能随时支援魏国或响应魏国的求援。
楚国有着“唇亡齿寒”的认识,不可能坐视魏国的覆灭。因此,项燕第一时间决定整军待发,准备前往魏国进行支援。
很快,楚军整装待发,项燕留下五万人马在此驻守,率领其余十五万大军向着魏国都城大梁进发。这十五万大军之中,有两万申息精兵。
这两万申息精兵是楚国最为精锐的力量,与魏国的魏武卒地位相当。这些战士主要来自楚国内性格强悍好斗的申人和息人。如同现今的特种部队一样,申息精兵不但武装到牙齿,还有经由久经战场的军人传下的丰富经验作为底蕴。这些软实力不是单靠其他国家的魏齐训练法或韩国的器械能够轻易复制的。
但由于多年的连年征战,申息精兵的人数远不如前,其战斗力也稍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