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宽吃饱了粥,便溜下了长凳,但没有即可就出去玩,而是问陶宽妈:娘,你上过学吗?陶宽妈摇摇头,笑眯眯得看着陶宽,想看看陶宽要接着问什么事来。陶宽妈太清楚陶宽了,肯定是有话要说,不然不会平白无故得问起这样的事来。陶宽妈只是摇摇头,并没有说话让陶宽有些手足无措,但还是忍不住接着问陶宽妈:我真的要去读书了,村子里比我大很多的哥哥和姐姐都没有读书,读书很难吗?陶宽妈这才注意到陶宽是有些不愿意离开自己去隔壁村庄去读书,说来也难怪,整天游手好闲的陶宽在家里又不用做事,还可以到野外去找吃的,何乐而不为,谁知道突然间这样的日子就要结束了,能不着急吗?况且还是得跟着陶磊去,家里就陶磊喜欢管着自己,但又脱离不了陶磊,陶磊的管和陶宽爷爷以及陶宽爹和陶宽妈管的似乎又不一样,陶磊不但是管着自己,还会在自己惹事的时候,陶磊会帮着自己,给自己挡去很多麻烦事。陶宽妈有些严肃得告诉陶宽:书是一定要去读的,至于你能读到什么程度,倒不是我们想要的,读到的书,认到的字都在你自己的肚子里,别人也拿不走,都是你自己受用的东西。陶宽妈边说边在吃粥,即使是沾着陶宽留下来的炒腊肉的汤,陶宽妈也觉得有滋有味,并不觉得自己的苦。陶宽这会没有话说了,看来陶宽爹这次是认真的,不想让陶磊和陶宽再在家里瞎混下去。陶宽平时也会到学校里去玩,但看着老师拿着鞭子打学生的手心,陶宽的手心都有些麻,也就尽量得不愿去学校里玩,情愿到野外去闹,那里没有人会打自己的手心。陶宽并不知道村子里那些比自己发很多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去学校读书,陶宽心里以为银井湾这些比自己大的孩子不去学校读书是和自己一样,怕被老师打手心才不去的,孩子的心是纯净的,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是很单纯得认为自己所认为的那些事情。在银井湾和陶宽玩得来的孩子不多,像陶宽游手好闲就陶宽一个人。他们更不会告诉陶宽自己为什么没有去读书。在银井湾,读书的孩子并不多,大多是要在家里帮着自己的父母做事,大点的孩子还要去挣工分,小点的孩子也得帮着自己父母砍柴,替自己的父母分担责任。最关键的还是读书还得交学费,虽然学费不多,但也至少要二块钱。银井湾的工分分红还不整个公社里最低的,好的年成可以分担一毛二三,差的年份可能只有一毛,而在其他村庄的生产队里也只有几分的分红,二块钱就是一个强壮的劳动力近半个月的收入,这样算来,孩子们的学费无疑就是一项比较大的开支。加上孩子还得天天去学校上学,不能替家里挣到工分,里外算起来就不是一般的人家能承受的。读完了书,还得去又不能当饭吃,最后还是回家种田,有些父母还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呆久了,变得懒散不愿去做事,这就更让有些孩子的父母不舍得自己去读书。也有成绩好的孩子,不仅仅是在自己的村完小读完了小学,还得到公社里的初中去读,那就更花钱了。陶宽之所以能去学校读书,是因为陶宽爹去了外面做事,看到的情况有所不一样,离开银井湾比较远点的地方,有个孩子因为成绩好而被送到工农兵大学里去读大学,也就是跳出了自己看到眼前的那一片天,挣着工资了,这让陶宽爹很是感触,也想着自己的二个孩子能读出点名堂来,要想去工农兵大学读书,首先你得会读书,再个就是和大队支书关系好,大队支书会推荐你去,所以,陶宽爹还是比其他的人更有盘算,换个说法就是眼界不同,看到的问题也就不同。第二个原因就是陶宽爹能做手艺,家里的家境不错,说穿了能拿出孩子读书的钱来,最苦的就是陶宽爷爷了,陶磊去了学校,家里也就少了一个好帮手,家里的柴火就得陶宽爷爷去完成。而陶宽妈也经历着自己没有了陶磊和陶宽的帮忙,到野外去摘猪菜就得自己一个人去了,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是陶宽爹的态度很是坚决,陶宽爷爷和陶宽妈也只有支持陶宽爹的决定,至于陶磊能读出什么程度,陶家还是能希望陶磊能有个好前程,至于陶宽嘛,只能是说给陶磊做个伴,陶宽太皮实了,看着陶宽就感觉他天生来就是害人的,但绝不是那种十恶不赦的坏人,只是在不经意间就害了人家,能把陶宽关进学校里去,也有着这方面的想法。陶宽听着陶宽妈的话,也似乎明白陶宽爹的态度,在这方面陶宽是有些优势的,他不会直接得去问陶宽爹,而只是通过陶宽妈来了解陶宽爹的态度,陶磊则在这方面要差些,他想知道的事会直接去问陶宽爹,但问得最多的却是陶宽爷爷。陶宽爷爷也更心痛陶磊,只要对于陶磊有着关切的事,陶宽爷爷都会第一时间去告诉陶磊,让陶磊心里有个准备,就连上学的事来说,陶宽就估计陶宽爷爷早就和陶磊说好了。在陶宽看来陶磊几乎就没有和陶宽爹说过自己要不要去读书的事。陶宽想到这些,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的,自己总觉还没有彻底得玩够,就结束了自己的开心,不过陶宽还是想到,上学也得有个星期天。只要有星期天自己照样可以开心去玩,去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却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星期天也会受到影响。陶宽妈吃完了碗里的粥,也没有接着去盛,似乎是吃饱了还是有着其他的事情要做,就开始收拾桌子了,陶宽看着陶宽妈在准备做家务事了,就走出了家门,找自己的乐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