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为马上取天下的皇帝,其武功并非纸面上一点。】
【但是在其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诸多战役都是由他决定,麾下名将完成。】
【其功四: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
【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
【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徙富民,抑豪强。】
【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
【作为草根出生的朱元璋深知百姓们的生活艰难,即位后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或给以救济。】
【多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型的租税蠲免。】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
【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
【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
【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朝的五大盛世,三个在明初啊,一个洪武之治,一个永乐盛世,一个仁宣之治啊。}
{五龙同朝,可喜,可叹啊,耗尽了大明所有的气运啊。}
{与其说是三个盛世,不如说是在大明洪武之治的基础上在拔高了一筹。}
{盛世怎么了?都不如我大明战神一个土木堡之变,嘿您瞧怎么着,三个盛世全白搭了。}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大明的盛世很弱一样。}
{不能这么说,明朝的盛世丝毫不若唐朝,周围的小国臣服,大洋彼岸的人也会派遣使者前来表示敬佩,对外的文化方面丝毫不弱。}
{弱?你看看老朱打了多少次仗,你再看看朱棣打了多少次,甚至朱瞻基呢?他们发动这么多战争你可听说没钱了?苦了百姓?这是实打实地搞出来钱!}
{明军威武!}
{洪武之治可是在当时天下大乱,清理北元和各地军阀,混乱不堪的大地上硬生生拉起来的。}
{哎,想到前面的帝王文治武功堪称典范,我们的大明战神真是让人,恨不得穿越回去给他两巴掌。}
......
明·洪武年间
老朱看着天幕没有多少喜悦,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咱干的好,干得好就行。
咱没读过几本书,肚子里面没墨水,那礼部的阴损地说咱一天不称朕不符礼节。
可是咱管那些干啥?
咱是农民出生,咱当了皇上那肯定要对百姓好啊。
不然死了以后多少人在后面戳咱的脊梁骨呢?
好啊,好啊,洪武之治,咱也算是不愧对于天下百姓了,咱没有做错。
一旁的马皇后轻轻地拍了拍老朱的肩膀。
“干得是挺好,累了就休息休息,你都忙了多半辈子了。”
“老四那不是有什么内阁制度吗?你试试好用就用。”
朱元璋嘿嘿一笑:“试了,好用,这会还在给咱批阅奏章呢。”
......
明·永乐年间
好啊,大明三大盛世,说明什么?
我爹是好样的,我是好样的,我儿子孙子是好样的。
本来还沉浸在幸福当中,突然被人提醒起来这大明战神的事情。
一张脸都垮了下来。
败家子啊!
要是那汉武帝有这样的家底都能打到多瑙河去,你他娘的五十万被两万人干趴下。
你可真是大明英才,雄主。
眼神不善的看着朱瞻基,大有将皮带抽在他身上的意思。
吓得朱瞻基站在那里唯唯诺诺,丝毫不敢有小动作。
.......
明·正统年间
大军停在京城外多日,朱祁镇也没能拿定主意。
害怕做错,又害怕什么都不做,进退两难。
当时在京城信誓旦旦说要御驾亲征,此时畏畏缩缩生怕被抓去瓦剌留学。
回去?朕的面子往哪里放?
靠,这天幕没完了?朕都看到了后面的事情怎么一次又一次的提?
朕都知道了还能做错不成?
朕岂能是那东吴孙权?
朕还就去定了!朕一定能在土木堡将瓦剌全歼!
“传令!明日起发兵。”
“禀陛下,时日不对.....”
“前些日子听闻朝廷出兵,瓦剌已经退了,而后又有天幕提前....提前示警,瓦剌更加地小心谨慎,此时已经退回到了草原深处,抓不到踪迹。”
“而且,眼下已经上冻,大军往前不仅徒劳无功,我们的军械运输以及粮草都会受到影响。”
总之一句话,现在打不了,都赖你在这里蹲这么久。
朱祁镇听到这句话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感觉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不是朕不去啊,是那些宵小跑掉了!
.....
秦·咸阳宫
嬴政看着天幕,呢喃自语。
“杨坚,朱元璋,凡能于乱世立国者皆是良才啊。”
“不知那距离我最近的汉朝是何人所立?”
“刘恒...其子,不知天下可能查一下刘恒是谁?”
嬴政突然感觉有一阵心烦意乱,暴躁地问道:“扶苏呢?”
“回禀陛下,扶苏公子刚刚进城,沐浴更衣后便回来请安。”
“沐浴什么?让他直接来!”
嬴政有些等不及了,很想很想问问他怎么丢的天下。
有兵吗?蒙恬带着五十万大军,寡人让他去军中,蒙恬能不知道寡人的意思?
有权吗?寡人也有意让他培养一些官员,为什么呢?
丢了江山社稷的大孝子!寡人倒要看看怎么个事。
.........
【其功五:为政举措】
【朱元璋最为着名的政治举措就是废掉了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
【明初官僚机构沿袭自元朝。朱元璋进行了改革,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明初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
【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丞相后最甚。】
【胡惟庸势力渐大,威胁皇权,且日益骄横,懈怠政事,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